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香港雜記】死做爛做 ? 香港打工仔生態紀錄(2)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2年07月29日02:50 • 發布於 2022年07月28日09:00 • 新聞編輯採訪
在快餐店的兼職都是過客為主,平均每個做一到兩年不等。(示意圖/Hill Wong/Unsplash)
在快餐店的兼職都是過客為主,平均每個做一到兩年不等。(示意圖/Hill Wong/Unsplash)

那時候在快餐店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與朋友耍樂的聚腳地,因為每天上班雖然工作量在人流旺的時段非常忙碌,但當人潮散去後就有空檔時間讓大家聊天打屁、玩玩手機,大家都很享受這種寓工作於娛樂的感覺。快餐店亦是撮合不少年輕情侶的地方,因為來工作的主要只有兩類人,要麼就是年紀很大的家庭煮婦,在早上和中午的空閒時間來賺些外快 ; 要麼就是學生下課後,下午到晚上來賺零用錢,所以年輕的都會在同一個時段工作,有時下班後亦會一同去吃宵夜、唱KTV等聚會,情愫自然而自就由此生起,小弟亦曾有三段感情在此結緣,可謂年輕一代的「溝女 ( 把妹 ) 勝地」。

但那時候快餐店的工資低得驚人,我那個年代還沒有最低工資法律,每小時只有$20 港幣,連一個快餐套餐都買不起,同時期在一些便利店工作時薪有大概$32 ,可是我年齡不夠,不能到那邊工作。15歲應該是當時最低可以工作的年齡,主要是快餐廳會聘。過了1-2年,政府終於推出最低工資法例,第一屆是每小時$28 ,比起我的高兩級的同事還高,當時店裡的兼職不分職位高低都一視同仁變成$28一小時,作為最低層的我們當然覺得超爽,但做了好幾年才有機會加薪的高層員工就非常不爽,但也無可奈何。

在快餐店的兼職都是過客為主,平均每個做一到兩年不等,但全職的經理階層卻歷久不衰,時隔十多年後的現在到同一家分店,還是可以見到當時的經理在快速裝飲料及出餐的身影。他們主要是30-40多歲已成家的中年人士,有一兩個是20多歲的,但他們後來也轉行了。老實說經理級的人員工薪及福利都說不上比市面其他同類工種優越,但簡易的工作流程及穩定的上班時間是吸引他們留下來的最大誘因。對他們來說,在連鎖的大型快餐店工作最麻煩就是有區域總監來巡視的時候。我做的那家分店算是當區的核心以外的較大型分店,不算是最重點受關注的,但也會重視的程度。每當有區域總監來之前,經理都會嚴謹監控SOP,例如薯條一定要下鹽、出餐速度不能慢於40秒、放食物的盤要放吸油紙、洗手要洗到手肘以上、工作服裝一定要光鮮整潔、頭髮不能露出帽子…… 等等,當刻就像一群自由飛翔的小鳥突然要整齊的跳芭蕾舞一樣,優雅得讓人窒息的感覺。普遍員工對於這些標準流程都不以為然,有鑑於此,公司推出員工內部比賽,鼓勵大家去跟足標準工作,勝出的隊伍可以被調到某些重點的核心分店,工資亦比較高。這些比賽對我來說是無聊至極的,而且做得好只會自討苦吃,被派到艱苦地區勞役,但對少數有幹勁的員工是非常奏效的,他們樂此不疲地參賽,亦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參賽經驗,實在搞不懂他們的想法。

絕大多數的工作人員與我一樣,只是抱著「打份工」的心態在做事,不會對這份工作有歸屬感,工作做得不多不少,甚至時常偷懶,始終工資太低了,又不會預料自己會長遠在這裡發展,所以「過客」的心態就是快餐店的工作主旋律。有趣的是快餐店的開設模式大多採用地方集中,就是數家互相競爭的快餐店會開設在附近,讓想吃快餐的顧客更方便來選擇。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偶爾會跑到旁邊的快餐店買午餐吃,後來甚至發展出「食物外交」,用自己店的食物換其他店的產品回來 ; 由於關門時間一樣,數家店的員工們下班後又會聚在一起活動,形成個小型的「快餐店社群」。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