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台灣心理學會x玄奘大學 心理學展望論壇聚焦三大主題重磅級學者交流

勁報

更新於 2022年03月18日04:00 • 發布於 2022年03月18日04:00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台灣心理學會與玄奘大學攜手共同舉辦「心理學展望論壇」於日前(3/12)在玄奘大學圓滿落幕,此次論壇分為三場,包括:「台灣心理學的尊異謀同、齊心共進」、「台灣心理學的社會責任」、「台灣心理學的未來十年」等三大主題,受邀與會貴賓冠蓋雲集,現場交流火花四溢,讓與會者感受到心理學的魅力。

「心理學展望論壇」首場次以「台灣心理學的尊異謀同、齊心共進」為主題。第一位講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吳嫻教授,她列舉藝術美感的神經科學研究,分為二階段,首先是某些大腦神經元對藝術刺激的活化,之後結合過往經驗,形成美感經驗,故美感經驗人各不同;此外,神經科學的研究亦可應用於心理疾病的治療,例如憂鬱症。

政治大學李維倫教授以其現象學的專長提出「人活在世界上」,還是「人活在大腦世界裡」的思辨;他指出不論量性或質性研究,都需要好故事與好技術,因此,尊異謀同的同是兩類研究皆需有同樣的嚴謹與普同性,異是找出各自特殊優勢。徐西森教授與吳進欽教授分別擔任過臺灣諮商心理學會與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各就這兩類領域的現況與發展做剖析報告。

第二場論壇以「台灣心理學的社會責任」為主題。台大心理系吳宗佑教授從職業傷害之復健、COVID19疫情時代的身心照顧、建立適合的工作型態與管理實務(Work From Home, WFH)、以及中高齡就業狀態與建立友善的職場環境進行論述。黃從仁教授以研究、教學、服務這三部分進行討論。成大心理系鄭中平教授反思社會責任是什麼?責任又是什麼?規範與約定有所為與不可為的界線又在哪裡?他認為心理學家在盡社會責任時,應先聆聽社會的聲音與需求。台灣心理學會理事長汪曼穎教授指出,心理學者在社會心理健康促進、幸福感的獲得、以及韌性的發展與培育皆可有其貢獻。

最後一場論壇以「台灣心理學的未來十年」為主題。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表示,心理學的研究需顧及社會文化脈絡,目前認知神經科學受到重視,然而此類研究可說是去脈絡化,根本無法了解整體的人,卻占用了相當大的經費資源。西方國家以其優勢的軍事、經濟及科技力量,攏斷了話語權,以白人大學生為參與者的研究結果即認為是普世的心理學,簡直是「怪異」(weird),故亟需發展本土心理學,從自身的文化脈絡去了解華人。

台大心理系謝伯讓教授專攻大腦、認知與意識,提出利用大數據研究人的可能性。梁庚辰教授指出,心理學裡面分了很多領域,卻沒有相互整合,故心理學對外需要溝通合作,對內需要彙整統合;而文化在許多方面影響到人。人是一個整體,不能分開研究,但各種研究取向皆有其特點,因此要謀同尊異,達到更高層次的整合,而不是企圖以一種取向壓倒其他取向。未來十年的心理學是在自己所熟知的領域裡做到極致而再整合其他領域以找出對人的更佳理解。

玄大應用心理學系主任黃軍義表示,過去此類大型的論壇與研討會多在台北舉辦,外縣市的學生需到台北參與,耗費時間與金錢,此次在新竹玄奘大學舉辦,可嘉惠學子。參與論壇的學生表示收獲滿滿,期待下次活動仍在玄大舉辦。台灣心理學會理事長汪曼穎表示,感謝玄奘大學的熱誠款待,與會學者皆備感溫暖,在放鬆的心情下,論壇相當聚焦,是一場難得的學術盛宴。

(圖由玄奘大學提供/台灣心理學會與玄奘大學攜手共同舉辦「心理學展望論壇」於日前(3/12)在玄奘大學圓滿落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