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Lesbian,相對於目前音譯為「基」的gay來說,「蕾絲邊」這個音譯實在是十分貼切,貼切到讓人一度懷疑是中文的自造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Lesbian來自一個島嶼的名稱。
(Sappho畫像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Lesbo島住著一位喜歡女性的女詩人
Lesbian 一詞來自西元前六世紀的女詩人Sappho的故鄉 ─ 古希臘的Lesbos島。Sappho在歷史上常被汙衊,然而從真實的史料來看,Sappho是個受鄉人尊敬的女詩人,她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曾在Lesbos島上學習藝術與詩歌,並曾開設女子學堂,擔任教師。Sappho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多與女性的日常生活與情感有關,並表明她對女性的愛意。十九世紀後Lesbian 一詞開始被用於女性之間的情慾關係。而在西方歷史上,西方世界對Sappho的觀念的轉變是女性文學的重要課題。
(比基尼島核爆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比基尼跟核爆有關
其實比基尼這種兩件式的衣著在古典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現代的比基尼源自1946年的巴黎,其創造者 ─ 法國機械工程師路易斯 雷德以試爆核彈的太平洋比基尼環礁,即Bikini,作為他的新設計的名字。
為什麼呢?因為路易斯 雷德希望他的新設計能夠取得如同比基尼環礁核爆般的「爆炸性商業與文化反應」。他的確做到了。比基尼商業上的反應相信大家也知道,已成為女性大秀身材不可或缺的衣著之一。而文化上的反應則是引發保守份子與年輕人之間的論戰,比基尼給當時社會引起的尷尬大概就如同幾年前的C字褲一般,教廷甚至曾經宣佈比基尼這個衣著設計「有罪」!然而,保守勢力仍然擋不住年輕人對比基尼的熱愛,比基尼漸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份,人們後來就見怪不怪了,也忘記了比基尼原本是個島嶼的名字。
(首圖取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