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濟州航空客機去年底因降落導致重大傷亡,為全球 6 年來最慘重空難。該失事班機波音 737-800 在全球廣為使用,另一架主力機型 737 Max 同樣意外頻傳,這全都重創波音商譽,考量執行長的危機處理能力。
事實上,波音曾有過輝煌時代,在 20 世紀初航空工業剛起步時,透過創辦人的智慧,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象徵美國在全球航太市場的實力。但在歷代掌舵人帶領下,從過去期盼的工程前瞻性計畫,到後來將公司股價和底線放在首位,使波音逐漸偏離軌道,最終引來外界對波音飛航安全的質疑聲浪。
第一任執行長:波音(William Boeing),1916-1926
(Source:波音,下同)
美國商業航空的故事始於波音公司,創辦人 William Boeing 在美國西北部從事木材生意賺了一大筆錢。1914 年,正是美國航空業剛起步的年代,Boeing 參加一次航展後便深深迷上航空業,隨後他便開始成立公司、生產飛機。
1917 年,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波音向政府提供飛機訓練員和偵查用的巡邏飛行艇,透過不斷提供軍用產品,幫助公司不斷擴張。
一戰結束後由於飛機訂單減少,波音改專注航空運輸,包括製造家具和建造小型平底船,或幫忙運送國際郵件。受惠於隨後幾年的軍事合約,波音仍繼續從事航空航天業務,並採購製造飛機所需的材料,銷售和購買飛機,也為該公司實現垂直整合奠定基礎。
第二任執行長:強生(Philip Johnson),第一次任期 1926-1933
繼創辦人後,Johnson 帶領波音渡過經濟大蕭條。波音於 1930 年開發單翼飛機,第一個版本 Model 200 專為郵件服務而設計,第二個版本 Model 221 專為郵件和乘客使用而設計。後來該公司將單翼飛機作為軍用戰鬥機,於1931 年進行首飛。
與此同時,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 Lines)於 1932 年訂購 60 架全金屬飛機,波音公司透過獨家供應在商業航空業務中占優勢。隨後,波音於 1933 年開發波音 247,屬於低翼雙引擎單翼飛機,具有全懸臂翼和可伸縮起落架等功能,是第一架現代客機。
第三任執行長:埃格特維特(Clairmont Egtvedt),第一次任期 1933-1939
Egtvedt 接任執行長後,Johnson 則成為波音旗下另一間「聯合航機運輸」(United Aircraft)總裁。然而,聯合航機運輸公司捲入空郵醜聞(Air Mail scandal),1934 年空郵法案禁止航機製造和航空公司屬同一公司,因此總裁 Johnson 被迫辭職。
之後波音公司被分拆為三間公司,分別是零件製造商「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和航空公司「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
在 Egtvedt 帶領下,波音持續專注美國軍用和商用航空領域。Egtvedt 推動波音製造大型飛機,稱為「Big Boeings」,工程師開始研發 XB-15,為軍方提供長程實驗轟炸機。此外,因為出現原型機墜毀意外,使公司更專注於研究空氣動力學,並重視飛行前測試。
第四任執行長:強生(Philip Johnson),第二次任期 1939-1944
1939 年,Johnson 回鍋擔任波音執行長,當時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Egtvedt 改為董事會主席。1940 年,波音開始生產「P-51野馬式戰鬥機」(P-51 Mustang),是二戰中最重要也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波音在兩年內生產 15,586 架野馬式戰鬥機。
到 1942 年,美國正式加入二戰,促使飛機訂單增加,波音開始大量生產轟炸機、戰鬥機和運輸機。1943 年波音工程師開始初步研發噴射動力飛機。
第五任執行長:埃格特維特(Clairmont Egtvedt),第二次任期 1944-1945
由於 Johnson 因為中風去世,Egtvedt 短暫接手,直到波音找到下一任執行長。只有 Johnson 和 Egtvedt 曾擔任過兩次執行長。
第六任執行長:艾倫(William Allen),1945-1969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航空運輸業帶來重大變化,由於軍用飛機停止大量生產,波音需要專注於商業航空以維持業務,因此新任執行長 Allen 計畫將飛機製造走入「噴射機時代」。
與前面幾任執行長不同,Allen 並沒有工程背景,但 Egtvedt 認為他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領導能力,有望引領波音擺脫螺旋槳驅動的飛機,進入噴射擊、洲際導彈和太空船(spacecraft)的新時代。而在二戰結束後,有更多的實驗飛機能夠試飛,其中一些是在德國技術幫助下進行,也讓航空產業迎向噴射機時代。
1962 年,波音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交易。在其他成就中,Allen 監督 747 計畫,並指導波音早期參與美國太空計畫,最後成為波音公司任期最長的執行長。
第七任執行長:威爾遜(Thornton Wilson),1969-1986
Wilson 大學畢業後即在波音工作,他協助設計 B-47 和 B-52 轟炸機,並開發噴射客機波音 757 和波音 767。
但在 1970 年代初期,商用飛機的銷量下滑,政府也停止資助波音的超音速客機(SST)計畫,同時還面臨競爭對手「空中巴士」(Airbus Industrie)的出現,這是由西德、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的航空航太公司組成的財團。
在這些衝擊下,波音瀕臨破產,Wilson 最終決定裁減 9.5 萬名員工,占員工總數 2/3。隨後,Wilson 開始整合波音業務,在感受到能源危機帶來的影響後,Wilson 決定讓波音朝著更省油的商用飛機邁進。
在 Wilson 卸任時,波音在商用噴射機市場已占 55% 市占率。
第八任執行長:施龍茲(Frank Shrontz),1986-1996
Shrontz 於 1958 年加入波音,1973 年前往美國國防部工作,到 1977 年重返波音負責監督波音 707、727 和 737 的生產。在他任期下,波音 737 成為最暢銷的飛機,波音也開始製造國際太空站的零件,並從 NASA 那獲得價值 56.3 億美元的合約,負責設計和開發國際太空站;另外也開發波音 777,這是一種可運載乘客和貨物的寬體雙引擎噴射機。
這些執行長相當重視技術,並努力開發新機種以維持競爭優勢,帶領波音在軍事、商業航空、太空領域都有亮眼的成績。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努力的根基最後因為一項併購計畫而改變,甚至影響世人對於波音的印象。
還請繼續看吞掉對手後遭「反噬」!航空帝國走向衰敗,那些壓垮波音的執行長們(下)。
How Boeing broke down: Inside the series of leadership failures that hobbled the airline giant
How Boeing's managerial revolution created the 737 MAX disaster
(首圖來源:USAF Greg L. Davi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