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以皮雕讀取彼此心意-噶瑪蘭族 潘秀嫈

花蓮縣政府

發布於 01月29日05:36

★潘秀嫈/噶瑪蘭族

2008年成立百合工作室

技藝心路

喜歡出自兒子畫筆中的畫,因為每每都能畫出心裡想要的。雖然鮮少有機會交談,我們的共同創作,就是母子深層的心靈交流。

潘秀嫈做過很多工作,早餐店、檳榔攤,守著自家的一片店面,對她不過是賺錢維生的方法。她最喜歡的是手作,尤其開始玩皮雕後,敲打圖紋與上色帶來無限樂趣。

自認沒有美術天分,潘秀嫈依著皮雕書籍上的圖案製作,滿意的作品就擺在檳榔攤當裝飾,自己欣賞也覺得開心。偶爾有客人看到喜歡順手買走,讓她有成就感,真正專心創作,則是受到兒子潘弘旻的影響。

潘秀嫈說,兒子從小愛塗鴉,她擔心青春期的孩子畫到身上去,和兒子商量,由他繪草圖,潘秀嫈創作為皮雕。沒想到兒子給她的竟然是個「 鬼頭 」,潘秀嫈笑說,當媽的說話算數,就用「 鬼頭」做了皮雕,縫在兒子的書包外層,這幅母子第一次作品現在用畫框裱著掛在店裡。

雖然很想做出屬於自己風格的皮雕,潘秀嫈受限於圖紋設計,遲遲無法實現。直到兒子提出要進入阿美部落的年齡階級,讓她有了當頭棒喝。父親工作的關係,潘秀嫈童年就搬離新社部落,居住的豐濱是阿美、外省、閩南人混居的地方,她對噶瑪蘭族全然陌生,兒子不斷詢問有關噶瑪蘭的文化,她卻完全答不上來,她才注意到,文化的根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潘秀嫈帶兒子回到新社部落,年輕人比她更熱衷探尋族群根柢,去看去聽去撫觸,他的畫筆勤奮動了起來,關於他對噶瑪蘭的理解和想像,對新社部落的印象,以年輕人畫風解讀。

皮夾是潘秀嫈最常創作的類型,她說,有時也會有兒子畫的圖,怎麼都無法運用的困窘,有一張以新社部落傳統家屋門板圖紋延伸的圖案,擺了將近二年,潘秀嫈就是找不到著力點。今年初,她嫌市售名片本塑膠封套難看,準備設計封套給自己用,意外發現有一張皮革的尺寸與那張圖完全吻合,靈感一來,順手設計了一組皮夾,以噶瑪蘭黑、白基礎色搭配,馬上就有買家。

「其實,我兒子是打泰拳和自由搏擊的 」。潘秀嫈秀出兒子為自己出賽繪製的LOGO,以英文寫著噶瑪蘭戰士。潘弘旻是泰拳世界前八強,並沒有中斷皮雕圖紋設計,不用電腦繪圖,強調手繪質感。

潘秀嫈靜靜雕著兒子繪製的圖案,這一刻,應是做母親最幸福的時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