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國村落走向世界!「沙縣小吃」年產值550億的美味奇蹟

遠見雜誌

更新於 12月13日11:59 • 發布於 12月14日02:00 • 吳季柔

「沙縣小吃」從中國南方一個小村落起家,成功躋身國民小吃,並走向世界,如今已成為具有指標性的街頭小吃奇蹟,年產值近550億元人民幣。《遠見》記者實際走訪沙縣小吃第一村「俞邦村」,並參加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動手體驗製作扁食、蒸餃,尋味最正宗的沙縣美味。

「沙縣小吃」是什麼?為什麼從北京熙熙攘攘的街頭小巷,到塞納河左岸的巴黎近郊城市庫爾伯瓦,都可以看見它紅底黃字招牌的身影?

這份源自中國南方村落的庶民美食,有著「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的口碑,靠著實惠價格、經典不敗的味道,如今已遍地開花,全中國門市約8.8萬家,國外拓點包括新加坡、日本、法國、葡萄牙等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近550億元人民幣。

沙縣小吃在中國是極具指標性的街頭小吃,全部品項逾240種,常見便有60多種,其中,又以彈牙的「扁肉」、散發花生醬與辣椒香氣的「拌麵」、飽滿多汁的柳葉「蒸餃」、滋補湯品「燉罐」,被合稱為沙縣小吃「四大金剛」。2021年,沙縣小吃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讓沙縣小吃再度聲名大噪。

扁肉、拌麵、蒸餃、燉罐被合稱為沙縣小吃「四大金剛」。吳季柔攝
扁肉、拌麵、蒸餃、燉罐被合稱為沙縣小吃「四大金剛」。吳季柔攝

扁肉、拌麵、蒸餃、燉罐被合稱為沙縣小吃「四大金剛」。吳季柔攝

美食 特色 招牌必吃!沙縣小吃「四大金剛」 扁肉 口感類似餛飩、抄手,皮薄如紙、肉餡彈牙,久煮不爛,有「中華名小吃」稱號 拌麵 麵條燙熟拌入花生醬、鹽、香油、蒜泥,醬汁鹹香濃郁,搭配扁肉,是「情侶套餐」的經典搭檔 蒸餃 形狀小巧帶有柳葉紋,皮薄餡多,麵皮彈牙,肉餡鮮美多汁,又被稱為「老鼠餃」或「柳葉餃」 燉罐 慢火燉製,搭配中藥材,滋補養生,湯底醇厚且種類豐富,有牛肉、羊肉、雞肉湯,溫暖療癒

沙縣小吃第一村「俞邦村」!溯源道地沙縣美味

《遠見》記者走訪開創出當前沙縣小吃全球版圖的發源地,位於三明市沙縣的俞邦村,據說,許多沙縣小吃的經典技藝和配方,都起源於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

下了車,迎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的小橋,為一早下起的微雨提供了遮蔭,依傍著龍峰溪的冬日田園風光略顯清冷。位於村子入口不遠處,有棵枝葉繁茂的千年古樟樹,彷彿正迎接遠道而來的貴客。

走到掛有「尋根追味」匾額的牌坊,再往巷內走,十來家傳承各式沙縣小吃技藝的店舖,店員們正各顯神通,備料、調味,忙碌地準備餐點所需食材。其中,有間樸素的店面前大排長龍,老闆正賣力以木槌捶打生肉。

這,是製作沙縣扁肉不可或缺的辛苦過程。唯有耗時費力的捶打,才可將肉塊敲打至細膩滑嫩、爽脆彈牙,以薄透的扁肉皮包裹,在清甜的湯水中輕輕一涮,入口滑嫩,鮮香四溢。「三斤肉要打3000多下!」高齡72歲的俞邦村村民俞和傳,是沙縣扁肉的技藝傳承人,經營沙縣小吃50多年,從挑著扁擔販賣,到開起店面、買房成家立業,至今依舊守著這項技藝。

沙縣小吃扁肉技藝傳承人正賣力以木槌捶打生肉。吳季柔攝
沙縣小吃扁肉技藝傳承人正賣力以木槌捶打生肉。吳季柔攝

沙縣小吃扁肉技藝傳承人正賣力以木槌捶打生肉。吳季柔攝

除了沙縣小吃四大金剛,小吃街還可看到芋餃、甜燒賣、滾粉豆腐丸、米凍、狀元餅,俞邦村村長張昌松親切地向來訪遊客介紹。他不遺餘力地推廣沙縣小吃淵遠流長的文化技藝,甚至為此經營抖音帳號「小吃書記」。張昌松回憶自己也曾「打鐵擔」,在福州開店賣起沙縣小吃,而這也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那時第一個顧客進門,他喊道『老闆啊,給我來碗拌麵、扁肉』。」張昌松笑說,當時聽到這聲吆喝,內心十分激動,「我是地地道道農村長大的小孩,第一次做生意,第一次開店,這是從農民到老闆的身分轉變。」

沙縣小吃的成功,代表的不只是美食傳承,也是許許多多沙縣人民的創業奇蹟,他們憑藉祖輩傳承下來的沙縣小吃技藝,走出家鄉,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也讓沙縣小吃成為中國街頭小吃的代名詞。

千人技藝體驗活動,動手做沙縣小吃

探訪俞邦村後,記者參與沙縣小吃美食文化節舉辦的沙縣小吃技藝千人體驗活動。在熱鬧的東門街區,活動現場現場人山人海,參與群眾紛紛戴起手套、圍裙、口罩,動手製作扁肉與柳葉蒸餃。

沙縣小吃技藝體驗的教學老師羅小慧細心示範,她俐落舀起內餡,包入扁肉皮,手掌輕輕一捏、將冰棒棍抽出,一顆飽滿的扁肉就成形了。體驗群眾紛紛動手嘗試,包扁肉相對容易,但蒸餃才是真正的挑戰。

要包出漂亮的柳葉紋,需要極高的技巧。右手拇指和食指需靈巧配合,一捏一褶、一左一右地將餃子皮捏合成柳葉狀。同時,左手還得穩穩托住餡料,並配合右手的動作預留空間。稍有不慎,手指就會像打結的毛線般不知所措。

沙縣小吃美食文化節舉辦的沙縣小吃技藝千人體驗活動。吳季柔攝
沙縣小吃美食文化節舉辦的沙縣小吃技藝千人體驗活動。吳季柔攝

沙縣小吃美食文化節舉辦的沙縣小吃技藝千人體驗活動。吳季柔攝

身為沙縣女兒的羅小慧,五年前曾在廣州經營沙縣小吃店,如今回到故鄉,一樣開起店面,不過賣的是沙縣板鴨。她18歲學會如何包沙縣蒸餃,「這裡幾乎人人都會包蒸餃,很多小孩11、12就學會,這是沙縣的特色。」

相對於扁肉,蒸餃的口感更扎實,內餡也更多汁,加入沙縣特有的辣椒醬,香辣爽口。她回憶,以前蒸餃是過年過節才能到的節慶美食,現在則是「想吃就吃」,可看出隨著沙縣小吃發揚光大,沙縣人民的生活也更加富足。

曾任TGI FRIDAYS星期五餐廳總經理、北京星巴克合作伙伴的用知開發顧問董事李志君,也受邀參與沙縣小吃文化節,參訪俞邦村並體驗沙縣小吃技藝。

她相當讚賞沙縣政府協助打造連鎖品牌,「協助沙縣小吃品牌化,讓許多人有機會當老闆,更舉辦了盛大的美食節,進一步推廣國際化。」同時,透過「連而不鎖」「家庭作坊」的特色,讓沙縣小吃遍布全球之餘,與當地口味融合創新,保有沙縣小吃的傳統精神。

2024年,沙縣小吃美食文化節已來到第28屆,無數沙縣人民因這份小吃技藝,得以翻轉人生。沙縣小吃不僅是簡單的庶民好味道,清淡中帶些甜味的純樸風味,更連結了許多人的鄉愁,承載著各式各樣的打拚故事,成為無可取代的「幸福小吃」。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