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用勇敢與浪漫記錄人生。《愛的萬物論》:不論現實生活有多困難,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女子學

更新於 2020年10月13日03:23 • 發布於 2020年10月12日06:37

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主角的電影《愛的萬物論》,全片改編自第一任妻子潔恩的回憶錄。將霍金博士的情史作為全片主軸,講述霍金在面對不治之症的勇敢、對抗命運的不容易,卻又在感情的經營上不敵現實的殘酷打擊;電影透過鏡頭,帶領觀眾從六零年代的劍橋大學,到《時間簡史》出版的八零年代,窺探觀察史蒂芬霍金不凡的經歷。

拍攝中最為困難的,莫過於如何自然地演出霍金博士從發病前期,到全身癱瘓、僅能依靠發聲器的言行舉止,而艾迪瑞德曼在電影中的演出,著實驚艷了許多不看好的觀眾,艾迪更以此角色奪得第 87 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成為了史上最為年輕的影帝。

若宇宙不是所愛之人的家園,那宇宙也沒什麼值得探求的

圖片來源:《愛的萬物論》劇照
圖片來源:《愛的萬物論》劇照

《愛的萬物論》中,霍金的第一任妻子潔恩,自劍橋大學時期便與霍金相識,攻讀文科的她碰上了怪異偏執的理科男,卻在霍金幽默的談吐中漸漸地受其吸引,並迅速地愛上他。一切的浪漫美好停止在霍金的症狀首次出現,醫師無情地宣告霍金僅剩下兩年的壽命,卻也加強了潔恩想陪伴在霍金身旁的決心。〈延伸閱讀:黑白畫面中的奧斯卡──《羅馬》:寧靜深邃的鏡頭藝術,看見時代女性的成長與突破

面對愛情,人們總是會對未知的未來,抱持著過分美化的幻想;因為不實的憧憬,才在往後的不如意中後悔莫及。然而,人生是條只會走一次的路,無路可退的現實是不存在永遠正確的;潔恩清楚疾病是信仰所無法擊敗的科學、明白未來的不幸,卻仍堅持著對愛的態度,畢竟人若無法相信當下的愛,又如何帶著情感走到未來呢?

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

圖片來源:《愛的萬物論》劇照
圖片來源:《愛的萬物論》劇照

史蒂芬霍金的不凡,不僅止於在學界的地位,更有能夠接受世人對他消遣的寬容,運用幽默的談吐消化世界的惡意,甚至樂於以此模樣客串美劇的演出;艾迪瑞德曼在《愛的萬物論》中,到位的演技成功演出,那個曾屈服於命運的自暴自棄,轉變成勇敢在苦痛中掙扎的生命鬥士。

所謂的對生命負責,電影中表達的不只是妥協地活著這麼膚淺,如同霍金博士本人曾說過「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在肌肉無法接受神經訊號的不便中,奮力取得博士學位、出版代表作《時間簡史》,透過狼狽地掙扎表現出對生命的珍惜,以及踏著這些希望,一步步邁入無垠浩瀚的宇宙。

《愛的萬物論》不將重點放在艱澀難懂的物理學,不過分美化或模糊霍金博士感情上不忠的過往,沒有童話般的美好浪漫,改編著發生過的現實,堆砌出一部處處有情的動人故事。兩小時的時間,看見的是對愛的態度,以及對生命本質的領悟。

 

主圖來源:《愛的萬物論》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

★ 加入《女子學》Line 好友,與妳分享生活大小事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