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回顧 CES 2022 與新一代超級電腦戰爭:冬季戰線全開的 AMD 副本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2年01月24日16:45 • 發布於 2022年01月25日08:00

時下 AMD 出招積極度,實在無法讓筆者不得不聯想到 1942 年德俄戰爭,企圖強迫德國人再打一次艱困「冬季戰役」的俄國人。

結果也如同我們熟知的歷史,德國人送給大舉突破那條由脆弱盟國們防守的漫長側翼戰線的俄國人名為「史達林格勒」的大禮。率領德國陸軍那時的最強大野戰兵力「第六軍團」(五個軍、十四個師的超大型軍團)的包拉斯上將,本來他內心就預知這場伏爾加河戰役,將會為他帶來最高的軍事榮譽:元帥的權杖,卻始料未及他將以何等特殊的身分,與9萬多名德國官兵(戰後不到6千人活著踏上德國土地),一同成為俄國人的戰俘,還成了很不名譽德國史上第一位被敵軍俘虜的元帥。

這次因「試探性侵擾」被迫挖出防線漏洞的苦主,難道不再是AMD,換成其他倒楣鬼了嗎?

CES 2022的AMD: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今年CES相較英特爾一口氣發表第12代Core處理器Alder Lake換湯不換藥的「22款桌機(Alder Lake-S)+8款筆電(Alder Lake-H)」,以及Nvidia那讓絲毫讓人無感的GeForce RTX 3090 Ti與GeForce RTX 3080 12GB,AMD延續2021年底資料中心深秋大攻勢的氣勢,由近到遠,從GPU到CPU,在消費性產品市場一口氣佈陣以下精彩的新品陣勢:

  • 2022年1月19日:等待已久,眾人終究一睹RDNA 2體系(Navi核心)繪圖處理器最低階家族成員的廬山真面目:Navi 24繪圖核心的Radeon RX 6500 XT顯卡,規格基本上是Navi 23「對半砍」,一半執行單元、一半快取記憶體、一半最低功耗,但製程卻從7奈米(N7)升級成台積電6奈米(N6),晶粒面積砍了不只一半。Navi 24最終陸續以桌機版(6500 XT / 6400)和筆電版(6500M / 6300M)與世人見面。
  • 2022年第一季:大概是有鑑輕薄型筆電的市場成長率,依舊是電競筆電的三倍的事實,AMD解除了Navi 23繪圖核心的封印,推出時脈更高、或功能單元完整的Radeon RX 6000S系列,那個S彷彿暗示為「苗條」(Slim)筆電而生。和Nvidia相比,AMD在這塊市場更重視1080p遊戲性能,不過說穿了,面對強勢Nvidia,也是很無可奈何的選擇。
  • 2022年第一季:AMD筆電獨顯旗艦Navi 22繪圖核心產品線,新增提高時脈的Radeon 6850M XT,由於前代Radeon 6800M是功能單元完全啟用的晶片,除了多7%額外時脈,就沒什麼改進之處。
  • 2022年2月:發展於AMD歷經超過五個世代的GCN(Graphic Core Next)的Vega繪圖核心(CDNA體系),終於在消費性市場步入生命的盡頭。台積電6奈米製程與AMD Zen 3+核心的Ryzen 6000系列APU Rembrandt(林布蘭,公認是荷蘭史上最偉大的畫家),繪圖架構換成「更具遊戲基因」的RDNA 2,也追加諸多更精進的電源管理機制。

各方面繪圖性能幾乎都加倍,例如AMD APU首次內建硬體光線追蹤單元、兩倍容量的第二階快取、多50%運算單元、高達2.4GHz運作時脈,無不值得大書特書。

AMD預期2022年內會有「超過200種以Ryzen 6000系列APU為心臟的筆電」,也許真該找群網路鄉民開賭盤,看看「牛到底會不會在天上飛」(暗諷「吹牛」的鄉民用語)。

Ryzen 6000系列APU唯一讓人感到擔憂的是:究竟有沒有支援DDR4,假若沒有,非得DDR5不可,對玩家的荷包絕對是天大負擔。此外,Fluid Motion看動畫的60fps補幀好物,也就從此成為絕響了。希望在獨顯市場重出江湖的英特爾,能認真看待這潛在「商機」。

行文至此,筆者突然很慶幸一年前,看在鍵盤手感和Fluid Motion份上,堅持跟任職公司爭取到一台Lenovo ThinkPad T14s AMD Gen1(Ryzen 7 Pro 4750U處理器),住處這台連升級Windows 11都不行的老舊桌機,服役多年的Radeon RX470(GCN第四代),看來也還得繼續陪伴著筆者很長一段歲月。

值得一提的是,Rembrandt支援微軟Pluton安全運算輔助處理器,這也是微軟Azure Sphere雲端物聯網管理機能的硬體技術基礎。這背後其實藏了重大政治意涵,雖然很可能雷聲大雨點小就是了。

  • 2022年春季(3或4月):AMD在2021年5月底公開展示具備X3D封裝V-Cache的Ryzen 5000系列樣品,並很快導入伺服器Zen 3世代EPYC處理器衍生款Milan-X,使第三階快取記憶體總容量從256MB激增到768MB,號稱記憶體存取延遲減少42%~51%。

以Ryzen 7 5800X為基礎的Ryzen 7 5800X3D,維持8核16緒105W標準設計功耗(但時脈稍低),將32MB的第三階快取增加到96MB。AMD宣稱Ryzen 7 5800X3D「目標成為世界最快的遊戲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3080顯示卡時,性能分別是自家5900X「1~1.4倍」和對手英特爾Core i9-12900K(DDR5記憶體)的「0.98~1.2倍」(意思就是AMD也不敢掛保證一定贏得了英特爾最新產品)。

話說回來,大型化CPU快取記憶體,真的能對改善遊戲效率帶來如此立竿見影之效?我們就暫時不深入研究,就由時間證明一切。

  • 2022下半年:除了眾所注目的台積電5奈米製程Zen 4,還能剩下什麼?先不提謠傳的AVX-512指令集與BF16浮點格式、理所當然的DDR5和PCIe 5.0,光Land Grid Array(LGA)風格的AM5腳位,讓一般個人電腦玩家安裝CPU時,不必時時提心吊膽一時不小心「手賤」弄歪針腳,還得大費周章用名片一根根調回來,就是對世人莫大的貢獻啊!

看似「逆向思考」的合理策略選擇

但AMD在CES 2022洋洋灑灑一大串的華麗排場,卻也掩蓋不了細心的讀者頭上滿滿冒出的問號,以下是筆者頭頂浮現妄想螢幕的腦內補完時段,就請讓不學無術的筆者好好抽絲剝繭,拋磚引玉激發各位豐富的想像力,如果各位沒先被筆者丟出的磚頭打昏。

  • 大量使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Navi 24繪圖核心的低階顯卡、Ryzen 6000系列APU、第二代CDNA微架構的Instinct MI200系列OAM(OCP Accelerator Module)加速卡,共同點是台積電6奈米製程。

AMD為何不直奔蘋果當下用得很爽的5奈米製程?先不提價格因素,這時候應該不會有「正常人」妄想跟蘋果搶產能吧?AMD這時將新產品集中改良自7奈米的6奈米製程,不僅多少節約研發開銷,這對於累積跟台積電討價還價的議價籌碼,也有益無害。

即使改用6奈米製程並不會明顯改善性能(對降低耗電量似乎有點幫助),但提高15%的電晶體密度,將使得將使AMD在晶圓廠產能非常寶貴的時候,從每片晶圓取得更多裸晶,這對消費性產品實在太重要了。無獨有偶英特爾GPU也集中押寶台積電6奈米,真是有夠「無尾熊所見略同」。

也請不要嘀咕啥「Navi 24的規格又沒比Ryzen 6000內顯的好到哪裡去,AMD幹麼吃飽太閒開出這種低階產品」,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最好的聲光效果,老舊電腦的升級需求更是一直擺在哪裡(天知道筆者這張近來狀況連連的RX470何時會壽終正寢)。搞不好到時候一堆從「不食嗟來食」演化成「飢不擇食」的消費者,會像一群喪屍掏錢掃光這票過去壓根看不上眼的低規品。

  • 有效供貨才是王道:當筆者看到Navi 24實在有點「兩光」的規格時(記憶體寬度才64位元,記憶體容量更僅僅4GB,擺明就是不給你挖礦),心中第一個想法只有「AMD下定決心要做出礦工不想搶、供貨又充足的顯卡」,趁機搶奪「實質的市佔率」。Navi 24繪圖核心的晶粒面積只有105平方公釐,同時Ryzen 6000 APU也僅略增肥到208平方公釐(前一代略為175平方公釐),兩者看起來更不像適合挖礦的聖品。

當然,市場競爭總是在商言商,AMD也不是為了什麼「善盡社會責任」才幹出這些好事,但這也是一個趁機驗證「GPU塞好塞滿高容量快取記憶體(RDNA 2的最重大特色)能否彌補記憶體頻寬不足」的大好機會。

  • 實驗性強烈的Ryzen 7 5800X3D:筆者相信大多數對AMD有期許的讀者,看到AMD在桌機處理器大玩「快取記憶體賽豬公」竟然只玩「半套」,不比照第三代EPYC Milan-X 辦理、弄出直上「16核32緒192MB第三階快取的Ryzen 9 5950X3D」直接活活輾壓英特爾輾好輾滿,感到極度失望。

但反過來說,X3D封裝的快取記憶體將帶來更多晶片數與更高封測成本,也不利散熱與功耗(否則5800X3D時脈不會比5800X低)。更重要的是,低利潤的個人電腦產品線引進高利潤伺服器的技術,對AMD來說絕非正確商業抉擇,專心做Milan-X賣給雲端資料中心業者,豈不更賺?大幅擴張快取記憶體容量(尤其考量到AMD多晶片Chiplet難以避免較長的晶片間存取延遲),屆時會爽到的是個人電腦遊戲還是一般的生產力應用?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

最後,AMD該如何定價這顆5800X3D,才最令人好奇。筆者有充分理由深信,基於獲利考量,5800X3D絕不會便宜到哪去,到頭來最捧場的客群,說不定只剩筆者這種觀念跟不上時代、週末也只能悶在家裡默默筆耕賺取微薄稿費的科技阿宅。

話說回來,大型化CPU快取記憶體能不能得到某些礦工的青睞,又是沒人能馬上得知答案的大哉問了,天知道這是不是AMD有意為之的暗黑兵法(看向進軍挖礦市場的英特爾)。

  • 對AMD來說「最重大的關鍵時刻而沒有之一」的Zen 4世代:總之,無論伺服器、桌機、筆電,AMD要徹底從英特爾手上奪回自從「K8盛世」至今已失去15年的CPU技術優勢,就要看這次了。

先不論聯發科先前宣布即將問世的天璣9000(Dimensity 9000)將採用台積電4奈米,並將於今年初上市,台積電也預計2022年底量產3奈米(外界不斷盛傳英特爾將是最大客戶)。換言之,蘋果之後的AMD等於落後近兩個世代技術。

但這次AMD挾著被蘋果提前「練兵」後的台積電「最佳化」5奈米製程,對上英特爾那票「等同台積電7奈米的10奈米」產品線,應當很有現場欣賞蓋布袋圍毆秀的「看頭」,更何況,當英特爾為了Alder Lake大小核混合配置而搞出AVX-512相容性疑慮之際,這回合將是AMD首度在個人電腦市場奪取「最佳x86指令集相容性」王冠的歷史性機運。

CES之外的戰場:新一代超級電腦大戰

寫了這麼多CES 2022點點滴滴,順便同場加映一下英特爾與AMD即將爆發的「Exascale等級」超級電腦大戰:同為美國能源部的兩台超級電腦計畫Aurora(極光)與Frontier(前線),這也將是英特爾跟AMD爭奪「世界最強超級電腦」的頂上決戰,也勢必吸引眾多目光。

倒是Aurora已算「砍掉重練」產物:從第三代Xeon-SP(Ice Lake-SP)加上腰斬的第三代Xeon Phi(代號Knights Hill),變成特殊版第四代Xeon-SP(Sapphire Rapids整合64GB HBM2e記憶體)結合擁有402MB第二階快取記憶體的Xe-HPC旗艦Ponte Vecchio(PVC)。

事情會演變至此的背後主因,筆者想各位也都心知肚明:一再延宕的英特爾新型製程,與被迫承認「超級多核心x86處理器(MIC,Many Integrated Core)只要有AVX-512指令集就從此無所不能的Larrabee大夢」,終究撐不過現實的考驗。改弦易轍,從AMD挖走整批人重頭發展真正的GPU才是最務實的策略。

Server The Home網站在採訪去年Super Computing 21活動時,有拍到大量HPE Cray EX235a運算模組照片,滿滿AMD Instinct MI250X,強烈建議各位一定要好好仔細瞧瞧。

再來就是補充某篇文章的「豆知識」:AMD Instinct MI250X Aldebaran(畢宿五)晶粒面積總算確認了。果然AMD對「巨無霸晶片」還是一點興趣也沒有,要不然也不會包兩顆了。

有鑑超級電腦是「株連甚廣」的巨大主題,假以時日,筆者會尋找適當的機會,針對現今幾個指標性的超級電腦專案(前提是要有閒暇餘裕),分享野人獻曝的簡略分析,但難道各位也不會猜想,表格缺席的那位關鍵玩家,現在正關起門來玩什麼有趣的把戲?

前任AMD執行長Hector Ruiz的願望,真有實現契機了嗎?

筆者很久以前2020年4月28日發表的〈英特爾調整新一代Xeon伺服器平台到底是為了什麼事?〉一文留下這段暗藏自爆可能的結論:

至於現在四處搖旗吶喊「英特爾已被AMD打趴到地上按著頭摩擦」、「台積電先進製程天下無敵萬萬歲」的網路鄉民和科技文青,筆者只能對他們說一句:別跟我講這麼多,等AMD奪回30%的x86伺服器市場,再來叫我。

嗯,看來最近風向很亂,筆者出門要小心一點了。

筆者依稀記得,2002~2008年擔任AMD執行長的Hector Ruiz,也是真正領導AMD站穩企業市場的關鍵人物。之前根本無人膽敢想像AMD Inside的企業伺服器和商用個人電腦會成為日常隨處可見的風景。

他2005年時立下對AMD可達成的未來宏願(筆者只能努力想起模糊的印象,實際數字恐怕更駭人),包含筆者,反正當時也沒人把這些話當一回事:

  • 伺服器市占率:50%。

  • 桌機市占率:45%。

  • 筆電市占率:40%。

你可以多看幾次,筆者會等你,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都沒關係,但請容筆者前腳先走一步。

就算AMD勢頭再好,就算英特爾運氣再衰,活活打死筆者也絕不相信會有這天。講現實點,太多商業因素讓這件事永遠不可能發生。退一萬步講,AMD只要能達成一半,別說市值篤定再度翻倍,Pat Gelsinger的英特爾執行長之位也肯定不保了,但無論如何,2022年還真讓人期待隨時都有好戲可看啊。

最起碼,據聞英特爾已要包下台積電大部分3奈米製程產能了吧?呃,AMD好像也快要完成併購全球FPGA第一大廠Xilinx程序了?對喔,Nvidia和Arm的拖棚歹戲哪時才有結果?

人生好難,當個業餘專欄作家,好像也很難。

(首圖來源:AMD)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