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閻紀宇專欄:如何以「精確、小心、負責任」的方式殺害一位記者,以色列國防軍做了示範

風傳媒

更新於 2022年05月17日00:35 • 發布於 2022年05月16日22:10 • 閻紀宇
2022年5月11日,巴勒斯坦女記者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約旦河西岸的傑寧(Jenin)遭到以色列軍警殺害(AP)
2022年5月11日,巴勒斯坦女記者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約旦河西岸的傑寧(Jenin)遭到以色列軍警殺害(AP)

「我們以色列國防軍的官兵以盡可能精確、小心、負責任的方式還擊巴勒斯坦好戰分子。」

——班奈特(Naftali Bennett)

以色列總理班奈特5月11日發布的這段聲明,有一個地方需要修正一下:當天清晨,以色列國防軍(IDF)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傑寧(Jenin)射擊的目標不是巴勒斯坦好戰分子,而是一位記者,一位正在進行採訪報導的資深記者,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的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這,恐怕已是戰爭罪行。

阿布・阿克利赫戴著鋼盔,穿著防彈背心,但是子彈從她的後頸部射入,從她的臉部穿出,她沒有任何生還的機會。她的藍色防彈背心上面清清楚楚標示著「PRESS(新聞媒體)」,遇害當時是上午7點左右,光天化日。或許,訓練精良的以色列國防軍士兵(狙擊手?)透過步槍瞄準鏡看到的不是「PRESS」,而是槍靶;射擊的目的不是警告或懲罰,是一槍斃命、永絕後患。

記者不應該淪為犧牲者,每一位記者的殉職都讓人悲慟、憤怒。阿布・阿克利赫之死更是震撼巴勒斯坦與廣大的阿拉伯世界,她是中東地區家喻戶曉的電視記者,對近30年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中東和戰無役不與,以專業、深入、客觀、勇氣與丰采,成為無數阿拉伯語觀眾最信任的消息來源,廣受同行肯定與愛戴。

從一件事最能看出阿布・阿克利赫的影響有多大:她激勵許多年輕世代——尤其是年輕女性——走上新聞工作這條路。儘管,在巴勒斯坦與廣大的阿拉伯世界,記者是一份很危險的職業與志業。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吸引了全球目光,但近來以巴局勢也頗不平靜。3月底迄今,巴人激進分子對以色列發動多起攻擊,殺害至少19人,IDF則以武力掃蕩作為回應。11日,一支IDF部隊來到約旦河西岸北部城市傑寧的難民營,準備進行「反恐行動」。阿布・阿克利赫的同業好友認為這次行動重要性不高,不必勞駕她這種等級的記者,但她還是決定前往報導,沒想到卻成為她記者生涯的天鵝之歌。

悲劇是如何發生?請看影片:

阿布・阿克利赫一行4人,來到一處空地,突然間槍聲響起,耶路撒冷(Jerusalem)《聖城報》(Al-Quds)記者阿里・薩穆迪(Ali al-Samudi)率先中槍,阿布・阿克利赫大喊「阿里中彈了!阿里中彈了!」緊接著槍聲再響,這一槍擊中阿布・阿克利赫。

她生前傳給半島電視台的最後訊息是:「佔領軍攻擊傑寧,包圍賈布里亞特區(Jabriyat)。我正在路上,等到情勢更明朗一點,就會把新聞報導傳回去。」結果,她傳回去的「報導」是自己壯烈殉職。

噩耗傳出,半島電視台立即將矛頭指向以色列當局,後者從軍方發言人、國防部長到總理輪番上陣辯解,聲稱當時IDF正與擊巴勒斯坦好戰分子交火,穿過阿布・阿克利赫頭部的子彈很有可能來自巴人一方。

然而除了半島電視台《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獨立調查網站「Bellingcat」、以色列人權組織「B'Tselem」也都做了深入調查報導,找到多位目擊者(包括重傷但大難不死的薩穆迪),蒐集各方資料,完整重建案發現場與案發經過:

__當天IDF掃蕩巴人好戰分子的行動在清晨6時30分就已結束,阿布・阿克利赫是在7時之後遇害。

__IDF指稱巴人好戰分子當天行動的地點,距離阿布・阿克利赫遇害地點約300公尺。

__阿布・阿克利赫遇害前後,IDF並未與巴人好戰分子交火,她與同伴絕非「身陷火網」,IDF是唯一開火的一方。

__阿布・阿克利赫與同伴行前已知會IDF,行動時也盡量避免引發誤會,因此IDF並非「誤殺」阿布・阿克利赫。

我們不妨援用以色列總理班奈特的說明:IDF以「盡可能精確、小心、負責任的方式」殺害了阿布・阿克利赫。

而且以色列軍方並非「初試身手」。國際記者聯盟(IFJ)與巴勒斯坦記者聯合會(PJS)上個月底聯手向國際刑事法院(ICC)提出控告:以色列軍方刻意針對巴勒斯坦記者痛下殺手。IFJ與PJS並列舉了4位受害者——阿布・侯塞因(Ahmed Abu Hussein)、穆塔賈(Yaser Murtaja)、阿瑪內赫(Muath Amarneh)、艾希塔耶赫(Nedal Eshtayeh)。4人都是被IDF狙擊手殺害。

5月12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宣布,自治政府將要求ICC調查以色列軍方殺害阿布・阿克利赫。阿巴斯形容她是「為真相犧牲的烈士」,並追贈她象徵最高榮譽的「聖城之星(Quds Star)」。

1971年1月3日,阿布・阿克利赫出生於耶路撒冷一個巴勒斯坦裔天主教家庭,家族來自耶穌降生地伯利恆(Bethlehem)。她幼年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拿到美國籍。半島電視台曾經派她到美國工作,她只待了3個月就回到巴勒斯坦,告訴同事:「我終於能呼吸了,美國的一切都好技術性、好複雜。這裡的生活單純多了,我愛巴勒斯坦。」

阿布・阿克利赫大學時期在約旦渡過,先學建築,覺得發展有限,後來改唸新聞。中東地區最不缺的就是新聞,阿布・阿克利赫畢業之後在多家媒體歷練,1997年進入剛創立的半島電視台擔任特派員,很快就成為台柱,一待就是25年。

這25年是中東的多事之秋,從黎巴嫩戰爭、巴勒斯坦人第二次起義(Al-Intifada al-Thaniya)到加薩走廊(Gaza Strip)衝突,阿布・阿克利赫都親身涉險做現場報導。重大事件之外,她也關注尋常百姓,呈現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巴人自治政府、哈瑪斯(Hamas,加薩走廊)統治下的生活與苦難。她遇害之後,許多巴人都特別提到「她讓我們有了聲音」。

阿布・阿克利赫自己也說過:「我選擇報導貼近人們的新聞。想要改變現實狀況可能很困難,但是我至少可以讓世界聽到這些人的聲音。」

許多巴勒斯坦年輕世代女記者都有類似的回憶:阿布・阿克利赫是她們在電視螢幕上看到的第一位女記者,她們小時候會站在房間的鏡子前面,拿梳子充當麥克風,模仿她的現場報導。

儘管早已是王牌記者,阿布・阿克利赫持續精進自己的「聲音」。近年,為了更深入理解以色列媒體的敘事,她開始學習希伯來語(Hebrew);過世前不久,她完成一項數位媒體學程並拿到證書。

2022年5月11日,一個晴朗的早晨,以色列國防軍狙擊手步槍發射子彈的聲音,讓一位偉大的記者從此無聲。(推薦閱讀:槍殺一位巴勒斯坦女記者之後,以色列軍警暴力鎮壓送葬民眾,連護柩者都無法倖免

記者不應該成為「烈士」,但無國界記者(RSF)組織統計,今年迄今,全球已有27位記者殉職;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的統計則是29位。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