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國美館「林玉山捐贈作品特展」登場  重量級捐贈展現國寶畫家經典創作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19年12月16日03:39 • 發布於 2019年12月15日16:00 • 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林玉山捐贈作品特展」開幕式貴賓合影。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國寶畫家林玉山相關捐贈典藏品之主題性展覽「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15日由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自主持開幕式暨捐贈儀式。鄭部長表示,文化部首度運用特別預算促進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核心政策,在強化國家典藏能量之外,也更努力尋回臺灣藝術遺珍。特別感謝林玉山老師及其家族陸續捐贈林玉山老師作品予國美館典藏,也成就了本次「林玉山捐贈作品特展」。期藉由政府與民間力量的結合,以國家的高度重建臺灣藝術史,為下一代建立更加完整的臺灣文化面貌。

「林玉山捐贈作品特展」開幕式合影。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長鄭麗君(左2)及國美館館長林志明(左1)向現場林玉山家屬致敬。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到,由林玉山老師貫穿一生創作的寫生稿及畫作,以及林老師曾說過「寫生是繪畫重要的基礎,惟寫生的目的不在工整的寫實,而應寫其生態、生命,得其神韻。」我們可以看到林老師反覆的凝視著故鄉、土地、生命、人、動物,即便歷經不同文化、政治的轉變,仍然不變的是林老師對臺灣鄉土及生命的熱愛,是他開創臺灣繪畫的特色。在藝術創作之外,林老師育才無數,並組織民間畫會,一路推進臺灣的藝術史,讓臺灣的藝術被世界看見,可以說林老師的一生,其實就是臺灣藝術史的縮影。

鄭麗君部長表示,文化部除了會持續支持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的工作,用當代更多元的視野進行藝術史的研究。同時,將更致力於為下一代推動完整的藝術史及藝術教育,讓下一代站在藝術史巨人的肩膀上,藉由藝術家的故事、創作歷程、感受藝術家創作的感動,看見自己、認識自己、看見世界。重建藝術史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個文化的行動,希望大家一起共同書寫臺灣的藝術史,讓臺灣的藝術史跟世界連結,成為世界藝術史一塊重要的拼圖。

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展」展出〈蓮池互動裝置〉。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館長林志明致詞時感謝林玉山家屬慷慨大量捐贈膠彩、作品及寫生稿、冊作品,以圖幅計數量高達2,500餘件。國美館具有保存、修護、研究、出版及數位科技運用的重責大任,本次展覽特別規劃了新媒體互動區,展出愛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NEC台灣合作的〈蓮池互動裝置〉,結合最新AI科技與視線推定技術,使觀者透過肢體的移動與畫作產生互動,展現國美館在數位典藏的累積與運用。

(左)林玉山〈下山猛虎〉1923水墨、淡彩、紙本 132.1x39.1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右)林玉山〈山茶雙雉(冬)〉1937膠彩125x35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林玉山家屬捐贈代表林柏亭先生特別提到,國美館具有良好的典藏制度及維護的條件,繼承父親的願望將作品捐給美術館是一件對的事,特別代表此次共同捐贈作品的三個家族感謝國美館妥善修護、保存這些作品。

林玉山家屬及親屬共襄盛舉「重建臺灣藝術史」核心政策,將珍藏多年林玉山早年的水墨、膠彩畫作品70件與2500餘圖的寫生圖稿作品捐贈予國美館典藏,為文化部重要政策計畫民間響應之大批藝術品捐贈案。本次「林玉山捐贈作品特展」共分為五大主題:花卉禽鳥、動物、人物、風景,以及難得一見的林玉山寫生手稿。精選展出的作品包括1923年林玉山17歲時所繪第一件虎畫〈下山猛虎〉、1926至1937年間早期花鳥畫作,及各時期的風景、動物、人物作品,2004年最後遺作〈蔭翳蔥庇〉(鄭善禧題字),以及創作於1920至2000年代間,貫穿林玉山一生創作精髓的寫生稿等作,具體呈現林玉山一生開闊視野、寬廣畫路的藝術風格。展覽也從捐贈作品與寫生稿的相互關係探討林玉山如何實踐自己的繪畫理論,以「寫生」在不同題材中作為基礎產生鏈結的意義。林玉山一生的創作,見證、豐富臺灣美術日治到戰後發展的歷史軌跡,特展除彰顯國寶畫家繪畫藝術成就外,也讓大眾更有機會親炙大師作品,並藉此向家屬表達感謝之意。   @P

(左)林玉山〈牡丹藍腹(春)〉1937膠彩125.5x35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右)林玉山〈林和靖〉1934膠彩、絹本144x56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本次特展也同步展出互動投影再升級的〈蓮池互動裝置〉。國美館104年起執行「臺灣科技融藝創新計畫」,104、105年由愛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轉換典藏的國寶〈蓮池〉一作為互動作品,使人們置身於蓮花池之中,曾多次於國內不同展域與大眾見面。本次展出的〈蓮池互動裝置〉與NEC台灣攜手合作,結合最新AI科技與視線推定技術,依據觀者視線方向所產生投射變化,延伸畫作中所描繪的情境,以動態影像搭配環境音效的模擬,營造呈現〈蓮池〉畫作之自然景色與當下情境再現,沉浸多重感官的體驗,展現國美館在數位典藏的累積與結合科技應用創造新穎的展示模式。​

(左)林玉山〈牡丹藍腹(春)〉1937膠彩125.5x35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右)林玉山〈林和靖〉1934膠彩、絹本144x56c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即日起於國美館302展覽室展出至109年3月22日。展覽期間也將辦理相關推廣活動,展覽及活動詳情可參考國美館官網

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 展覽說明

林玉山〈春草〉1984金彩、紙本45x53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出生嘉義,9歲時即從家業「風雅軒」裝裱店的民間畫師蔡禎祥習藝,15歲時接受伊坂旭江四君子等文人畫的教導,1926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接受寫生、日本繪畫的訓練,1935年前往京都堂本印象畫塾深造,鑽研宋代花鳥畫,以及廣泛涉獵東方繪畫各流派技法。在日治時期所舉辦官辦展覽「臺展」、「府展」十六回中,有十五回入選,並數次獲得最高榮譽的肯定,其1930年作品〈蓮池〉於2015年5月正式被指定為「國寶」。1946年臺灣省「全省美展」成立後擔任評審委員長達二十餘年。一生創作時間超過80年,且畢生奉獻於美術教育,戰前是南部畫壇具指標性的畫家,戰後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其強調寫生、兼融膠彩畫富麗典雅的賦彩與中國水墨畫筆墨意境優點之繪畫風格,對於臺灣水墨畫的發展具有莫大的啟迪作用。

林玉山〈瑞士雪山〉1980彩墨、金、紙本48.5x60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林玉山一生的創作,乃至於教學,都提倡自然寫生。他藉由觀察、寫生通物理物情,捕捉萬物之精神。由於寫生的精煉,不論在花卉、植物、禽鳥、畜獸、魚族,以及人物、自然風景等各類題材無所不專,更以畫虎與麻雀獨步畫壇。其創作不僅只寫其真的精麗寫實,更寫對象物的生態風貌,傳其神韻與生命。早期創作凝聚在自己的故鄉土地,將視覺放入生活周遭真實的環境、景物,以溫暖鮮麗的色調表現臺灣特有自然景物與風土的特徵;中晚期除了本島各地風景寫生作品,視野更拓展到世界各國的異國風情,身體力行的體現旅遊寫生與創作連結的理念實踐,晚年所創作各類題材畫作不再只是所見景象的再現,其運用彩墨、膠彩、金泥各種媒材與技法表現自由之構思,扎實的寫生功力讓畫家的創意豐富且多元,用色主觀大膽多變化,展現作品現代感的壯闊與氣勢。

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展」展場。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本次展覽內容係以林玉山及其家屬等歷年所捐贈之作品與寫生稿為主,規劃花卉禽鳥、動物、人物、風景,及寫生稿五個主題展出,從捐贈作品與寫生稿的相互關係探討林玉山如何實踐自己的繪畫理論,「寫生」在其多題材作品中作為基礎產生鏈結的意義,以及同樣的題材在不同的創作時期風格與技巧運用的變化。作品包括1926年第一件水墨風景寫生作品,首次至日本學習時的花卉禽鳥作品與1937年二度赴日研習後同題材作品對照;1923年17歲時所繪第一件虎畫〈下山猛虎〉與後期〈畫虎〉、〈乳虎圖〉及題材延伸之〈黃虎旗〉、〈虎姑婆〉等一系列展出,以及1920至2000年代一生創作精華的寫生稿等,近百件珍貴作品具體呈現林玉山一生開闊視野、寬廣畫路的藝術風格,而其一生的創作也見證、豐富臺灣美術日治到戰後發展的歷史軌跡。

策展人 薛燕玲

展覽資訊

「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020年3月22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302展覽室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