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台灣黑熊下山覓食 低海拔也能見蹤跡

大愛新聞

發布於 02月15日04:20

台東和花蓮接連發現台灣黑熊出沒,主要是冬季下山覓食,才會靠近人類的生活圈,避免引發人熊衝突,有些必須做,有些千萬不能做。看到台灣黑熊,就算害怕,也絕對不可以拔腿就跑,也不能驚聲尖叫,會讓熊以為遇到敵人,主動攻擊防衛,也不要裝死或爬樹,因為比其你,熊更是爬樹高手。能做的應對 則是,上山時可攜帶熊鈴,因為牠們對聲音敏感,會主動閃避,真的遇到了,也能噴胡椒噴霧驅趕。不要直視黑熊的眼睛,漸進式緩慢的、安靜的,正面朝向牠,雙手張開,倒退走,遠離,這些才是正確的自保求生之道。

「黑熊耶。」

凌晨的台九線上,行車紀錄器明顯看到台灣黑熊蹤影,附近民眾並不意外。

附近居民:「我不會嚇到,習慣啦,看到(就閃牠)就閃牠而已,不要去動牠就好了,山裡沒有東西吃,跑來這邊吃。」

無獨有偶,台東也有民眾拍到黑熊,地點非常靠近部落和農場。

林保署台東分署自然保育科長 林孟怡:「(台東卑南)利嘉林道3.5公里處,發現到一隻台灣黑熊,牠是一隻亞成的黑熊,這個地點,海拔在500公尺以下,這也是在利嘉林道,目前記錄到海拔最低的一次。」

台灣黑熊沒有冬眠習性,當冬天食物缺乏時,會移動到低海拔覓食,牠們會涉水、爬樹,跑起來時速高達30公里、40公里,人們如何自保呢?

林保署花蓮分署自然保育科技正 朱何宗:「在山區的話,遇到黑熊,我們盡可能地跟黑熊,不要有眼神的接觸,然後慢慢地退後,然後逐漸地拉開人跟熊的距離,通常這個時候,熊就會慢慢地轉身離開。」

台灣黑熊是保育類動物,估計數量約200至600頭,每年難免發生受傷或受困的黑熊,保育單位協助療傷、野放、重返山林,然而臺灣黑熊與人類的生活圈,是不是越來越靠近,後續值得觀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