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八年來空品改善三成 今年PM2.5和臭氧反彈升高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2023年12月27日01:52 • 發布於 2023年12月27日01:52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環境部昨(26)日公布民國112年空氣品質監測統計顯示,近八年我國各項空氣污染平均濃度均有下降,然而,細懸浮微粒(PM2.5)與臭氧二項污染物在今年較去年小幅升高。我國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將於明年上路,指標污染物亦由PM2.5轉變為臭氧,改善重點將放在中南部空污及臭氧紅害。

八年來空品改善三成 今年PM2.5反彈升高

環境部公布近八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各項污染物濃度均呈現下降趨勢,空氣品質不良(AQI 100)天數比率由2017年最高的15.17%,下降到今(2023)年的6.35%。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6年的20微克/立方公尺,下降至今年12月的13.8微克/立方公尺,改善幅度約三成。

各項空氣污染物年平均。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各項空氣污染物年平均。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監測資訊司長謝炳輝說明統計,以PM2.5紅色警示站日數來看,2016年多達874站日,對比今年統計至12月15日僅18站日,改善率達97.9%。細看各地空品區,北部、竹苗、宜蘭及花東這幾年都可以維持平均濃度低於15微克/立方公尺,雲嘉南、中部及高屏空品區則時常超標。

意外的是,雖然近年污染物呈下降趨勢,今年的PM2.5和臭氧年平均濃度卻比去年微幅上升。截至12月15日,今年的PM2.5平均濃度為13.8微克/立方公尺,較前一年上升1.4微克/立方公尺。臭氧增加了1.8ppb。

大氣司解釋,主因是環境風速低,台灣中部和南部地區降雨量較少,環境條件導致細懸浮微粒不容易擴散,局部污染物累積。當吹東風時,加上高溫和穩定的氣象條件,臭氧前驅物質氮氧化物(NOx)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台灣西半部積聚,透過光化學反應促進臭氧生成。

今年多高溫少雨 氣象署:尚不能觀察出長期趨勢

環境部資訊監測司統計,去年觀測降雨共552站日,今年僅429站日;風速小於每秒1公尺的平均時數,去年有177小時、今年多達192小時,日均溫大於26°C的天數去年53天,今年68天。都是不利於污染物洗除及擴散之氣象條件。

中央氣象署科長張伯東也認為,今年的氣溫確實較去年高,降雨量也較少,但能不能解讀為異常?或高溫、少降雨是否將成為氣候常態?張伯東指出,我們常說的「全球暖化」須以數十年尺度來看,而且平均上升幅度不大。以短期一兩年的尺度來看,本來全球各地的氣溫降雨都會有高低波動,這是正常的現象。

PM2.5濃度呈下降趨勢,但今年卻小幅升高。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PM2.5濃度呈下降趨勢,但今年卻小幅升高。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攝影:李蘇竣
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攝影:李蘇竣

大氣司長張順欽強調,雖然今年平均濃度上升,但觀測到的最高濃度值下降,超標的日數也有減少,將持續加嚴管制污染源。

第二期防制方案 重點在中南部空污、臭氧紅害

第一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自2020年實施至2023年,將在今年告一個段落。張順欽指出,行政院已在上週(12月21日)核定第二期方案(2024年~2027年),明年就可以正式上路。第二期重點改善將放在中南部的PM2.5問題,指標污染物亦由PM2.5轉變為臭氧,要改善季節性(春秋)的臭氧紅害。

第二期方案將投入766億元經費,目標是將全國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13微克/立方公尺,中南部15微克/立方公尺,臭氧八小時紅色警示站數改善80%。預期2027年減少2019年空污排放量超過三成五。

張順欽說明,近年偕同各部會推動各項改善工作,也與經濟部推動國營事業如中火、興達、中鋼、台船等減量措施,國營事業排放量已減少52%。

國營事業減少排放量。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國營事業減少排放量。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