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彩繪人生〉周美智 陶出美麗人生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9月10日18:25 • 發布於 2022年09月10日18:25

文圖/記者陳佳伶

陶藝家周美智。
陶藝家周美智。

十個月大時感染小兒麻痺病毒,輪椅上的陶藝家周美智,人生或許輸在起跑點上,但她克服身體障礙,以堅毅不懈的精神學習陶藝,廿四歲時返鄉,將自家豬舍改建成陶坊,投入陶藝天地,精湛工藝和傑出表現,曾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殘障楷模「金鷹獎」的肯定,還有象徵國家級工藝師「台灣工藝之家」認證。

周美智說,投入陶藝創作,一路走來雖跌跌撞撞,但途中遇見無數貴人,抱著永不放棄的精神,挫折和磨難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成為人生美麗的風景。

周美智創立磐創作陶坊,獲象徵國家級工藝師「台灣工藝之家」認證。
周美智創立磐創作陶坊,獲象徵國家級工藝師「台灣工藝之家」認證。

出生新營農村 童年多波折

五十二年次的周美智,出生新營太子宮鄉下農村,父親周炎山在農會任職,母親李快是小學幼稚園專任老師;十個月大時,一場莫名持續高燒,父母焦急帶她到附近診所就醫,服了藥但發燒症狀起起伏伏,後來高燒退了,原本已學會放手站立的她,下半身癱軟無法坐起,雙腳失去支撐力量;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到處求神問卜,數個月下來卻不見好轉,美智的兩條腿不像一般小兒麻痺日漸萎縮,卻像下半身癱瘓一樣無法動彈,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顧。

父母帶著小小年紀的她,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台北振興醫院等求醫復健;為復建矯正醫療方便,美智常一人住在復健中心,有時一住就一年半載、備嘗孤寂,養成她日後獨立自主的個性,使得她比同齡孩子早熟。

周美智坐在輪椅上從事陶藝創作,並不輕鬆。
周美智坐在輪椅上從事陶藝創作,並不輕鬆。

負笈他鄉學習 奠定藝術路

國小畢業前,當年在醫院復健認識的朋友,寫信邀約周美智一起去省立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就讀,展開住宿生活,寒暑假才回家。

這所學校是設有國小、國中部的特教學校,校方積極發掘學生潛能,並培養基礎美學能力;從小愛畫畫的周美智,在學校快樂學習,發現了美術興趣,並且奠定未來的藝術之路。

由於彰化和美實校未設立高中部,國中畢業後,找不到一所可以讓輪椅自由活動的高中或五專,沒有學校就讀那段時間,她在家跟著母親學廚藝,分攤媽媽的辛勞,也嘗試編織,自學裁縫的繪圖、設計、打版、剪裁和縫製,讓她深刻體會「做中學」,有心就不難;她還養起小鸚鵡,數量達百餘隻,成為養鸚鵡達人,讓她了解,只要用心,沒有學不會的技能。

周美智陶藝創作空間,由自家種豬舍改建而成。
周美智陶藝創作空間,由自家種豬舍改建而成。

教養院學陶 獲得一技之長

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周美智收到彰化慈愛殘障教養院的來信,邀請她前往學習繪畫和美術設計,讓她欣喜不已,她很珍惜這樣的機會,也苦思要學會能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於是報名職訓局在教養院開設的陶藝訓練班,開始學陶。

學陶對於坐在輪椅上的周美智並不是容易的事,學陶過程遭遇的挫折,更非常人所能理解。她曾為了捏土、拉坯,重心偏離沒有坐穩,下巴撞到轆轤轉盤擦傷;更以無比的毅力,克服練土、拉坯、施釉窯燒的苦力活。

陶藝職訓一年後學陶有成,被聘留任慈愛教養院擔任陶藝助教兩年半,教學之餘並做釉藥實驗和研究,分享如何克服自身障礙的陶作經驗,力爭上游的故事經院方推薦,於民國七十四年當選台灣省傑出殘障人士並獲表揚。

因身體關係,周美智的陶藝作品以小品居多。
因身體關係,周美智的陶藝作品以小品居多。

返鄉 豬舍變身陶坊工作室

長年在外,學藝有成後,總會特別想念故鄉,民國七十六年周美智廿四歲時,決定辭去教養院助教工作返回故鄉。

周美智說,父親將自家不再使用的豬舍,在朋友協助下改建為簡易工作室,家人為她添購製陶基本設備轆轤拉坯機和高溫窯,她將工作室取名為「磐創作陶坊」,意思是將「心如磐石」般堅定的投身陶藝創作人生。

她回憶,創業後半年,辛苦燒製的作品沒有展示銷售點,加上遇到創作撞牆期,只能靜下心來思索如何突破困境;想到有位老師曾說過「要做生活陶養活創作」,於是融入生活化的創作,並帶著作品陶燈和生活器皿拜訪花店、藝品店,由於手作細緻,漸漸打開市場。

周美智和父親周炎山以及姪女周宸菡(後)合照。
周美智和父親周炎山以及姪女周宸菡(後)合照。

父親愛品茗 父女聯手創作

父親喜歡喝茶,周美智也會以茶壺為創作題材,她跳脫傳統茶壺造型,以意象概念傳達,並兼顧茶壺實用功能性;手拉壺的圓滿溫潤加上具有個人風格,台北茶商專程到陶坊拜訪並下了訂單,有了訂單加上獲市場的肯定,讓她能安心創作。

周美智說,其實自己是傳承了父親的藝術細胞,父親自小就愛畫畫,就讀鹽水初中時,美術作品就深獲老師肯定,高中畢業進入新營農會服務並投入農畜工作,未能持續繪畫興趣,直到媽媽往生後,她以藝術撫慰父親,引導父親捏陶轉移心情,父女聯手創作,成為最佳夥伴。

父親開始作陶後,會抽空幫忙練土或排窯,也學著拉拉坯,笑稱自己是美智的「第一個學生」,她也為父親報名文化中心的水墨研習班,讓父親重拾繪畫興趣,當年父親已七十歲。

揚名國際的陶藝大師陳景亮常說做壺有一千個細節,他對周美智在慈愛教養院陶藝職訓期間克服身障學習,以及陶藝作品細膩和創意印象深刻,在她創業初期數度到訪鼓勵,並分享解說自己的創作。周美智也曾多次北上請益,陳景亮推薦她到高雄市辦第一次創作首展,引起陶藝界震撼和肯定。

周美智進而以陶藝創作參加比賽,在台南縣美展、台灣工藝所工藝競賽都嶄露頭角,作品並入選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暨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國手選拔陶藝類第二名,後來應邀到各地辦個展,作品融入新營太子宮宗教信仰和文化圖騰,並開發為社區文創的陶藝商品。

周美智的生活陶作品,兼具藝術和實用性。
周美智的生活陶作品,兼具藝術和實用性。

表現傑出 獲歷任總統表揚

周美智四十二歲時,決定回到校園,從新營高中補校開始,四十五歲進入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上課,並提出由學校延伸到社區工藝種子培訓及社區文創商品的設計開發,嘉惠社區;民國九十五年獲文建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甄選認證為「台灣工藝之家」。

周美智說,這是對她從事陶藝創作和教學的肯定,也清楚肩負國家賦予的責任,期待自己的學習和創作能量持續豐沛,豐富陶藝傳承教育。

周美智努力不懈,在陶藝出類拔萃的表現,民國八十五年獲傑出殘障人士「金鷹獎」,接受總統李登輝表揚;民國九十五年她受邀參加台南縣文化中心的陶藝個展,九十六年春節,陳水扁總統返故鄉,在麻豆會見鄉親時,她獲邀和當時的縣長蘇煥智等人一起和陳總統共進午餐;她至雲科大就學,好學不倦,民國九十九年獲「總統教育獎」,接受總統馬英九表揚,沒想到後來在報考碩士班前摔傷,無法再升學。民國一00年,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曾慕名周美智陶藝傑出表現,及「永不放棄」的精神,前往陶坊拜訪,並在陶瓶上簽名;三位總統、一位黨主席的表揚、接見和拜訪,對藝術創作者而言,是很大的榮耀,這也是鼓勵周美智不斷前進的力量。

與總統和黨主席的合照,周美智用心珍藏。(記者陳佳伶攝)
與總統和黨主席的合照,周美智用心珍藏。(記者陳佳伶攝)
由家中菜園,蔬菜被蟲咬過後的痕跡做為題材發想,創作出美麗的鏤空作品。(記者陳佳伶攝)
由家中菜園,蔬菜被蟲咬過後的痕跡做為題材發想,創作出美麗的鏤空作品。(記者陳佳伶攝)

人生不自我設限 喜見接棒

周美智說,即使成長之路不盡如人意,但人的一生原本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就看自己的決定和努力。她堅持做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一路走來,創作的喜悅大過挫折帶來的磨難,最後克服各種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

周美智從事陶藝創作和傳承近四十年,感覺生命圓滿豐富,近年來潛心於佛禪,體悟隨緣自在,目前致力於陶藝傳承,不僅有了陶藝傳承者,由陶坊二代、姪女周宸菡接棒。她也積極培養社區工藝人才,今年推出「食器工藝」創作師生成果展,陶藝創作結合台南美食旅遊記憶,同時呈現疫情期間餐桌食器樣貌,作品令人驚艷。

周美智說,即使一生都得在輪椅上度過,但是,她對於自己的人生從不自我設限,只要是自己有興趣、對人生有意義的事,就儘管放手去做,並要設法做到最好,即使過程再艱難都不能放棄,這樣的人生才不會後悔;未來陶坊將多角化經營,並有各種陶藝體驗課程,希望帶領更多人走進陶藝創作行列,體會陶藝創作的樂趣。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