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玩家來說,使用電腦的需求性也大多落在一般事務上,所以上網、聽音樂、看影片追劇以及一些日常操作算是比較經常性會用到的,就算需要搭配 Office 或是打報告、視訊會議/上課等等、不玩 3A 大作之類的遊戲,只要入門或中階等級的 CPU 配上大一點容量的記憶體就已經綽綽有餘,尤其現在不論 Intel 或是 AMD 在處理器的發展上也都越發強悍,光靠處理器內顯就算玩玩一般免獨立顯卡就能支援的遊戲也是沒問題的,這也造就了小電腦體積小巧、方便使用的模式。
ECS 先前推出了許多款 LIVA 系列的小主機就是做為對應這類型需求的產品,其中的 One 系列更是以書本尺寸大小讓許多使用者在體積與效能兩方面可以得到平衡,接續先前 Intel 陣營的 H410 之後,新版的 H610 也登場了,對應 12 代處理器的 LIVA One H610 可支援最大 65W 處理器與最高 4K 解析度輸出,想體驗一下效能表現是否真的犀利嗎?小編也入手了這款產品,就來仔細瞧瞧吧!
ECS LIVA One H610 開箱
有別於 Q、Z 系列的 Cube 外型設計,One 系列採用的書本式外觀除了可以平躺、也可以透過附件的底座來達到直立擺放,採用 12 代處理器架構設計的 One H610 也等於在效能面上更進一步的提升,最高可達 65W 散熱對於支援 12 代處理器的搭配上更顯便利。
外箱的設計也是慣例式的採行了有提把的紙盒包裝,正面的 LIVA Logo 以及斗大的 ONE 字樣,昭示了高效能迷你電腦的訴求。左下角可以看到有 intel inside 以及 HDMI 標示,配上外盒上的規格標籤說明是支援 Intel 12 代處理器架構(LGA1700腳位),這款 H610 是屬於Intel陣營的版本。
打開外包裝後映入眼中的是快速安裝說明,底下就是尺寸迷你的 LIVA One H610 這台小電腦了,對比一下小編的手掌,真的大概就是書本大小,尺寸為 205x176x33 mm,不只比 A4 還小、也比 B5 要小上一圈,大概就是 A5 筆記本左右,而且僅 33mm 的厚度,基本上也就比家裡網路的那台小烏龜路由器大一些,不管是放桌上、電視/螢幕前面還是塞在小角落也都不占空間,還可以直立擺放,如果往邊角落一放、其實很容易忽略電腦的存在。
附件的部分包括了快速安裝指南以及變壓器 (120W)、電源線、壁掛座、直立底座、固定螺絲等,如果環境許可,直接壁掛在電視/螢幕後方的牆壁上也是可以直接隱身的方式之一。
另外附件中也提供了一組專用的高效散熱器,除了拋光銅底的散熱材質與多鰭片導熱設計外,連同底下主機板的 Mosfet 等 PWM 部分也一併納入散熱環節,底部已上好散熱膏、方便直接安裝,風扇採用了AVC BAZA0814B2U 這組滾珠軸承的版本,記得安裝時要把上頭的保護膠貼撕掉喔!
LIVA One H610 的本體登場,除了外觀迷你小巧之外,連接埠分別位於前端與後面兩個區塊,電源開關鍵在正面左側(有燈號),前端提供有 2 組 USB 3.2 Gen 1 Type-A 與 2 組 USB 3.2 Gen 2 Type-C 以及耳機/麥克風音訊插孔,後端位置也提供有 2 組 USB 3.2 Gen 1 以及 2 組 USB 2.0 擴充,網路部分有 1 組 2.5GbE LAN 的 RJ45 插槽,視訊輸出的部分則是支援包括 HDMI x1、DisplayPort x2,應該是相當足夠使用。
*HDMI 2.0b、4K@60Hz;DisplayPort 1.4a、4K@60Hz
提別提一下的是,小編入手的這款是 H610 當中的 65W 版本,所以上蓋有開孔洞,另外還有 35W 的版本,上蓋就是無孔洞設計。
底部有設計支撐腳墊,下方一腳可以看到有標示小型個人電腦以及產品型號、安規等。
趁著開蓋看內部之前,來秤個空機重量,實際量測可以看到,不到一公斤的輕量、僅 968g,比一台輕薄筆電還要輕。這要是玩家在兩地間都有螢幕、鍵鼠之類的周邊,都能隨身帶著上下班或兩邊移動使用了,體積小、重量輕,直接放包包就能帶著走還不會有負擔。
接著來看內部一下,不然光看外觀就是個書本尺寸的黑盒子而已;轉開後面的固定螺絲後,按住左右側往前一拉,就能輕鬆打開 LIVA One H610 的上蓋了,內部配置其實蠻緊湊的,但也都有預留散熱與安裝組件的空間,從型號的 H610 就能得知是採用 Intel H610 晶片組,支援對應的是 12 代 LGA1700 架構,記憶體的部分則是採 SO-DIMM 設計,另外左側空間可以看到底下有預留 M.2 SSD 插槽以及 SATA 連接線組。
從主板上面可以看到型號是 H610-SF110,使用時只要把 CPU、SODIMM DDR4 記憶體 (右區) 以及 M.2 SSD (左區) 裝進去就可以用了,不過左區還有已經配置好的 AX201NGW 這組 Intel AX201 WiFi 6 /藍牙 5.2 模組、支援 802.11ax /802.11ac,上方則是 2.5 吋位置,可以透過預留的 SATA 連接線組自行擴增儲存容量。
另外在主板上面還可以看到配置的 Realtek RTL8125 這顆 2.5G 網路晶片,還有 asmedia ASM1074 這顆祥碩科技的 USB 3.2 Gen 1 Hub 晶片,以及對應 6 相供電設計的 Richtek RT3624BE 這顆 PWM 主控晶片、符合 Intel IMVP9.1 規範等。
安裝方面其實也提供了小地方的用心,包括 M.2 SSD 的部分也是易拆卸設計,將 SSD 插入後,將固定扣一拉、一按就能搞定了,各部組件都安置好之後,將附件中的散熱模組放上後鎖好就大功告成了,記得要先將上頭的保護膠貼撕掉啊!
上機試用
將這款 LIVA One H610 迷你主機整體看過一輪之後,接下來就來實際上機體驗一下到底在效能方面的表現如何?
由此規格架構是採 Intel 12 代、而且手上的還是 65W 的版本,所以小編也看了一下手邊能對應的 U,剛好有一顆入門款的 Celeron G6900,頻率為 3.4GHz、2C/2T,基礎功耗為 46W,另外配上了 Teamgroup 十銓科技的 SO-DIMM DDR4-3200 32GBx2 以及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M.2 SSD,安裝好風扇之後就可以啟動囉!
先透過 CPU-Z 檢視一下相關資訊,除了頻率的確有到 3.4GHz 之外,主機板的資訊也可以看到標示了採用的是 H610,記憶體也是確實以 DDDR4-3200 運作。
Celeron G6900 內顯採用的是 UHD710,根據 Intel 官方標示也是有支援至 4K@60Hz(HDMI),至於 CPU-Z 內建的 Bench 效能檢測則是拿下單/多核為 550.8/1082 的成績,畢竟是入門階、要價也不到 2,000 元,基本上的單工作業上面也都還OK。
M.2 SSD 的效能表現也是拉到這組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的上限了,讀寫成績也高達 3554.53/3277.48 MB/s。
透過 AIDA64 檢視一下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的成績,讀取/寫入/複製分別為 34491/44329/41076 MB/s。
基本上受限於處理器是 Celeron G6900 的緣故,在這些測試軟體上的表現分數都不會太高,包括像是常見的 3DMark 之類的,這邊簡單測一項 Fire Strike 就清楚了,畢竟是內顯 UHD710 而已。
不過這款 H610 迷你主機也不是拿來打 Game 的,那一般日常使用的效能呢?透過 PCMark 10 的驗證,也能有 3539 分,從成績截圖中可以看到,Essentials 基本使用這一類,得分其實也有 7452,這對一般使用應用程式或是上網瀏覽網頁以及影片播放/會議等等通通是沒問題的,諸如生產力方面的試算表或寫作面上也有平均 5984 分,這兩方面其實光是採用 Celeron G6900 就可以應付了,當然在創作者的部分就會稍顯不足,這算處理器的鍋、並不是主機的問題。
強!上Core i5-12600K 性能直升
實際上拿來一般使用、包括上網看 Youtube 影片或是瀏覽網頁、打字這些通通OK,小編用來播放 BLACKOINK 的 4K 影片也是看的頗入迷,追劇、播音樂也很流暢不卡卡,但是,假使想要更優的效能也是可以,畢竟官方標示有支援到 65W,那換顆 U 呢?
Celeron G6900 往上挑,還有 Core i3-12100(60W)、Core i5-12400 (65W) 以及 Core i5-12500 (65W) 與 Core i5-12600 (65W) 可以選,這些應該都符合玩家使用,相信在整體的效能表現上可以更加向上提個幾階,可惜小編手上只有 Core i5-12600K,要不、上上看!
先說一下,各位還是乖乖買 65W 的 12 代就好,小編這裡只是示範,目的是為了體現一下這款 LIVA One H610 迷你主機的適用性與設計穩定度,大家如果入手了還是按標示規範執行,以免產生保固方面的問題。
別以為會不開機,直接 BIOS 就已經抓到而且辨識無誤,果然沒讓小編漏氣,雖然上頭只有小風扇,不過整體的導熱效果算很不錯,CPU 的溫度從 BIOS 的偵測中可以看到落在 47 度。
原本還擔心 6 相 PWM 撐不撐得住,看來還是OK的,直接吃到 125W還能正常運作,簡單跑一下幾項測試好了,首先在 CPU-Z 驗明正身後,Bench 的成績則是一舉上升至 763.9/5680.5,果然不是入門款的 Celeron G6900 能比的。
除了核心數的落差之外,由於無法外接獨立顯卡只能透過內顯輸出,改成 12600K 其實也是驗證內顯的部分從 G6900 的 UHD710 提升至 UHD770 後的差異,這部分換成 65W 的Core i5-12500 或 12600 都是一樣的 UHD770,對比資訊就透過 GPU-Z 的截圖給各位參考。
同樣以 3DMark 中的 Fire Strike 這一項來比較一下成績差異,得分為 2419、比前面的 1039 分提升了 133% 左右,以純 Graphics 的成績也是 2552:1121、同樣也是有 128% 的效能提升,基本上玩玩 Loading 比較低的遊戲也算還行。
從 AIDA64 的 GPGPU Benchmark 也可以看到差距,如果可以的話,小編建議預算稍微拉高一點就可以讓整體效能提升不少,至少選用 Core i3-12100 以上會比較好。
影像編碼的部分簡單的也透過 X264 FHD Benchmark 來做個對照,Celeron G6900 與 Core i5-12600K 分別測得 13.30 FPS 與 53.54 FPS,雖然都支援,不過基本上還是看預算跟使用狀況,純粹只是播放影片的話,多花個幾百元換成 Pentium Glod G7400 也可以。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小編這裡是做比較測試,各位如果真的入手了可不建議上 K 版,畢竟這不在官方規範內,更何況也要考量一下迷你電腦的散熱性,雖然內建的散熱器已經頗為給力了,但架不住 K 版的高功耗發熱,以標準狀態下,採用 Core i5-12600K 在簡單使用上都還不至於當機,但一跑 PCMark 10 就不行了,10 多分鐘就會熱當,畢竟規範只到 65W,請務必採用 65W (含) 以下的處理器才是正確的。
小小聲的心得OS:
*其實算很不錯了,原本以為上機就會熱當的說,結果還可以順順的用上一整天(測試跟看影片),要不是跑PCMark 10恐怕還以為官方的65W標示根本是騙人的咧!
**上Core i5-12600K非正規作法,開外蓋直接改裝大散熱器就可以解決,但就失去採用這組迷你電腦主機的意義了,不納入建議方式,推薦使用Core i5-12400應該最理想。
結語
對於並不是需要高階繪圖性能的使用者來說,其實入手一台迷你小電腦就很夠日常事務使用,以這款 LIVA One H610 迷你主機來說,能夠透過 Intel 12 代架構的搭配發揮高效率的生產力也算十分超值的做法,體積小巧、不佔空間、方便擺放,組件一整台的預算也不高,不論是用來搭配做為大螢幕的影片播放或是追劇等使用也都能達到 4K@60Hz 的視覺輸出效果,用來日常上網與文書處理等也都游刃有餘,低耗電的運作也能省下一筆不小電費,剛好有合適需求的朋友不妨考慮看看!
現在就加入 ioioTIMES 臉書粉絲團 更多互動、更多好康攏抵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