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不斷升高對台灣的文攻武嚇,雖然表達「和平統一」的期望,但同時也強調不放棄武力犯台的可能性,使外界對於中國侵台的意圖與時機有諸多揣測,經濟學人則以解放軍空軍基地狀況分析,推測中國在近期內發動侵略的可能性較低,但也指出美軍對於部署在台灣周邊的戰機防護不足,恐因飛彈攻擊而出現損失。
經濟學人指出,自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10年前掌權以來,中國軍費經通膨調整後的增幅達到39%,但從解放軍空軍基地資料看來,台灣只是中國軍事優先事項的其中之一;自2013年起,除了台灣周遭地帶,中國在重要的區域幾乎都修築大量加固後的機堡,但美方相對的防禦構築則乏善可陳。
報導指出,軍事參謀人士咸認在衝突之中,戰機事實上在空中執行任務的時間僅有約三分之一,當停放於陸地時,其原本具有的匿蹤或速度優勢都不復存在,這也是在部分有關解放軍侵台的兵棋推演之中,美軍戰機有90%的損失都發生於地面的主要原因。
Data on air bases suggest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may not be imminenthttps://t.co/aayO8HzrVQ
— Taiwan Defense (@taiwandefense) July 28, 2023
報導表示,戰機唯有停放於強化機堡(hardened aircraft shelters, HAS)之中,才可獲得較有效的防護,雖然HAS無法完全阻絕攻擊,但能有效降低敵火造成的傷害,並迫使對手消耗更多的彈藥。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re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兼任研究員許卡特(Thomas Shugart)彙整出亞洲軍用機場內,掩體和跑道數量的列表,其中,中國的數據展現出正在為潛在的戰爭進行準備;資訊顯示在2012年時,台灣有306座強化基堡,高於中國的297座,但中國此後增建了380座,而美國在距台灣1000公里範圍內,卻只有15座強化基堡,且全都位於沖繩一帶。
該資訊也發現,2012年時,中國有7成此類掩體位於距台灣500公里範圍內,但後來新建的掩體,卻只有9%距離台灣不到500公里,由此看來似乎代表對台動武僅是中國軍事的重點之一。
但報導也強調,中國有部分掩體是構築於地面之下,且若解放軍若以飛彈作為主要的打擊手段,則強化機堡的數量也可能因此無須增加;無論如何,美軍都應強化台灣周邊區域的戰機防護,以免在衝突中損失過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