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黃仁勳言論重挫量子概念股 D-Wave CEO批評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01月09日00:48 • 發布於 01月09日00:48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黃仁勳(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聲稱,「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可能還需數十年才能到來,在全球資本市場引發劇烈反應。(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本週在CES論壇問答環節中直言,「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可能還需數十年才能到來,在全球資本市場引發劇烈反應,導致與量子計算概念相關的個股股價暴跌。對此,量子電腦公司「D-Wave Quantum」首席執行長巴拉茨(Alan Baratz)批評,黃仁勳對於量子計算的看法「大錯特錯」。

根據美國財經外媒《CNBC》報導,黃仁勳週二被問到輝達的量子計算戰略時,聲稱輝達能夠生產與量子計算晶片同時所需的傳統晶片,但這些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處理單元數量,將是目前數量的100萬倍,將「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推向市場,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時間。

黃仁勳的言論一出,量子計算這個新興行業的股價明顯下跌,D-Wave的股價在週三更是暴跌了36%。

巴拉茨在接受《CNBC》採訪時,反駁黃仁勳的看法,認為D-Wave已經實現商業化了,包括萬事達卡和日本NTT Docomo在內,多家公司已經在實際生產中,使用D-Wave的量子電腦來推動業務運作,所以:「不是30年後、不是20年後、也不是15年後,而是現在。」

巴拉茨坦言,基於「閘」(gate-based)的量子計算方法,確實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成熟,但D-Wave採用的量子「退火」(annealing, 演算法的一種)現在就可以部署,就這部分而言,黃的看法完全是錯誤的。

報導提到,量子計算有望解決傳統處理器難以應對的一些問題,如解密、生成隨機數和大規模模擬。多年來,全球的科技公司,包括輝達、微軟和IBM等,都在積極研究這一技術,至於D-Wave則是近期重新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公司之一,特別是在谷歌宣布量子研究取得突破後。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