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的若想永續經營不僅仰賴資本與技術,更關鍵的是人才傳承。許多家族企業在傳承時只關注資產傳承,卻忽略了接班人的培育。近日,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影響力會客室」特邀中歐商學院最受歡迎的——王安智教授,深入探討企業傳承的挑戰、診斷與接班人計畫的關鍵策略,提供企業領導者一條清晰的傳承路徑。
企業傳承的盲點
主持人黃至堯博士提到:「多數家族企業談及傳承,大家最關心的都是資產如何分配、法律架構如何設計,然而傳承除了財富, 還包含了企業傳承與文化傳承。」這是許多企業忽略的盲點。
王安智教授在訪談中進一步指出:「華人社會常說『富不過三代』,但事實上,許多企業連二代都難以順利傳承,核心問題在於接班人是否擁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包括自信、韌性、抗壓能力等)對於未來的財富累積影響遠超學歷與背景。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擁有雄厚資本,若接班人心理素質不足,企業仍可能無法成功傳承,甚至迅速衰退。
企業接班兩大關鍵指標
王教授提出了「滲透vs.融入」模型,幫助企業評估接班人的適應能力:
- 滲透程度(Penetration)
接班人自幼通過父輩對企業的認識與理解,包括經營模式、產業趨勢、內部文化等。例如,一位長年在海外留學、對家族企業運作不熟悉的二代,其滲透程度可能較低。
- 融入程度(Integration)
接班人能否適應企業環境,並獲得團隊認可。例如,一位剛進公司但無法與資深員工建立信任關係的二代,其融入程度可能較低。
這兩大指標,可以將接班人分類為四種類型:
高滲透、高融入:熟悉企業運作,並能夠順利接手管理權,成功機率最高。
高滲透、低融入:了解企業,但缺乏內部認可,需透過建立信任來逐步鞏固領導權。
低滲透、高融入:受員工歡迎,但對企業運作不熟悉,需加強企業知識與決策訓練。
低滲透、低融入:對企業陌生無法融入,接班風險極高,應考慮職業經理人模式。
王教授強調「診斷的目的不是篩選誰該接班,而是找到適合的策略,讓企業與接班人都有最好的發展」。
真實案例:從排斥到接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訪談中,王教授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二代在海外成功創業多年,因父親突發重病,不得不倉促回國接手公司。回來後,他發現企業老臣對他充滿懷疑,而他自身也對家族企業運作陌生,導致適應困難。
王教授分析,很多接班失敗,並非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心理建設、沒有做好團隊適應,甚至遇到內部排斥。」
企業如何建立接班計畫?五大步驟確保平穩傳承
企業的接班計畫應該是「分階段進行,而非一蹴而就」,並提供以下五個關鍵步驟:
1.早期滲透:讓二代透過實習、專案參與、董事會觀察,逐步認識企業運作。
2.建立融入機制:讓接班人參與公司文化活動,與資深員工建立信任關係。
3.評估與測試:透過領導力測驗、決策模擬,了解接班人的管理能力與決策風格。
4.分階段接班:讓接班人先管理小規模業務,逐步進入核心決策層。
5.職業經理人過渡:若接班人尚未準備,企業可考慮職業經理人,確保企業穩定運營。
「傳承不是臨時的決定,而是一場長期規劃」王教授總結。「企業應該將傳承視為一場管理升級與文化轉型,透過診斷、培養與策略規劃,讓企業持續發展。」
黃至堯博士觀點:企業傳承需要系統化的管理
很多企業家在傳承時,往往只關注資產交接,卻忽略了真正的問題來自於人。無論是一二代,都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來診斷自身狀態,找到適合的接班策略。」
黃博士特別強調:「這不僅適用於家族企業,對於任何正在進行組織變革或高層接班的企業,診斷都能帶來極大的幫助。企業傳承不是突發事件,而是系統化的管理過程。」
結語:持續學習,掌握企業傳承的關鍵
這場深度訪談不僅為企業領袖提供了全新的傳承視角,也讓更多企業家意識到,成功的接班人計畫不只幫助企業避免風險,更能讓企業在變局中找到新的成長契機。
想了解更多企業傳承與接班策略?歡迎持續收聽《影響力會客室》Podcast,讓我們一起學習最前沿的管理思維,打造基業長青的企業!
延伸閱讀
職場女性必看!壓力過大恐提高乳癌風險,影響力會客室專訪北榮乳房醫學權威曾令民副院長
「你正活在別人設計的未來?」影響力講堂剖析未來思考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