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找樹的人」徐嘉君尋找台灣最高樹,發掘與解謎古老巨木森林 | BAZAAR

Harper's BAZAAR

更新於 08月08日04:06 • 發布於 08月08日03:56 • Sunny Huang, text_賴韋廷

PHOTO CREDIT: 徐嘉君提供

長年鑽研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徐嘉君,集結各領域專家,展開尋找台灣巨木計畫,10年來不但成功實勘8株高度超過70公尺的巨木,更讓「尋找台灣最高的樹」成為台灣社會深感興趣的生態議題,喚起國人的保育意識。

走進徐嘉君在林業試驗所的辦公室,幾乎以為來到小型攀岩場,整面牆掛滿了各種鉤環、岩盔、吊繩等攀登器材與裝備,「我幾乎每個月都會深入山林,有時不是為了做研究,只要煩悶了,就會去山裡。」都市人的日常消遣不外逛街、追劇,但他逛的是大山,追的是65公尺以上的巨木。

身為樹冠層附生植物學者,他的田野位於高聳入雲的樹冠之上,為更了解樹冠的世界,自研究生時期,徐嘉君就開始自學各種攀登技巧。攀岩是攀附著岩壁移動,攀樹卻是騰空吊掛在樹枝上往上攀。別人是待實驗室一整天,他則是掛在樹上少則3、4個小時,長則近7小時。

「找樹的人」借助空載光達(Airborne LiDAR)科技,自上空向地面發射雷射光束,藉由回波訊號計算對地面的距離,以獲得每棵巨木的高度數據。

PHOTO CREDIT: 徐嘉君提供

一樹一世界:從仰望到俯瞰,藉由攀樹看到不同世界

徐嘉君研究的附生植物,多得爬上樹冠層上才找得到,因此開啟他的攀樹生涯。「附生植物」顧名思義,會依附在其它樹上生長,許多蘭花、蕨類、苔蘚都是附生植物的成員。

PHOTO CREDIT: 徐嘉君提供

「一棵樹,從地面上看,跟上升到一個高度之後去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認為,攀樹不是一種征服,在逐漸上升的過程中,能看見樹幹上的附生植物、其他樹木的樹冠層、遠方的山脊,還能感覺到四周溫度、濕度、光線,隨時都在變化。就像閱讀充滿細節的小說,一棵樹就是一個豐富的生態系,攀附其上的徐嘉君總能察知到諸多訊息。

談起植物,徐嘉君流露出濃厚感情,他自幼喜愛繪畫與觀察植物,最大的樂趣,就是製作植物標本,卻曾因不喜解剖活體動物,選擇另一個嗜好而就讀工業設計學系,然而終究在登山社活動中被山林感召,大學畢業後便考進臺大植物學研究所。研究所期間,他前往福山植物園調查,看見樹上滿布千姿百態的附生植物,驚嘆之餘,便選擇了聽似冷門的「樹冠層附生植物」做為論文研究領域,自此投入近30年。

他為了研究附生植物而攀樹,起初攀的都是15至20公尺的樹,直到2014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所舉辦「森林樹冠層生態保育國際研討會」,成為他研究生涯的轉捩點。

探索時機成熟,召集志同道合夥伴找尋台灣最高樹

想在巨木上設立「微氣象站」,觀測樹冠層內外的微氣候差異,可說是整個「巨木計畫」的起心動念之一。

PHOTO CREDIT: (左)徐嘉君提供(右)葉琳喬

過去,受限於攀登技術與裝備,難以企及樹冠層最外側,從研究高度到廣度都備受限制。但透過該場研討會國際同行的分享,結交了國內外樹冠層研究的同好,並一同切磋攀樹技術及裝備使用心得。「一定高度以上的大樹,就像某種新大陸,過去無法觀測與研究,現在探索的時機已到。」

徐嘉君開始與志同道合的攀樹好手,包括搜救專家、山林嚮導等,一同探索台灣巨木的樹冠層。探索許多台灣的巨木森林之後,徐嘉君對「台灣最高的樹」這個研究課題感到好奇,但人力探勘進展太慢,加上每次都要耗費可觀的時間與金錢,為此,他與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王驥魁教授合作,運用內政部的光達資料,發起「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盤點全台灣的巨木,並將範圍縮小至65公尺以上的樹。但台灣地形陡峭,光達資料難以百分百精準,為此團隊發動全民一起來找樹的公民科學活動,在一個月內便剔除97%的錯誤資訊,最終完成941株高度超過65公尺的「台灣巨木地圖」。

幫台灣杉三姊妹拍等身照爆紅,盼更多人珍惜台灣巨木森林之美

PHOTO CREDIT: 徐嘉君提供

巨木所在地往往人跡罕至,難以抵達,溯溪與走斷崖都是家常便飯。而攀爬巨木,也存在很多未知。例如,從腳下的枝條爬上另一個枝條,距離常超過一層樓,光移動就很耗時間,「爬一棵巨木就要花一天。」

歷經多年努力,團隊迄今尋獲,且實勘確認了台灣高70公尺以上的8株巨木。然而,其中最令徐嘉君印象深刻的,不是冒險的歷程或是突破了多少紀錄,而是台灣社會的回響。

2017年,他邀請澳洲攝影師Steven Pearce團隊來台,為位於宜蘭棲蘭山區的台灣杉「三姊妹」拍攝等身照,再委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將照片製作成海報。原本不預期販售成績,卻在開放販售數小時內就銷售一空,相關事件報導也讓「三姊妹」爆紅。

「大家開始知道台灣原來有這麼棒的森林。」徐嘉君深感與有榮焉,團隊盤點出的941棵巨木資料,其生態意義仍持續探索與發表中,未來尋找台灣最高樹的旅程也將繼續進行,就像為了得知「充滿巨木的森林,含碳量到底有多少?」團隊召集了10多位公民科學家,在今年8月進入雪霸國家公園及新竹林管處交界的谷地進行調查,估測整座森林初步的碳儲存量,解謎台灣的巨木森林含碳量。他盼望能讓國人日益明瞭─台灣巨木的偉大與森林之美,最終將讚嘆轉化為珍惜。

PHOTO CREDIT: 葉琳喬

徐嘉君
台灣極少數鑽研「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現為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共同主持人。著有《找樹的人:一個植物學者的東亞巨木追尋之旅》

想閱讀更多:TLife 網站 立即點閱

【延伸閱讀】

>>會呼吸的療癒型綠建築,建築師甘銘源突破限制,讓竹構大型化更耐氣候侵襲

>>走入台南新美街與嘉義成仁街,尋找畫家與他們的產地,穿梭街巷中感受美之街魅力

>>2024彰化和新竹必訪庭園景點,迷人的英式風情與東方韻味花園,探索城市中的綠色寶藏

>>全台14座國家森林遊樂區推薦!走訪台灣最美後花園、絕美夜觀仙境,來場大自然治癒之旅

>>楠西摘星之旅!楊桃現採現吃,300年古厝與粉紅色花旗木,還有美人湯祕境龜丹溫泉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