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有評論鳥-第十九單元:黑腹燕鷗

澎湖時報

更新於 2022年06月28日14:02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8日22:00
有評論鳥-第十九單元:黑腹燕鷗
有評論鳥-第十九單元:黑腹燕鷗

●黑腹燕鷗。

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黃有評校長

春天百花盛開,爭奇鬥艷,為大地舖上厚厚的彩妝,空氣瀰漫一股清香。「春江水暖鴨先知」,「新鮮魚蝦鳥先嚐」,鳥類當然也會積極參加開春的派對,澎湖有賞鷗的天然環境,澎科大校內的養殖池與海邊的潮間帶,提供水產養殖系師生研究與實驗場域,更是20餘種鳥類棲息與覓食的獵場,也是我晨昏巡視校園與拍照打卡景點。五月上旬很興奮看到一隻燕鷗在養殖池上空「巡田」(臺語),三不五時就掠過其中一口池子水面,然後飛離,才一會兒功夫,牠又折返繞場,而且都是鍾情當時唯一的白蝦池,我當下就明瞭牠的企圖了。隔天一早立馬備妥相機想去試試運氣,不得了,「呷好逗相報」,牠們呼朋引伴總共有7隻一起來空襲,那種場景真有如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一輪猛攻,想當然爾,我們白蝦減產了,還好持續約一週後,牠們總算放過我們。損失慘重的背後倒是佐證我們養殖池白蝦的鮮度與口感,吃過一次永難忘懷,長期建立的口碑原來早已傳到燕鷗界了。在澎湖我們很幸運可以就近欣賞六種保育類燕鷗外,還有其它燕鷗與我們共同珍惜這片樂土,本專欄第十九單元將介紹的主角便是鷗科的一種:黑腹燕鷗。

學名:Sterna hybrida

英文名:Whiskered Tern

科別:鷗科

俗名:鬚浮鷗、黑腹浮鷗

成鳥體長約:25公分

習性

黑腹燕鷗雖未名列我們澎湖六種保育類燕鷗,仍無損於鳥友把牠們拱為最佳拍照鳥模特兒之一,特別是在傍晚時分,一大群飛過天際,展現數大便是美,映著橘黃的彩霞,遠看有如一堆黑芝麻,不自覺以為自己有白內障呢,刻劃出群鳥構成的自然界奇景。牠們是藉由貼近水面捕食小型魚蝦為主,而不像典型燕鷗是採用俯衝入水捕食方式。雌雄鳥外觀羽色相同,全身羽色在冬天大致是灰白色,嘴和腳都是黑色、頭部和眼睛後頭是灰黑色。到夏季時嘴喙轉成暗紅色、腳也變紅了、爪是黑色、虹膜則呈暗褐色、上嘴喙沿著眼睛至後頸的頭部是純黑色,宛如學士和碩博士生的畢業帽子,正式宣告畢業季節的來臨、臉頰到喉部及頸側則是白色、背和胸部是暗灰色、腹部也轉成黑色、尾部是灰白色,呈分叉狀,最長的外側尾羽則接近白色。

黑腹燕鷗基本上以魚蝦、水生昆蟲或搶食養殖池飼料為主,雖不像其它燕鷗採用俯衝技巧捕食,盤旋在獵物區上空時,雙眼仍會像天眼般不斷搜尋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就放慢振翅頻率,改採類似水上飛機要降落的滑行模式,順勢用嘴叼起小魚蝦,然後啟動噴射引擎火速飛離。嚐到一次甜頭後,牠們食髓知味,會毫不留情地一再光顧,直到填飽肚子才肯善罷甘休。當然,牠們也只是混口飯吃罷了,無須驅趕或傷害牠們。飛行中或相互追逐嬉戲時會發出尖銳的「嘎–啊、嘎–啊」聲。

分布與環境

黑腹燕鷗廣泛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地,在臺南北門會聚集上萬隻一起翩翩飛舞,在馬公第三漁港或海上箱網養殖場,便可近距離觀賞其飛行英姿。繁殖期是3-5月,會選擇在海灘邊裸露的沙地上築巢,偶爾才會將巢築在草叢間,如同其它燕鷗也是成群一起繁殖,以確保族群永續繁衍。每窩卵有2-4枚,但大多數是3枚。卵殼顏色像沙皮黃色,上面有淡褐色或紅褐色斑點,約需2週才能孵化出小寶貝,親鳥會輪流孵卵與育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