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育小孩,總有一天也會年老,反而在成家之後,親子關係逐漸疏遠。現代父母也因為不想造成子女困擾,多數都選擇自理生活,導致關係也跟著變淡。專家建議可以常常陪伴父母,彼此多份耐心,多溝通,比任何照顧來得更加有用。
家庭主婦楊賢英:「你幫我鍋子,你幫我把鍋子拿過來,然後把那個保鮮盒拿過來。」
料理排骨湯,兩人你一言我一嘴,感情相當好,孟先生楊小姐,結婚四十五年,從年輕到年長,相互扶持,就算現在年紀大了,也幾乎不太讓兒女操心。
家庭主婦楊賢英:「我通常是會讓小孩子自己決定說,你那時候狀況是如何,不要苦到自己,因為大家都知道說,我曾經就是照顧我婆婆,我的忙他們都是失智的,好多好多年我們真的痛苦那時候,所以我就跟他說,假如我有那個狀況,現在有很多那種長照的單位很多,我說你可以參考那些單位。」
退休族孟志平:「隨子女安排啦,我是很好講的,逆來順受沒有意見。」
兩人育有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成家,夫妻倆退休之後,自己住在家,現在已經70歲了,生活起居都能自理,沒有讓子女造成負擔,而談到和女兒的相處,夫妻倆則表示,有的時候的確在學習新的事物上,需要小孩子多花點心來教學。
家庭主婦楊賢英:「我都會跟她講說,我們現在記憶力很差,所以你稍微要耐心一點,就是跟他哀兵嘛,然後你上回教我的我還是記不住,拜託我就是已經快要退化了,這樣的話她就會慢慢覺得還可以互動,除了這個之外,其實小孩子假如說不要嘮叨的話,不要一直碎碎唸,我覺得是小孩子還是把你當父母看。」
退休族孟志平:「被磨的(脾氣),一家三個女人,三娘教子沒聽過啊,我是贊同的(兒女自主決定),不要增加兒女的負擔,這是我的最大目標。」
親子關係不會因為長大,而逐漸減少相處,尤其近幾年受到通膨壓力,很多年輕族為了省錢,會跟父母一起同住,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20歲以上成年子女,和父母同住者有633萬人,佔33.53%,比例並不算低而且相較於過去幾年,是有小幅上升,而且越來越多父母會跟孩子,一起學習使用包含3c家電,跟AI智能器具增進感情。
國際社會福利協會副秘書長吳淑惠:「常常會聽到一些長者說,我們不容易記住,今天學明天就忘了,但是我們可以經常的,讓他們來使用(3C產品),讓他們感受到了,用了這些3C產品,讓他們與兒孫的互動增加。」
專家分析和父母同住,有好處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優勢在於同住的時候,不用在外租屋同時可以省伙食費,若有生兒育女也可以請父母,稍微看顧照應,但同時要注意的地方,包含老中青三代相處,一是尊重父母意願不要把雙親當成小孩子,二是需要更多耐心去教導長輩不熟悉的工具,三則是時常跟父母談心,他們總有一天會老,但如何陪伴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溝通很重要。
全家盟理事長Maggie:「嘗試也好自己心裡的想法也好,總得來說就是要,比較找適當的時機做一些,比較深層的對話,這件事情恐怕是在,政府的生命教育更完善之前,就可以把事情做好,這應該是我們國人可以比較積極主動,掌握自己情況的方式。」
雙親老去人皆有之,親子關係不因時間而減少,反更因年長而珍惜,培養成家後的父母相處關係,至關重要。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