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話題》圖書出版薪資調查:愛與現實的兩難,壓垮編輯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林欣誼

低薪苦勞,是出版業的普遍現象嗎?身處此夕陽產業,壓垮編輯和行銷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由「我在出版業上班」團隊企畫執行的「2024年圖書出版產業薪資調查」結果出爐,據回收的兩百多份問卷統計,填答者年齡近半數為26至35歲,平均月薪以36,000至40,000元(占27.6%)、31,000至35,000元(占21%)為最多,僅有4.3%達60,000元以上。其中高達六成的人月薪40,000元以下,低於主計處統計今年1至10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6,455元。

出版業月薪分布及年齡與月薪分布圖
出版業月薪分布及年齡與月薪分布圖

除了數據呈現,開放式填答的「想繼續/離開出版業的原因」,則涵蓋老闆壓榨、組織管理不善,造成一人多工,甚至職場霸凌等因素。可見除了產業前景茫茫,讓從業人員萌生退意的另一主因,是「人」。

➤填答者樣貌

「我在出版業上班」是由4位曾任出版社行銷的成員成立的FB粉絲專頁,至今有1.5萬粉絲,常發起出版相關議題討論、舉辦座談,去年並規畫執行「圖書定價制(新書售價規範)意見調查」、「圖書出版產業薪資調查」。

為了追蹤薪資變化,今年「我在出版業上班」第二度發起薪資調查,主要透過FB(Meta)、Threads等社群平台發放問卷,自10月底起約5周時間內,共回收257份有效樣本。

其中,就職單位以出版社占8成3最多,其次為書店,所在單位以規模5至30人者占42%最多。擔任編輯者約55%、其次為行銷企劃約16%,任管理職者約18%。年資則平均分布(共分未滿1年、1至2年、2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7年以上、10年以上等)。整體調查結果,普遍與去年差異不大。

職位分布
職位分布

不過,其中仍有6位填答者的薪資「脫穎而出」,含獎金後的年薪破百萬。其中4人為出版社編輯,年資皆10年以上,其中3人為管理職,所在單位的規模從30人以下到百人以上都有,共通的是公司會每年因績效考評而調薪。另2人則分為電子書平台PM(專案經理)與版權公司版權人員。

相較於去年,今年的問卷新增了幾個問題,包括年薪、調薪頻率、調薪時機,以及有無計畫在未來一年內離職、是否考慮跨領域發展。其中計畫離職者約占32%,考慮跨域發展則高達79.8%。

至於哪些福利措施能夠提升投入出版產業的動力,複選項目中的彈性工時、遠端工作、獎金制度皆占六成以上,可謂三大誘因。

出版業年薪分布
出版業年薪分布

➤調查結果分析

「我在出版業上班」表示,主計處公布的各行業平均薪資,將圖書出版業歸在「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因此數據總是偏高。如今年1~10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67,407元,難以真實反應圖書出版從業人員薪資現況,該粉專因而發起這項調查。而在更早的2019年,FB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也曾進行過這項調查,根據418份有效回覆樣本結果顯示,出版業月薪中位數為3萬至3萬9000元。

不過,今年這份調查的填卷人數較去年的442份少了近半數。「我在出版業上班」成員E編表示,減少原因可能為去年剛做過同樣調查,以及問題增加,降低填答意願。結果則呈現年輕從業人員面臨低薪、多工、孤立無援的處境,更有不少人表示對管理方式不滿。

除了產業發展讓人看不到未來,許多人提到,公司內缺乏升遷管道,業主不擅管理,甚至「利用員工對出版的熱情,壓榨真正有做事的員工」,還有組織腐朽、老闆精神霸凌、不適任的主管獨攬大權等問題。

關於為什麼想留在/離開圖書出版業,問卷中呈現多樣原因
關於為什麼想留在/離開圖書出版業,問卷中呈現多樣原因

工作量大與職責分工不清,也是業內常態。編輯背負業績壓力、工作橫跨企畫與行銷,或行銷人員卻身兼行政、PM、公關等「一人多工」,令人身心俱疲。有編輯坦言:「書賣不好就擔心會被資遣、被塞書、被改變做書的時間」;也有行銷心酸表示,若選擇離開,並不是因熱情被消耗,「而是上層的態度朝令夕改,或要面對第一線客服,精神經常耗弱。」

低薪、超時工作、溝通成本高等,都是令人無奈厭倦的原因。因付出的時間心力與薪水無法平衡,讓人動念「不如歸去」。明明很好的書卻銷量很差,也讓編輯灰心「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或即使做了百萬業績卻不曾被加薪,感到職涯發展受限。老闆想保有過去出版黃金年代的利潤,因此反過來苛扣員工的待遇,最令人心痛。

相對地,選擇留下來的理由,多出於對書本的愛,以及相信閱讀能改變社會、幫助弱勢的使命感。有人比喻,出版業是相對封閉的市場,「也是一個人的武林」。也有書店人員真心從工作獲得成就感,「喜歡把書擺得漂漂亮亮的、那種動腦的感覺,客人看了開心,我自己也開心。」

容轉型之必要與組織運作的困境

不過,出版業當然不能靠愛發電。展望出版未來,多數人都提到轉型勢在必行,不論是數位轉型或跨域、跨媒體合作,都必須思考如何從紙本出版,延伸拓展到「內容產業」。

但這樣的期望卻不敵現實,許多人提到身處的老牌出版社「缺乏嘗試的勇氣」、「轉型速度跟不上時代變化」。更普遍的是,從最基本的人事管理方式就沉痾重重,組織老化,數據、經驗分享不透明,且缺乏有系統的教育訓練以輔助人才升級,整個工作環境和架構都很不完善。

出版身為「文化事業」,卻不少人抱怨主管不尊重專業、員工被當「免洗筷」,過度剝削勞工,「真正的問題,是低薪下的工作強度讓人感到不值與挫敗。」這些真實血淚心聲,或可給出版界高層與老闆們省思參考。

一般認為出版產業因書市萎縮而走下坡,因此難以吸引人才,然而從這份調查的簡答內容卻可見,選擇出版界的人大多明白市場現況,但他們仍因為熱愛而投入。直到身處其中,受到最大的打擊卻是來自產業內部的經營問題——低薪、工時長之外,更有職場霸凌與情勒,加重情緒勞動負擔,這些其他業界有的暗黑面,出版業也未能倖免。

E編認為,其中或也凸顯了35歲以下的青壯世代,追求更高的工作自主性,以及對產業轉型前景的期待。因此,不論是工作與職權分配、調薪和獎金福利、轉型方針等,公司若未能對此建立透明完善的制度,將更難留住對出版有理想的人。

➤學者建議:增加調查樣本,擴大訪問階層

專研書業的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肯定這份問卷設計明快,貼近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比官方調查更有彈性,讓填答者願意吐露心聲。

她對圖書產業的「低薪」表達憂心:「台灣的編輯和行銷人員等人才,是出版和圖書產業的重要資產。但長期以來,這個資產並未受到足夠重視。」因社會的少子化趨勢,出版產業又以低薪降低成本,很快就會面臨人才斷層;加上產業的數位轉型不足,未來整體產業的活力堪憂。

另一方面,綜觀這份調查數據,樣本數不足為一大限制。關注出版產業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馮勃翰指出,除了樣本小,另一限制則是取樣偏誤,亦即填答者多是有追蹤「我在出版業上班」人,其薪資數據是否會因此有高估或低估?由此較難評估這份數據的代表性。此外,若能找到對標的數字,例如其他國家的出版業薪資分布,會讓這份調查更具參考性。

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鄭睿合則從問卷設計的角度提出建議,包括問卷題目可增加受訪者希望調升的薪資幅度、調薪頻率。針對福利措施,也可進一步提問,如:彈性工作的內容有什麼?希望每週有幾天能遠距工作?工作環境的改善項目有哪些?或者針對育兒環境的設立托育室、規畫餐廚空間等。最後,也可再針對調查出的數據做交叉分析,例如不同年齡、職位與月薪的交叉分析等。

由於這份調查呈現了對管理高層的不滿,因此鄭睿合提到,問卷主要以社群傳播,較難觸及年紀較長、不嫻熟數位操作的出版社負責人。希望能有不同的調查管道,讓更多出版界老闆可以參與填答,以了解經營者的心聲。

書業觀察人士羅玫玲審視問卷題目,提到其中填答的公司規模「5到30人」歸為一類,跨度太大。以台灣的情況來說,20人以上算中偏大,經營模式與20人以下不同。此外,書店和經銷公司的職稱分類較模糊,填答的人也少,若未來調查能涵蓋到出版社以外的產業上、中、下游,更為理想。●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正在尋找「專案PM」,有興趣的夥伴請點擊以上圖片,了解更多。
我們正在尋找「專案PM」,有興趣的夥伴請點擊以上圖片,了解更多。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林欣誼(文字工作者)
    2024-12-23 09:00 出版, 書業, 我在出版業上班, 薪資, 過勞, 低薪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