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有人吃到假的,病情惡化走了」 台灣人被迫跨海買知名肺癌藥,健保怎麼了?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3年06月06日02:28 • 發布於 2022年09月21日09:49 • 林以璿、彭子珊
「有人吃到假的,病情惡化走了」 台灣人被迫跨海買知名肺癌藥,健保怎麼了?
「有人吃到假的,病情惡化走了」 台灣人被迫跨海買知名肺癌藥,健保怎麼了?

健保一直是台灣引以為傲的政策,但當癌症慢性病化,追求醫療「俗又大碗」的代價是,許多新藥難以納入健保。而且藥價成長太多會擠壓醫護待遇,如何打破惡性循環?

每月自費15萬,廈門買半價

3年前,48歲的汪太太因為頭痛就醫,被診斷出肺腺癌腦轉移,在第一、二代標靶治療無效後,醫生建議嘗試泰格莎。但當時泰格莎尚未納入健保,每天吃一顆藥需5000到8000元不等,一個月的藥費至少就要15萬元。

「台灣的泰格莎藥價是領薪族月薪的數倍,」汪先生指出,因為太貴,有些人會選擇從國外取得藥物。

汪先生選擇到廈門拿藥,是因為在中國的醫保制度下,病人服用一個月的泰格莎僅需6.6萬台幣,而且一次可購買3個月的藥,即使加上來回機票及住宿費用,每個月的藥費也可以控制在8萬元以下,足足比台灣便宜約一半。

千里迢迢,兩岸奔波近一年,治療、養生費用投入近500萬元,汪太太最後還是於2021年離世了。跨海買藥的他們,絕非特例。

給付對象從800人剩400人

然而,台灣的健保給付標準卻相對嚴格,且在短短兩年之內大逆轉。2020年,健保署先是規定只有具EGFR突變且無腦轉移的第四期肺腺癌患者,可透過健保取得泰格莎。兩年後,又改為只有腦轉移的第四期肺腺癌患者可以給付,適用人數從800多人一下減至不到400人。

健保條件不斷限縮,就是為了避免給付額暴衝。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因為剛開始適用的人太多,藥費超出預算,才必須調整給付方式。

台灣一年新藥預算總額22億元,但自從將泰格莎納入健保,第一年總額就逼近30億,第二年更超過40億。

李伯璋無奈直言,新藥超出預算,會擠壓到其他經費,「我們都希望癌症病人用到最好的藥,但如果藥物費用沒有管控,對醫療整體的影響會更大。」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新藥盼納入健保,但餅就這麼大, 健保署要設法給予經費支持,把一年8000多億元預算花在刀口上。(王建棟攝)

預算增幅少,難求治療品質

也因此直到現在,還有人在黑市購買孟加拉生產、價格只要原廠泰格莎十分之一的類似藥物。但藥價雖便宜,冒的風險也很高,汪先生感嘆,市場上假藥多,要分辨不容易,也有癌友吃到假藥,「結果病情惡化走了。」

隨著新療法不斷出現,基因檢測結合標靶藥物,加上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的普及,讓癌症治療後的存活率大幅提升,但健保的保障卻愈發顯得捉襟見肘。

「因為健保預算每一年可以增加的額度有限,」研究醫療經濟學的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直言,台灣對新科技、新療法的投資也低,在治療上很難要求有好品質。

去年,健保藥費支出超過400億,其中癌症標靶藥費用總額,就超過252億,佔比高達六成三。癌症藥費成長速度,遠高於整體健保總額的漲幅。

健保署的權宜之計,是不斷限縮癌藥的適用範圍。

「如果藥品費用沒控制,醫界一定會爆炸,」李伯璋解釋,在健保總額固定的制度下,藥費佔比愈高,支付給醫護人員的錢就愈少,甚至無法吸引或留住人才,造成醫護人力不足。

愈進步國家,愈願意投資醫療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過去20年(1996到2017年)各國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佔GDP比重的成長率,台灣約28.77%,韓國卻達到109.37%,即使是OECD國家平均,也達73.82%。

關鍵在於,公部門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佔GDP比重實在太低,結果就是重擔落在所有民眾身上。統計顯示,台灣家庭自費支出佔比高達34%,較OECD國家平均約20%高出許多。

「很少有國家既有國家保險,自費比例卻這麼高,」連賢明說。這顯示我們過去引以為傲的健保,時至今日已保障不足,只能靠家庭自行承擔。

陽明交大附設醫院副院長周穎在一場健保醫療論壇,有感而發指出,愈是已開發國家,政府與人民愈願意投資金錢在醫療保健,因此無論是歐美、日韓,近年的醫療費用成長都十分顯著。

但台灣醫療服務的價格或生產成本卻遠低於其他國家,「難道台灣人命比較不值錢嗎?」他質疑。台灣若是要跟鄰近國家看齊,醫療投資還有進步空間。

醫療投資不足,影響新藥、新科技的引進,不利整體醫療保健發展。造成的結果是,無論平均餘命、罹癌存活率或新生兒死亡率的跨國比較,台灣都落後已開發國家及亞洲主要競爭國家。

要改善品質,勢必得從投資開始。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是癌藥自費,還是健保保費調漲,與時俱漲的醫藥支出來源,最後都要回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長久來說,抗癌是一場財力的戰爭,但至少一起分攤,我們才可以走得更遠。健保是末端的防堵,無法解決一切,政府應該從癌症防治的源頭做起,讓醫療保健升級,在邁向超高齡社會的此時此刻,更顯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每月花近萬元打針,63歲醫師壞膽固醇跟新生兒一樣低 他為何激進「護心」?

新冠肺炎》到現在還沒確診過,會是「天選之人」嗎?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57期《躲不掉的中國天眼》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