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HOHIYOUNG歌舞社創立15年來,每年都會深入偏鄉部落,學習不同族群的樂舞與文化,他們參加2025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大會舞競賽,初試啼聲,就從全國20組隊伍脫穎而出,獲得優選的好成績,這次編舞融入多元族群的特色,包括較為少見的撒奇萊雅、噶瑪蘭族的舞步,展現多年來的田野調查成果。
輕快舞步,充滿青春活力,慈濟大學HOHIYOUNG歌舞社,第一次參加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大會舞競賽,就獲得好成績。
「重要的祭典是我們的火神祭,那撒奇萊雅族的問候語是 mahicatu。」
把握課餘時間練習,舞步的編排,融合多元族群特色,展現社團多年來田野調查的成果。
慈濟大學原舞社學生 張悅恩:「因為我們也有田調過,所以在舞蹈動作這方面,我們其實也有親身經歷過,像這個就是噶瑪蘭的那個,他們豐年祭會用到的舞蹈。」
慈濟大學原舞社學生 張睿芸:「手舉起來,然後伸到腋下這裡,這個動作就是 撒奇萊雅,他們在火神祭會跳的動作。」
樂舞是原住民文化重要的一環,取代文字紀錄,傳承祖先的智慧。
慈濟大學原舞社學生 張悅恩:「比較多舞蹈衍伸出來就是,從那個日常生活中,這個動作好了 農耕,那這個是米篩,這個是搖米篩。」
慈濟大學原舞社指導老師 陳菱筑:「也因為他們有樂舞的吸收,跟這些老人家,或是部落的一些族人,去取得他們的這些,生活的經驗 再用他們,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再回饋給部落的族人。」
社團成員多來自護理系,到部落學習,也帶來衛教宣導,良善循環,彼此共學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