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1970年代的時尚歷史課|女性解放身體曲線並穿上西裝褲、Disco與龐克搖滾風靡一時、設計師牛仔褲興起

VOGUE

更新於 06月23日15:50 • 發布於 06月22日06:35 • Lilah Ramzi

1970年代是屬於女性、大寫W的十年。隨著女性解放運動的推進(1970年在紐約市舉行的首場女性平等遊行「女性罷工為平等」,有超過50,000人參加),女性的著裝風格也迎來了一個大膽的新方向。

1970年代的時尚讓女性的身體展現前所未有的魅力。衣服柔軟貼身,崇尚自然曲線,幾乎不需要內衣的支撐。她解放了!她穿上了褲子——字面意思上!褲裝、西裝,到了1970年代後期,設計師款牛仔褲在各種場合都變得完全可以接受。

雖然大膽,1970年代的時尚也有著輕盈的觸感。金屬色調盛行,但以金絲線紗和柔和的銅色調為主;顏色隨處可見,但傾向於冰淇淋色調——還沒有霓虹色!

這是一個為迪斯可 disco 和 jumbo jet style 此類簡單易穿造型的時代。在《Vogue》1970年1月號的一篇文章中,展望了新的十年,宣告了時尚的判決:「披肩、斗篷、披風——任何可以纏繞、束縛或圍繞身體的東西都是自由自在的。」

到了1974年,《Vogue》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在1974年8月號中,美國超模Beverly Johnson成為第一位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性,創造了歷史。

Cover girl Beverly Johnson
Cover girl Beverly Johnson
Cover girl Sophia Loren
Cover girl Sophia Loren
“A New Freedom.
“A New Freedom.

1970年代的女性潮流 新浪漫主義:設計師的夢幻之旅

在這個十年的開端,嬉皮文化依然對時尚有著強烈的影響力。有些人以二手衣物和民族服飾來展現這種精神,另一些人則選擇了一種更高端的時尚路線,偏向牧歌式的田園風格,而非樸實的嬉皮風。這種風格不再是叛逆的,而是更浪漫的,並且受到倫敦設計師和品牌如Zandra Rhodes、Ossie Clark和Laura Ashley的推崇,以及由Jessica McClintock經營的舊金山品牌Gunne Sax和紐約的Giorgio di Sant’ Angelo。

開啟新十年,《Vogue》1970年1月1日的期刊指導讀者們擁抱感性、自由的風格。「所有飄逸的物品——以及大量的長流蘇,讓飄逸感更加持久……任何能讓你對自己夢想一點點的東西。」在該期的版面中:電影明星 Natalie Wood 穿著幾套Zandra Rhodes的設計,被描述為「純粹幻想的面料——召喚出俄羅斯童話和英國故事書戲劇的美妙世界的設計。」

Natalie Woods in Zandra Rhodes
Natalie Woods in Zandra Rhodes
Lesley Warren in a tie-dyed silk chiffon toga by Halston.
Lesley Warren in a tie-dyed silk chiffon toga by Halston.

運動服飾風靡一時,剪裁變得柔和

如果要用一種感覺來總結這十年的時尚,那就是「柔軟」:Sonia Rykiel和Missoni推出了新穎奢華的針織服飾;Halston有Ultrasuede分體裝和貼身針織衣;Calvin Klein提供了輕薄如夢的緞面吊帶裙和雙層針織西裝;Fiorucci設計了彈性牛仔褲;而Diane von Furstenberg則推出了貼身的裹身裙。這些設計都具備柔韌的品質,女性的身體在這些貼合曲線的服飾中展現得淋漓盡致。1977年8月的《Vogue》文章簡潔地總結道:「運動服裝:關鍵詞是柔軟。」

對於運動服飾——這個興起的品類與運動無關,而是與輕鬆拆開混搭的兩件式套裝有關——柔軟是關鍵。舒適性是所有服裝中的首要考量,特別是當大量女性進入職場,需要既聰明又實用的工作服裝時。

The soft touch of Halston: A model his angora and wool top; cashmere pants. Elsa Peretti pendant for Halston Ltd. 
The soft touch of Halston: A model his angora and wool top; cashmere pants. Elsa Peretti pendant for Halston Ltd. 
Halston’s best-selling ultrasuede shirtdress. 
Halston’s best-selling ultrasuede shirtdress. 
A Missoni look, 1975
A Missoni look, 1975

聚酯纖維:1970年代的生活面料

聚酯纖維達到巔峰;如果有一種面料能代表70年代,那就是聚酯纖維。在雙面針織中,這種纖維賦予了這個時代的時尚輪廓生命:尖領、針織西裝、貼身的兩件式套裝。這種生產成本低廉的面料興起,恰逢高級訂製時裝的衰落:1968年,Balenciaga在巴黎關閉了他的店舖,對高級訂製時裝面臨的困境感到惋惜,而他的同時代人Pierre Cardin、André Courrèges、Yves Saint Laurent和Emanuel Ungaro則將精力投入到建構成衣系列中。

聚酯纖維讓時裝秀上的別緻西裝和時髦迷你裙能夠以低廉的價格生產和銷售。儘管這種面料有其缺陷(缺乏透氣性和塑料氣味),但它不需熨燙、易於保養的特性備受讚賞。如果說1970年代見證了女性解放的進步,那麼聚酯纖維(由杜邦 DuPont 公司在1930年代末發明,並在1950年代被推廣為時尚面料)則讓女性從熨斗中解放出來。它還為女性提供了一套無需費心照料的上班套裝。然而,到了1970年代末,消費者開始對聚酯纖維失去興趣,其合成特性不再被讚美,而是受到詬病。

Polyester pantsuits for women, c. 1970
Polyester pantsuits for women, c. 1970

設計師牛仔:時尚踏上牛仔褲浪潮

1973年,美國奢侈品百貨公司Neiman Marcus給了Levi Strauss 一個至高無上的稱號——「美國對世界時尚最重要的貢獻者」。這個獎項非常高尚,但也毫不誇張。牛仔布不僅成為每個人的衣櫥必備,還適合各種身型。在1950年代,這種斜紋布從工裝變為街頭時裝,牛仔褲穩步走紅。而到了1970年代,高級時尚也無法忽視這股潮流。

Levi’s、Lee和Wrangler是市場的主力軍,但很快就有Calvin Klein、Gloria Vanderbilt、Peter Golding和Fiorucci等品牌加入。設計師牛仔時代正式拉開帷幕。1978年,《Vogue》在一篇追溯牛仔歷史的文章中寫道:「低賤的藍色牛仔褲顯然不配擁有設計師標誌。直到現在,懷疑論者認為藍色牛仔市場已飽和,甚至談論牛仔布的消亡;在李維銷售下滑,許多商店降低牛仔褲加價的時候,Calvin Klein、Geoffrey Beene、Ralph Lauren和Oscar de la Renta開始用他們著名的名字和縮寫來標記藍色牛仔褲。」

這就像香水和口紅一樣,是一種以低成本擁有設計師品牌的方式。該文章繼續寫道:「Calvin Klein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他的第一款牛仔褲,他堅持認為『牛仔褲並沒有死:它們依然熱辣性感,依然出色。』他表示自己一直在等待,直到能找到一個能以合理價格製作牛仔褲的授權商(Puritan Industries),才進入牛仔褲市場。『我希望那些買不起我衣服的女孩,能穿上我的牛仔褲。』」

在一個絕妙的營銷策略中,Studio 54在1977年開業幾年後也加入了牛仔熱潮,並以「現在每個人都能進入Studio 54」這句聰明的標語為宣傳口號。

Valentino Garavani introduces his new line of designer denim Valentino Viva in New York on May 15, 1979
Valentino Garavani introduces his new line of designer denim Valentino Viva in New York on May 15, 1979
Model Janice Dickinson wearing a pair of Calvin Klein jeans on April 20, 1979 in New York
Model Janice Dickinson wearing a pair of Calvin Klein jeans on April 20, 1979 in New York

美國設計師的勝利:凡爾賽之戰帶來新紀元

巴黎高級訂製的黃金時代來去匆匆,1960年代倫敦強勢進入時尚舞台。到了1970年代,輪到紐約大放異彩。曼哈頓成為一群不僅創造時尚還引領潮流的設計師的家園:Calvin Klein、Ralph Lauren、Bill Blass、Stephen Burrows、Oscar de la Renta、Halston和Anne Klein。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跳出巴黎時尚節拍的框架,自成一派。

Eleanor Lambert(這位公關天才策劃了大都會晚宴Met Gala、時裝週和全球最佳著裝名人榜International Best Dressed List)再次為美國時尚發光發熱,幫助籌劃了一個重要時刻。1973年,一系列活動在巴黎和凡爾賽舉行,為修復這座歷史悠久的宮殿籌集資金,其中包括一場時裝秀,參加的有五位法國設計師(Marc Bohan代表Christian Dior、Pierre Cardin、Hubert de Givenchy、Yves Saint Laurent和Emanuel Ungaro)和五位美國設計師(Bill Blass、Stephen Burrows、Oscar de la Renta、Halston和Anne Klein)。儘管今天這場時裝秀被稱為「凡爾賽之戰」,但當時並未被視為競賽。在巴黎人眼中,根本不存在競爭。

時裝秀分為兩部分,先是巴黎人再到美國人。報導描述了巴黎部分的悠長表演(Rudolf Nureyev表演了《睡美人》中的一幕,Josephine Baker與Crazy Horse Saloon的表演者一起演出滑稽歌舞),隨後是一場緊湊而輕快的美國展示,以Liza Minnelli演唱《Funny Face》中的「Bonjour, Paris」作為壓軸。

1973年11月30日,《國際先驅論壇報》的Hebe Dorsey在文章《美國人在凡爾賽晚會上大放異彩》中總結了當晚的持久影響:「真正的驚喜是美國時尚已經成熟,法國再也無法忽視它。」

At the Palace of Versailles, Helmut Newton photographed actor Patrick Honoré of the Comédie Française on the Queen’s staircase with models in, *Vogue wrote: “Halston’s pale green sequined evening dress with short butterfly sleeves; Bill Blass’s grey sequined evening dress bordered in* sable; Oscar de la Renta’s bright green charmeuse evening pyjama; Anne Klein’s red silk jersey evening dress; Stephen Burrows’s red sequined evening dress with a yellow feathered jacket.”
At the Palace of Versailles, Helmut Newton photographed actor Patrick Honoré of the Comédie Française on the Queen’s staircase with models in, Vogue wrote: “Halston’s pale green sequined evening dress with short butterfly sleeves; Bill Blass’s grey sequined evening dress bordered in sable; Oscar de la Renta’s bright green charmeuse evening pyjama; Anne Klein’s red silk jersey evening dress; Stephen Burrows’s red sequined evening dress with a yellow feathered jacket.”
Pieces from the Halston Spring 1975 collection photographed at the designer's townhouse at 101 E 63rd Street on October 16, 1974.
Pieces from the Halston Spring 1975 collection photographed at the designer's townhouse at 101 E 63rd Street on October 16, 1974.

70年代重現40年代風情,時尚懷舊風潮

如果說60年代展望了太空時代,到了70年代,時尚開始嚴肅地追懷過去。也許是因為《教父 The Godfather》(1972年上映)的影響;也許是因為Yves Saint Laurent在1971年推出的「解放,或四十」系列,該系列靈感源自1940年代的戰時時尚,以及設計師的靈感來Paloma Picasso(她身穿跳蚤市場的尋寶服飾)。(為時尚而挖掘戰時回憶對聖羅蘭來說並不順利。)無論如何,品味似乎一致地將30年代和40年代視為參考點。服裝的輪廓借鑒了Dior的「New Look」之前的結構化肩膀,女性穿著幾何印花的襯衫連衣裙。

瀏覽《Vogue》時尚標題可以發現幾個「向40年代致敬」的時尚例子,而美麗也被懷舊氛圍所感染。在1972年6月刊中的一篇文章《深色指甲的大復古》,宣告道:「紫色,另一個經典的40年代色調,在70年代的指甲上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

A fashionable phone-a-thon, 1974
A fashionable phone-a-thon, 1974
Jerry Hall and model Lisa Taylor survey the scene.
Jerry Hall and model Lisa Taylor survey the scene.
Cheryl Tiegs and Rene Russo.
Cheryl Tiegs and Rene Russo.

音樂影響時尚:迪斯可狂熱與龐克崛起

那年是1977年。John Travolta在剛上映的《Saturday Night Fever》中熱舞,Studio 54在春天盛大開幕。迪斯可主導一切,人們需要穿得時尚潮流。對於女性來說,這意味著貼身的彈性纖維和修身的針織衫,貼合每一個曲線,剪裁成露背上衣、熱褲(70年代初新興的流行服裝)、壓摺中長連身裙等等。如果能在迪斯可球燈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更好;Lurex是首選的金屬質料。這也意味著平底鞋和羽毛般的髮型。(對於男性來說,則是迪斯可喇叭褲和誇張的尖角翻領,鋒利得足以跳舞。)

高級時裝也跟著瘋狂起來。Halston和Stephen Burrows成為迪斯可的時尚之王,Norman Norell的彈性亮片禮服繼續吸引著女性。

前一年,1976年在倫敦,Vivienne 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通過他們的Chelsea精品店Seditionaries,後來改名為Sex,誕生了龐克時尚運動。受到一種更具挑釁性的音樂風格的啟發,這種風格是對現狀的拒絕:政治氛圍、持續的經濟衰退、對資本主義生活的厭倦。到了1977年,Zandra Rhodes,這位以浪漫和民俗雪紡禮服開啟了十年的設計師,全面投入龐克風格,故意撕破的連身裙、用安全別針固定、故意留有的洞眼。

Diana Ross c. 1970
Diana Ross c. 1970
Lauren Hutton in “blaze and feathers from Norell.”
Lauren Hutton in “blaze and feathers from Norell.”

20世紀70年代的頂級設計師包括:

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安德烈·庫雷奇(André Courrèges)、歐勒格·卡西尼(Oleg Cassini)、魯迪·格爾奈里希(Rudi Gernreich)、諾曼·諾瑞爾(Norman Norell)、艾米利奧·普奇(Emilio Pucci)、皮埃爾·卡丹(Pierre Cardin)、伊曼紐爾·翁加羅(Emanuel Ungaro)、喬治·賓恩(Geoffrey Beene)、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比爾·布拉斯(Bill Blass)、斯蒂芬·伯羅斯(Stephen Burrows)、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哈爾斯頓(Halston)、安妮·克萊因(Anne Klein)、索尼婭·雷基爾(Sonia Rykiel)、米索尼(Missoni)、克洛伊(Chloé)、賀志(Kenzo)、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喬治·阿爾馬尼(Giorgio Armani)、瓦倫蒂諾(Valentino)、貝茜·強森(Betsey Johnson)、瑪麗·麥克法登(Mary McFadden)、馬克·博漢(Marc Bohan,代表Christian Dior)、湯米·納特(Tommy Nutter)、奧西·克拉克(Ossie Clark)、桑德拉·羅茲(Zandra Rhodes)、珍·繆爾(Jean Muir)、比爾·吉布(Bill Gibb)、薇薇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諾曼·諾瑞爾(Norman Norell)、詹姆斯·加拉諾斯(James Galanos)、鮑伯·麥基(Bob Mackie)、喬治奧·迪聖安傑洛(Giorgio di Sant’ Angelo)、諾瑪·卡瑪利(Norma Kamali)。

這些設計師在70年代各自獨特的風格和影響力,共同塑造了當時的時尚界景觀。

Halston with models in his designs.
Halston with models in his designs.

20世紀70年代的男裝潮流

在70年代,男士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多的時尚靈感來源,從詹姆斯·邦德 James Bond到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再到約翰尼·羅頓Johnny Rotten 、鮑勃·馬利Bob Marley、大衛·鮑伊David Bowie和詹姆斯·布朗 James Brown。

如果說有一種風格主宰了整個十年,那就是聚酯休閒西裝(雙排扣西裝外套和長褲),因其簡便、舒適和易於照顧而受到市場的追捧。襯衫貼身穿著,褲子呈現喇叭裤腿,翻領寬大。羅傑·摩爾Roger Moore的詹姆斯·龐德James Bond推廣了獵裝風潮。

大衛·鮑伊David Bowie在其「Ziggy Stardust」時期,以其羽毛圍巾引領了魅力搖滾風格(山本耀司為鮑伊的「Ziggy Stardust」巡迴演出設計了服裝),而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則在其女性化的飄帶海盜衫中征服了全球。

1975年,義大利設計師Giorgio Armani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為接下來的十年定下了時尚基調。

John Travolta on the set of Saturday Night Fever, c. 1977
John Travolta on the set of Saturday Night Fever, c. 1977
Mick Jagger's wedding to Bianca Jagger in Saint-Tropez, France, May 12, 1971
Mick Jagger's wedding to Bianca Jagger in Saint-Tropez, France, May 12, 1971

在文化領域

1970年1月12日,一架波音747客機首次抵達倫敦希斯洛機場,標誌著巨無霸客機首次進行的跨大西洋商業航班。噴氣時代正式展開,時尚界也迅速推出抗皺服裝以迎合這股新趨勢。

整個十年,女性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她們積極爭取平等權利。1970年夏季,全國婦女組織(NOW)組織了一場全國性罷工,舉行了多次爭取平等的遊行活動,格洛麗亞·斯坦恩(Gloria Steinem)和西蒙娜·德·波伏儂(Simone de Beauvoir)等知名人士也紛紛呼籲採取行動。1973年,比莉·珍·金(Billie Jean King)在備受關注的「性别之戰」網球比賽中擊敗了鮑比·里格斯(Bobby Riggs)。

在政治上,美國內部動盪不安,直到1975年越戰結束。1972年,尼克松總統成為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

在英國,查爾斯王子宣布與戴安娜·斯賓賽(Lady Diana Spencer)約會,同時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也在政治舞台上逐步崛起。

娛樂界方面,桑尼·博諾(Sonny Bono)和雪兒(Cher)的節目於1971年首播,深受觀眾喜愛。戴安娜·羅斯(Diana Ross)也正處於她的全盛時期,於1970年開始了她的個人事業。

在大銀幕上,《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激勵了女性剪出費瑞·福塞特(Farrah Fawcett)風格的羽毛層次感髮型,而黛安·基頓(Diane Keaton)在伍迪·艾倫的《安妮·霍爾》(Annie Hall)中的角色(服裝由Ralph Lauren設計)更是深入人心,對那些希望像男孩一樣打扮的女性影響深遠。

Farrah Fawcett, 1976
Farrah Fawcett, 1976
Cher in Bob Mackie, April 9, 1978, in Los Angeles
Cher in Bob Mackie, April 9, 1978, in Los Angeles

Vogue World: 巴黎將選擇單車、體操、網球、跆拳道、擊劍和霹靂舞等運動,搭配自1924年以來的法國時尚。這場秀將展示法國設計師,無論是當代的還是歷史上常在巴黎展示其系列的時尚品牌。

延伸閱讀

原文出自Vogue US

馬上成為VOGUE LINE好友,獨家超神準星座運勢搶先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