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楊宏基觀點》追求真相、正義、公理和那些「新聞專業」沒教的事…

新頭殼

更新於 2023年07月03日12:39 • 發布於 2023年07月03日11:45 • Newtalk新聞 文/楊宏基
中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圖:翻攝.fudan.edu.cn
中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圖:翻攝.fudan.edu.cn

Newtalk新聞

中國網紅考研輔導講師張雪峰,6月初在直播節目中接受家長諮詢,問應該為孩子填報什麼科系志願?張雪峰講出一段引起劇烈爭議的話:「高考(中國大學聯考)理科590分,填報新聞?我跟你說,你會崩潰的。如果我是家長的話,這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幹一個事,就是把他打暈」;事後更解釋:「不得不承認,學新聞傳播的學生中有80%是沒有從事本行業的。新聞傳播在曾經是很好的專業……現在呢?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稱「閉上眼睛隨便報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學好」。

焦點轉回台灣。6月28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查通過《鏡電視》負責人變更及鏡電視新聞台上架有線電視案,7月上架部份系統業者86頻道;但因「短時間董事人事異動頻繁」、「審查官員異常關切」等傳聞引發政治聯想,進而掀起軒然大波。但有同業估算,鏡電視短期內可能還是個年燒10億元的「錢坑」。儘管《鏡電視》2019年成立以來,董事會多次改組、更換過4位董事長,但6位創始股東一直沒有改變,分別是翰林育成股份有限公司(萬海陳致遠)、祝文宇(甲山林董事長)、裴偉(鏡週刊董事長)、蘇永平(皇普建設董事長)、陳泰銘(國巨集團董事長)、葉國一(英業達集團創辦人);今年1月實收資本額增資為20億元,增加朱劭華(麗綺開發公司負責人)、陳進財(穩懋董事長)2位新股東。但預期增加的10億元資金將只夠今年的開銷,可能必須再進行一次10億元增資,將資本額擴大到30億元,才可能接續上架後的廣告獲利「生存下去」。

前美國之音中文部駐華首席記者在註冊的「@DongFang_USA」推特帳號上,舉美國《CNBC》2022年底的調查,表示受訪者中有44%的大學畢業生對所選專業感到後悔,排在第一位的是「新聞」,87%的受訪者表示,後悔在讀大學時選擇「新聞」。 圖:翻攝@DongFang_USA推特
前美國之音中文部駐華首席記者在註冊的「@DongFang_USA」推特帳號上,舉美國《CNBC》2022年底的調查,表示受訪者中有44%的大學畢業生對所選專業感到後悔,排在第一位的是「新聞」,87%的受訪者表示,後悔在讀大學時選擇「新聞」。 圖:翻攝@DongFang_USA推特

前美國之音中文部駐華首席記者在註冊的「@DongFang_USA」推特帳號上,舉美國《CNBC》2022年底的調查,表示受訪者中有44%的大學畢業生對所選專業感到後悔,排在第一位的是「新聞」,87%的受訪者表示,後悔在讀大學時選擇「新聞」。 圖:翻攝@DongFang_USA推特

兩個看來不搭輒的事件,其實可以一起來看。大學唸新聞學系,畢業後「學以致用」,是非常合理的想法;但從歷史悠久且負盛名的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日前正式解聘最後一批19名正職撰稿人員,未來將由自由作家取代,同時報攤上也不再販售這本雜誌來看,現實生活中恐怕並非如此。前美國之音中文部駐華首席記者在註冊的「@DongFang_USA」推特帳號上,舉美國《CNBC》2022年底的調查,表示受訪者中有44%的大學畢業生對所選專業感到後悔,排在第一位的是「新聞」,87%的受訪者表示,後悔在讀大學時選擇「新聞」。為什麼?英國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6月中旬發布的《2023數字新聞報告》其中或許有答案:「年輕一代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或移動聚合應用等途徑獲取新聞」。

繼不看報紙、雜誌之後,一般民眾現在也不閱聽廣義的電子媒體(包括電視、廣播、網媒),而是臣服於運算法之下,在社群同溫層中獲得新聞。如此一來,新聞業沒有收入,無法給付新聞從業人員足夠的薪資報酬,更無法有足夠的資金挹注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入追蹤報導。惡性循環之下,時薪聘請沒有經驗的工讀生亂抄、沒有升職加薪空間導致人員高流動、搶時間「量產」新聞又沒有完善的審查以致錯誤百出、「重播再重播」與「甲台播完乙台播」的「一魚多吃」成為見怪不怪常態、用心製作的節目,流量還不如網紅罵三字經脫序演出。

NCC公布2023年第1季全台有線電視戶數462萬3040戶,普及率下滑到50.64%。 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網站(資料照)
NCC公布2023年第1季全台有線電視戶數462萬3040戶,普及率下滑到50.64%。 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網站(資料照)

NCC公布2023年第1季全台有線電視戶數462萬3040戶,普及率下滑到50.64%。 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網站(資料照)

6月17日,NCC最新公布2023年第1季全台有線電視戶數462萬3040戶,是2011年統計以來「新低」,同時也是2017年底以來連續第22季下滑,普及率從2017年的61.02%下滑到50.64%,意味台灣已經有約一半家戶數不再收看有線電視。儘管如此,在這個時刻卻有「年燒10億元的錢坑」反向操作搶進,為什麼?因為大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覺得「一文錢逼死英雄漢」;有個電視新聞台,金主將有機會「建議」、「討論」編輯室新聞製作編播取向,可以用相較以往更低的價格「購買」、「操作」聲量,形塑出「新聞這麼說」的樣貌,成了官方「公正」、「客觀」說法下的「潛規則」。如果再加上未來「必載」(Must carry)頻道的立法設置「紅利」,可說得上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這是好事嗎?不!這是噩夢。未來的媒體會變成在低成本的人事考量下,記者到不了新聞現場,或根本沒有記者只會亂抄;於是社群媒體變成消息來源,Facebook、Twitter、微博上一個隱身化名背後的某人的說法,無從查證就可能變成新聞;一段好幾天前,甚至不能確定時間點的剪輯影片變成「最新訊息」;照本宣科複製、貼上官方新聞稿,卻不問或不知道提出疑問。成了「農場文」和用聳動的標題文字騙取流量的「標題黨」;或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Paul Joseph Göbbels)說的:「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讓人以為那就是事實。於是多數人活在少數人為特定目的編造的鏡像世界裡;再因為演算法的聚集,成為一個不知其他不同世界的狹隘一群。阻滯社會的發展進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6月28日審議通過鏡電視上架中嘉、凱擘、台固等32個有線電視系統86頻位案。 圖:截取鏡新聞臉書(資料照)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6月28日審議通過鏡電視上架中嘉、凱擘、台固等32個有線電視系統86頻位案。 圖:截取鏡新聞臉書(資料照)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6月28日審議通過鏡電視上架中嘉、凱擘、台固等32個有線電視系統86頻位案。 圖:截取鏡新聞臉書(資料照)

筆者認為這就是張雪峰和《鏡電視》事件,所呈現的現實功利取向下的「新聞專業」。從這個角度看,研讀新聞專業是沒有意義的,叫做「誤入歧途」!既養不活自己,也被產業勞力密集所帶來的高人事成本拖累,時時刻刻面臨工作朝不保夕的擔憂。但所謂的「新聞專業」,不該只是速記逐字稿(在有錄音、錄影設備之後被取代的技能)、不是按下快門與沖洗照片(後者是在有數位攝影之後被取代的技能)、不是單純地翻譯另一種語文(Google翻譯能取代大部份技能);而是能真實展現社會文化多元樣貌,追求真相、正義、公理,彰顯人類文明價值,明辨是非的專業能力。新聞報導應該是真實互動,記者參與社會活動後的真實紀錄與對問題的質疑。新聞專業在於培養新聞從業人員的人文涵養與公民精神,至於政治、法律、財經、軍事等領域則是在確認新聞從業人員在具有一定的專業精神後,「附加」的知識領域。

不算先前企業內部刊物編採經歷,筆者做過紙媒、電視、網路各種不同呈現方式媒體,積累20多年從業經驗,當年的助編小朋友,都成了新成立電視新聞台總監。今日痴人說夢,實證老撿人家不愛聽的講,怪不得升職、加薪無望,或許跟新聞專業不專業毫無關聯。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