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社群時代加劇校園衝突,如何挽救崩壞中的親師生關係?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24年11月14日02:26 • 發布於 2024年11月14日02:09 • 王韻齡
社群時代加劇校園衝突,如何挽救崩壞中的親師生關係?
社群時代加劇校園衝突,如何挽救崩壞中的親師生關係?

《親子天下》今年九月完成全國首度大規模的家長對學校意見調查,針對家中有6-15歲的孩子的家長,深入了解在「親師溝通」遇到哪些困難,又有哪些期待?透過全國各大家長團體發放問卷,一周內收集到超過2,400則回應,顯示家長迫切需要發聲管道,開放式答題狀況更是踴躍,對孩子在校發生的各種狀況,家長都有話想說,且期待校方或教育主管單位能積極處理。

調查發現17%就讀國小到國中階段孩子的家長,曾經遇過親師溝通困難,相當於每6位家長就有1人,認為難以和學校老師溝通,從家長在開放題自填「親師溝通困難」的狀況中歸納,其中最常被家長提及的困難是,老師不主動與家長聯繫,且缺乏雙向溝通的管道和時間;還有人認為老師情緒管理或溝通技巧不佳,未站在家長角度思考問題,或消極處理問題,未做到公平對待

廣大家長覺得不被傾聽與了解,一個小事件就可能擦槍走火,從校園申訴演變成法院提告,或是一天一通狂打1999專線,學校端也是滿腹苦水。以台北市為例,1999專線的家長對學校投訴量居高不下,一年平均8,000件,老師、行政人員要花大量時間回覆,甚至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已到了不得不重新檢討的地步。

台北市古亭國小校長邢小萍說,她這一年接到的各式投訴案,比過去二十起年加起來還多,平均每周都在開「校事會議」(全名為「校園事件處理會議審議」,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簡稱解聘不續聘辦法)中明訂,學校若接獲家長檢舉,應於受理後七個工作日內,召開校園事件處理會議審議),討論是否真有不適任教師。新一代家長勇於爭取孩子的權益,若覺得被忽略、沒有獲得平等對待,就可能採取行動告老師、告校長。(延伸閱讀:什麼是校事會議?最重可解聘老師?一張圖看懂流程

綜整新一代的親師生關係,之所以愈來愈緊繃,主要原因有:

一,高度投入教養的家長,期待客製化落差大

年輕父母生得少,孩子個個是寶,教育市場供需逆轉,被稱為「少子化紅利」,在眾多老師們眼中正是校園困境的開端。

這份調查中問到「家長希望老師可以做些什麼,有助於親師溝通更暢通?」,排名第一、高達七成家長期待的是「學生在校出狀況,立即打電話給家長溝通」,例如孩子在學校發生衝突、意外受傷、或情緒波動過大時,老師能第一時間與他們聯繫。

對此,即使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也認為有相當的難度。今年剛出版新書《親師衝突》的蘇明進(老ㄙㄨ老師)採取「事件分級制」,有些緊急、重大衝突事件一定要盡快通知,例如在學校受傷、學生之間發生金錢糾紛、丟掉貴重的物品,或當天有打架事件,「這種如果沒有即時處理,真的會引發親師衝突」,他也提醒,老師務必先了解清楚來龍去脈,相關當事人的說法都調查、確認過了,才通知家長,千萬不要還沒搞清楚狀況下就放學生回家,會變成各說各話,可能讓原本小小的糾紛變成更加複雜。

親職教養專家羅怡君分析,高度投入教養的父母將全副心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老師也用同樣的高規格看待學生,無法容許自家小孩「不被關注、默默隱藏在班上」,她從調查結果讀到的訊息是:「家長好希望老師也跟我一樣了解孩子,而不只是把他看成一個學生、一個號碼而已」。但班上通常有二、三十名學生,老師要上課、改作業、管秩序及處理各種交辦任務,與家長期待的客製化,會有很大的落差。

二,缺乏同理心溝通,訴諸社群常演變成公審

調查中也有不少家長提到,有些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缺乏同理心,沒有仔細聆聽意見,或直接打斷家長的發言、將問題歸咎於家長,用命令的語氣過於直接或強硬,缺乏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感受到不被尊重及難以接受。

羅怡君也提醒,現在多數老師在意的是:「我要如何避免跟家長衝突」,可是老師一直迴避衝突、拒絕溝通,有時候反而引發更大危機,因為家長會發現,「老師都不知道班上發生什麼事,可能也不想知道、或選擇不說,刻意拉起一條安全線」,但偏偏老師透露的資訊越少,越會讓家長覺得不公開透明,不容易建立信任感,「刻意的冷處理,常是危機的開始,家長認為老師冷漠不關心、沒有同理心,造成孩子被霸凌或受傷,就很容易引發親師衝突。」

國小退休校長洪旭亮則觀察,很多年輕家長在送孩子入學前,已先在「靠北老師」之類的育兒社團裡,瀏覽過很多罵老師、罵校長的文章,先入為主覺得可能會遇到「集十種不同樣態缺點於一身」的人,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幼兒園,就準備要好好盯著老師,甚至預先研究過法規「不能影響小孩受教權、不能罰他不下課喔」,萬一親師溝通真的出問題,家長不去找老師當面討論,卻先在臉書上發文,有時變成「公審」,對彼此關係有害無益。

三,教師是不是服務業?社會觀念要重新對焦

「我們應該以老師的專業優先,而不是變成服務至上」,羅怡君形容,這世代從小選擇太多,可以選餐廳、廚師,家長可以選學區、買房子,遇到不滿意時當然可以跟學校、老師溝通,彼此需要改進或協調的地方,但切勿對孩子傳達「付錢的最大」這類「教育消費者」心態,教師也不該是服務業,動輒怪老師態度不好,要求幼兒園老師各種配合等等,都是錯誤觀念。

台師大師培學院院長林子斌也說,最近在討論的「班班喝鮮奶」政策,為什麼又是學校老師被迫擔起發放和配送的角色?教師已承擔了太多份內與份外的業務,他認為整個社會對教師這個行業的價值釐清和尊重,應該要由教育部帶頭重新建立。

在此同時,調查結果也呈現,大多數家長仍理性看待親師關係,例如被問到「良好的親師生關係與溝通,哪一方應該負擔較多責任」時,94.5%家長認為「雙方都有責任」,即使交叉分析「曾有過親師溝通不良經驗」者,比例也相近,顯示家長多數同意,溝通的責任在雙向,不能只怪罪教師或學校端。

「我們這一代人從來沒有學過什麼叫溝通,只會用情緒來表達」,老ㄙㄨ老師說,很多老師覺得自己委屈,其實家長也很委屈,覺得「為什麼對我孩子這麼差」,孩子心裡也會委屈。「在很多關係裡,大家都很受傷、很辛苦;但親師溝通是逮到機會就要溝通,不要放棄任何機會」,他認為不論師生、親師之間的關係,都需要很多對話練習,如果每一次跟家長接觸都用比較正向的對話,一點一滴累積信任感,老師帶班也會更順利。

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前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說,老師跟家長之間的關係如何維護,起點還是回到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如果教學方式沒有改變,還是傳統的單向講述,面對家長也習慣上對下、命令式語氣,家長很容易受傷甚至憤怒。學思達一直在推動的師生平等關係,正是強調大量且頻繁的對話,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室,「當你為學生創造意見自由發表的舞台,孩子的眼睛發亮了,相信我,家長一定會挺你!」張輝誠很有信心的這樣說,也為師生新關係下了最好的註解。

調查說明:本次《親子天下》「親師溝通家長期待」問卷調查期間為9/24到9/30,由親子天下媒體中心設計問卷,透過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簡稱全家盟)、台北市家長協會、新北市家長協會、台北市小學家長聯合會與國中家長聯合會、台北市國中小家長會長群組、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雲林縣家長協會等團體,發放網路問卷給國中小家長填寫,共2,408份填答、收到2,246名國中、小學生家長有效問卷,居住於六都占91%,填答者82%是母親。題目大多設有多個選項、可複選,也有開放式題型,供家長暢所欲言。

(責任編輯:劉映均)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老師難溝通?家長有話想說,該怎麼開口?

家長對學校心聲大調查!父母想說的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