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艾可(Umberto Eco)有篇文章寫「退稿理由」,虛構了一個編輯描述自己為什麼不採用某幾部稿件──那幾部稿件其實都是現實世界已經出版很久的經典(包括《聖經》)。該篇文章幽默有趣,同時展現了艾可的博學,那些退稿理由雖然是他掰的,但並非完全鬼扯,裡頭有些評論關於文學結構的真實,有些關於市場機制的現實。
事實上,編輯沒能看出作品價值、甚至用強烈措詞退稿的事例,出版史上所在多有,這些信件還曾經集結出版,俺至少讀過其中一本《Rotten Rejections》,書裡被退稿的幾乎都是珍.奧斯汀(Jane Austen)、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等級的名家,退稿信裡的說法幾乎都相當不客氣(不是「本社目前沒有合適的出版計劃」之類婉拒)。讀這類書大約會讓讀者覺得那些編輯有眼無珠,發出幾聲訕笑,但換個角度想,那些編輯可能也的確篩除過許多渣滓,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一時沒能讀出某些重要書稿的精采之處;畢竟這類書籍蒐集的事例就是要製造反差,被退的稿越經典,退稿的編輯就顯得越可笑。
再換個角度想,我們也不是沒讀過或聽過某些編輯慧眼獨具、力排眾議地出版美好作品的事例,甚至有些作品是因為編輯的協助(可能是對作品內容的建議,也可能是對作家生活的支援),才有機會成為經典。
無論編輯做得多做得少,一本書能夠出版,編輯和作者都是與內容最相關的人;不過,這本書獲得的評價如何、銷售的狀況如何,大抵不是編輯和作者能夠決定的──當然,絕大多數作者和工作夠認真的編輯,都覺得自己製作了值得讓讀者掏錢花時間閱讀的作品,但讀者不見得這麼想。
除了對內容品質的品味之外,好編輯理能會有足夠的市場敏感度,嗅得出現今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作品、手上這部作品應該怎麼包裝比較有吸引力;但事實上,這種預判能力近乎神話。不管編輯再怎麼有經驗,看走眼的狀況永遠會發生,自己覺得只算過得去的作品,另一家出版社推出之後變成年度暢銷書,自己用盡氣力做出來的自信之作,連首刷都賣不完──這種狀況常見到不會被視為「異常」,而倘若出版前的確已經盡責做了所有該做的,那麼賣好賣差的事後檢討大約都只是硬找理由而已。
倒也不是說讀者的眼光不好、看不出作品的好處──書(以及其他以「內容」為主的產品)的特色之一,是讀者購買之前大都還沒完全讀過,所以購書與否還摻雜了許多其他考量因素,小到生活所需大到世界局勢,完全出乎製作方的預料。
評價好的書會帶給作者一些正面形象,或許對作者的下一本書有些幫助,銷售好的書能讓出版社繼續營運下去、讓編輯繼續工作,對於一本書能否獲得評價和銷量的肯定,作者和編輯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松本大洋的漫畫《東京日日》(東京ヒゴロ),講了一些這樣的故事。
擔任漫畫編輯三十年的鹽澤(塩澤)因雜誌銷量不好,決定自行請辭離開出版社──《東京日日》的故事如此開始,我們看著鹽澤向公司同事道別、在家打包、和文鳥說話(似乎聽得懂鳥語),並且一一拜訪曾經合作過的漫畫家。有的漫畫家明白自己已過創作顛峰,有的漫畫家不滿接任的編輯,有的漫畫家回憶自己自從「只畫自己想畫的東西」後,作品銷量就越來越差,有的漫畫家認為鹽澤從前太放任創作,使得漫畫家「誤以為自己有才華」。鹽澤一面給予接任編輯建議,一面聽漫畫家們傾訴,待到二手書業者到鹽澤住處估算那堆他打算賣掉的珍藏漫畫時,鹽澤對自己的決定有了些動搖……
以《東京日日》目前兩冊譯本的內容來看,松本大洋要說的不是「編輯與漫畫家通力合作,讓作品取得評論或銷售數字的成功」這種故事。《東京日日》裡沒提漫畫在雜誌連載時競爭激烈的「讀者票選排名」,資深漫畫家有的已有看過聲勢起落的釋然,新進漫畫家無法適應意外走紅的狀況選擇逃避,鹽澤做的,就是誠懇地說出讀稿之後的感想,並且耐心地陪伴。
每個漫畫家對於創作理念、銷售反應,以及與編輯的合作模式,都有不同想法;《東京日日》沒有批判,沒有控訴,只是透過低調有禮的鹽澤,忠實地呈現一切。松本大洋並沒有強調某種創作理念或合作模式才是正確的,也沒有把商業成功或獎項肯定視為目標;事實上,關於銷售的變數太多了,創作者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作品做到最好,而編輯能做的,就是協助創作者堅持創作──創作者和編輯都是人,《東京日日》是個用漫畫展現「以漫畫生活的人」的故事。《東京日日》,講的是內容製作方這種面貌紛雜的日常;製作漫畫,就是這些角色們的生活方式。
閱讀《東京日日》之前,已經知道這是個與漫畫編輯有關的故事,不過真讀之後,發現還有其他趣味。
例如漫畫家們在創作之外的生活細節,那些細節展現了創作者也是一般人、必須面對所有人都會遇上的各種瑣事或困擾,同時也展現了那些尋常物事可能如何轉化成創作的內裡;例如每一話的最後一頁會是街景或者城市俯瞰,我們會尋找或猜測上一頁的角色出現在哪裡。這些處理手法讓「創作」、「人」以及「日常」融為一個整體,顯出創作者多麼微渺平凡,同時多麼獨一無二。
這是《東京日日》的魅力,也是書的魅力──沒真讀之前,無法發現作者和編輯的用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