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今年上路,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少數大型醫院門診衝量,醫學中心門診占比高達60%,違背分級醫療原意。為此,新制上路後,將嚴格規定各家醫學中心門診與住院占比,在整體營收中,門診占比需低於55%,如超過標準,將依照實際情況,強制要求醫院下調門診人數。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北榮近2年來在控制門診量已採多項措施,且相當自律,目前門診營收占比已達健保署要求,「但台灣民眾就醫太方便,他們要來醫學中心看門診,擋也擋不住」。
他說,健保署希望所有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一律降到55%的可能性「應該不高」,執行上恐有難度,民眾有自行就醫的權利,許多人願意多花點錢到醫學中心看門診,是民眾的選擇自由,除非用法規加以限制,但用法限制一定會遭到抗議。
陳威明指出,健保署以降低門診量,作為是否給付急重症等醫療給付的配套措施,當醫院無法降低門診量,又限縮了急重症等醫療給付,醫院營運恐受到影響;醫院為發出員工薪資、為了生存,一定會有對策;因此,北榮已開始監測急診轉診病人「是從哪些醫院轉來」、「病情是否危及」等,北榮絕不會拒收病人,但如果是醫學中心間的不當轉診,將立即通報健保署。
健保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第二季,約在4月上路,轉眼間就要到來。陳威明說,希望透過監測急診的轉診情形,監控轉診量有無突然暴增,「暴增就是有問題了」,因此持續觀察有沒有出現症狀。
陳威明說,北榮近二年在控制門診量已有許多措施且相當自律,個別醫院總額實施前,周六、夜間門診,除非是小兒科等必要科別仍持續開診外,其他幾乎關掉,開設的夜間門診也要求醫師於晚上8點結束,最多延長到晚上9點,避免醫護人員過勞,周六、夜間有就醫需求的民眾建議到基層診所就醫。
陳威明說,以往許多病人多的醫師,夜診看診時間可能到晚上12點,但相對增加醫護人員回家的風險,而要求夜間門診應於晚上8點結束,目前北榮門診占比已低於住院,而住院患者中約三分之一都是癌症病人,主要責任是治療急重症患者,但如果健保署硬要降低門診占比,將會造成民眾反彈,對北榮是很大的影響。
「北榮不衝量(門診醫療服務),這是一家國家型醫學中心應該有的態度。」陳威明說,北榮以身作則,希望健保點值可以穩定,醫護人員不過勞,他上任後就開始這樣做了,達到合理、健康門診的目標,呼籲健保署應該對治理良好的醫院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