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痔瘡治療新選擇 雷射消融術讓有痔者不再如坐針氈

中廣新聞網

更新於 02月18日06:49 • 發布於 02月18日06:49
痔瘡的型態和種類。(圖:嘉基提供)
痔瘡的型態和種類。(圖:嘉基提供)

長時間久坐,或是偏愛辛辣食物,都容易引發痔瘡。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指出,相較於傳統手術,先進的痔瘡雷射消融術,可大幅降低術後疼痛和感染風險,而且術後恢復快,是治療痔瘡、重獲健康生活的新選擇。

嘉義地區一名40多歲婦人因長時間久坐和工作壓力大,平時又偏愛辛辣食物來解壓,因而罹患三度內痔,不僅排便時出現鮮血,甚至發生痔瘡脫垂情況。由於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最後以先進微創手術「痔瘡雷射消融術」治療,成功重獲健康生活。

雷射消融術是透過一根如牙籤般粗細的雷射探頭對痔瘡患部進行治療。(圖:嘉基提供)
雷射消融術是透過一根如牙籤般粗細的雷射探頭對痔瘡患部進行治療。(圖:嘉基提供)

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朱峻廷醫師指出,痔瘡的形成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辛辣食物刺激腸胃、久坐及長期便秘等因素,都會增加肛門部位靜脈壓力,進而引發痔瘡。

「痔瘡雷射消融術」是以精準的雷射能量作用於痔瘡組織,通過減少血流供應使痔瘡組織萎縮,並大幅降低術後疼痛和感染風險。與傳統手術相比,雷射消融術的創傷更小,術後恢復快,患者通常能在術後隔天就能恢復正常活動。

醫師向病人說明痔瘡的形成與日常生活習慣、壓力有關。(圖:嘉基提供)
醫師向病人說明痔瘡的形成與日常生活習慣、壓力有關。(圖:嘉基提供)

朱峻廷醫師提醒,術後的護理工作對痔瘡的康復至關重要,調整飲食,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燕麥、地瓜,並避免辛辣、油炸食物,減少對腸胃的刺激;保持良好排便習慣如每日固定排便時間,並避免長時間蹲坐馬桶;加上適度運動如飯後散步30分鐘,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每日溫水坐浴保持傷口乾淨,預防感染。

另醫師也提供預防痔瘡的小技巧,強調必須飲食均衡:減少辛辣與重口味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保持腸道健康;避免久坐,最好是每隔一小時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每日攝取2000毫升以上的水分,幫助軟化糞便,減輕排便壓力。(龐清廉報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