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人物》讓花蓮的創意職人被看到:專訪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王玉萍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023年03月28日10:03 • 發布於 2023年03月28日03:00 • 佐渡守

關注從事藝文傳播工作年輕職人的花蓮「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近日即將歡度一周年。位居董事長一職的王玉萍過去曾任職雄獅美術、漢聲雜誌、時報出版與誠品書店,20幾年前與先生搬至花蓮經營璞石咖啡館,因為熱愛花蓮,2006年她運用專長,創辦了台灣最早的非社造性在地刊物《生活旅人Orip》;2014年為教導在地年輕人,成立「寫寫字採編學堂」,希望讓花蓮的議題有機會被傳遞出去。

去(2022)年4月,為了串連花蓮各種人才、把面向做得更廣,王玉萍又創立了光之島,期使花蓮的話語權以及文化、產業價值得以更加提升。

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王玉萍(圖源:王玉萍提供)
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王玉萍(圖源:王玉萍提供)

➤如果去掉我,這件事該怎麼延續?

「妳又不是花蓮人!」過去每當有人這樣質疑土生土長台北人王玉萍的時候,她總會回以泰瑞莎修女說過的這段話:「你們是隨機出生在印度,而我是因為熱愛印度,選擇來到這裡。」

回顧來時路,從小喜歡畫畫和寫作的王玉萍說,生命機遇讓她放棄成為創作者,成為照顧他人創作的編輯,而編輯這項工作的特質,似乎也冥冥呼應了王玉萍的性格,「因為自己朝著幸福的路走,所以也希望看到每個人都幸福;看到別人的作品很棒,自己看了也很開心。」

「寫寫字」的學生每年約莫10名,至今累積近百人。有學員已經以習得的編採專長擔當花蓮縣府刊物主編,也有學員的插畫在美國獲獎,還有人成為攝影專欄作家。然而,因為寫寫字不是營利單位,完全沒有收入,王玉萍個人也不支薪,自覺年紀越來越大的她不禁自問:「這件事如果去掉我,未來還可以延續嗎?還會有人願意像我一樣無償的做嗎?」

寫寫字採編學堂作品(圖源:寫寫字採編學堂粉專)
寫寫字採編學堂作品(圖源:寫寫字採編學堂粉專)

王玉萍為此思考了兩年,得出的結論是:必須要成立基金會。

起心動念的期間,她發現身邊出現了許多「sign」——2018年花蓮0206地震後,公公交給她一筆錢,要她去「做點幫助年輕人的事」;另一位在璞石喝過幾次咖啡的長輩,也突然主動關心,問她未來有什麼計畫,他想提供支援。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有人會主動跑來表達支持,且全然沒有要介入營運的意圖。

「那時我都還沒想清楚怎麼做。」一開始王玉萍婉拒那位長輩的資助,對方還因此有點不悅。經過數月,長輩再度約談,在了解她的理念過後,贊同表示:「如果一個小小基金會,可以照顧一小部分人的幸福,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她還想起有一陣子突然接二連三有人提醒她:「這裡(璞石咖啡館)沒有斑馬線很危險」,這是過去20幾年從來沒有人跟她反應過的,然而奇妙的是,就在她與長輩溝通完當天,王玉萍送長輩走出門一看,斑馬線居然畫好了,這個sign好像在對她說:「路通了,妳可以放手去做了。」

光織基地:供島民聚在一起

王玉萍規畫的光之島,架構上包含實體空間「光織基地」、人才資料庫「檔案館」,以及提供合作串連的「島民平台」。就像大自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法則,如果光織基地是培育種子的土壤,那麼職人們便是人才庫裡開出的花朵,而最終讓人期待的,就是在島民平台上,大家能一起結出碩果了。

王玉萍說:「基金會4年一任,至少這4年我要把前述三件事架構好,並維持自己的營運。」

為了有個據點供「島民」聚在一起,王玉萍與先生整修了璞石咖啡館一樓,轉型成為光織基地共享空間,重點進行人才培力。每天下午2至6點,自由工作者也可在此工作;若專業職人想辦理課程、公開展演,或年輕人想測試水溫,亦可利用這個空間。

在展開培力工作之前,為了將有意成為自由工作者的人凝聚起來,光織基地首先開辦了「自由小聚」。每月固定兩場,一期為時3個月,除邀請「過來人」分享,也開放現場交換想法與經驗。期程結束後會再根據受眾需求,辦理「如何自立門戶」培力課程,皆完全免費。

自由小聚(圖源: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粉專)
自由小聚(圖源: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粉專)

為什麼要開辦自立門戶課程(名稱還如此單刀直入,好像在鼓吹人脫離體制)?而且花費足足3個月這麼長時間討論過後才開課?這在一切講求快速見效的當前社會,簡直逆向操作。

王玉萍表示,根據調查即便歐美國家也有7成的人對工作不滿意,她認為如果有一定比例的人想改變現狀,其特質又剛好能自律工作(也就是成為自由工作者),說不定就可以吸引一些年輕人回花蓮。

「花蓮是個很理想的生活環境,只是欠缺許多人才,也沒有台北那種規模的大公司,所以適合專業面向的自由工作者。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不同國家都可以遠距工作了,年輕人應該擁有更彈性的工作方式與世界連結,並在精神跟物質上,都覺得在這裡可以活得自在。」王玉萍說。

有位舉家遷回花蓮的專業錄音師,就在參加完所有小聚活動後,成功跨出了自立門戶的第一步。他租了一個空間,專門開課教人錄音,報名者其中就有兩個是自由小聚成員。然而並不是人人都有辦法這樣勇敢邁步。王玉萍說:「自立門戶真的不容易,因為自由工作者相當於一人公司,我們也是辦了小聚後才真正了解,很多人其實對自己沒什麼信心,因為害怕踏出這一步後,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下去。」

就像聖經說的「播種有時,收割有時」,即便經過3個月的探索,王玉萍還是覺得培力的步調應該要再慢一點,眼前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勇氣。於是第二期自由小聚按受眾需求調整內容及進度,將邀請6位「天啊這麼困難但還是想成為自由工作者」的過來人分享,明年則預計開設技能課程,像是如何接案、看合約、算成本等等。

➤職人館:屬於花蓮的萬事屋

王玉萍說,她希望光之島未來發展出來的「大」,不在於基金會的規模,而是人跟人之間的串連,所以除了培力新苗之外,專業人才的資料庫也必須建置完整,讓沒有自己作品集或大眾不太熟悉的職人,也能好好的被認識,在光之島嶄露其芬芳。

目前光之島的人才庫計有20位職人,從文字、影像到軟體設計,面向五花八門,都是王玉萍與夥伴共同討論出來,人品與專業兼具的人選。「我們會請教他們願不願意被我們介紹,然後定期跟他們聚會,了解他們的狀況,甚至直接合作、一起接案。」

有別於其他縣市,花蓮的職人往往超級斜槓。例如小海,本職是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兼任專員,同時也是一名歌手、文字工作者、節目主持人,也寫小說,還順便經營民宿。目前自由小聚由她一手規畫主持,也統籌編輯光之島網站、臉書及電子報。

還有莊傳芬,本職是專業農夫,但她耕田也耕字,代表作品都與農業有關,並斜槓做編輯採訪。王玉萍說:「高雄鋼鐵廠有門編採課程,我就介紹她擔任講師。」結果不但比過往還要大受歡迎,學生們更加碼組團想參加她的農事體驗。「由此你可以看到一個人是那麼的立體鮮活,在這裡有各種面向可以去拓展新的可能。」

截自光之島職人館網頁
截自光之島職人館網頁

「在地人,做在地事」是光之島職人的最大公約數,但王玉萍並不講求「血緣純正」(因為她本人就不是),重點是對花蓮的愛與深度認識。

「老實說花蓮還需要很多類型的人才,目前20個職人真的不夠,但我也不因欠缺就浮濫,我們會納入的,都是跟花蓮有淵源的職人,如此介紹花蓮產業或文化才會有底蘊。」

王玉萍說,今年她還想加入花蓮的工藝家,未來可以結合藝文,一起面向大眾。此外,還有許多在地產業的職人,也是她想介紹的。「花蓮女中有群老師,為了增加學生未來選擇大學科系的參考依據,認真設計課綱,讓一年級採訪在地職人。我覺得這個點子很好,但如果他們找的職人不夠專業,學生就學不到東西;反之有些職人的品德很好、分享也令人感動,學生就會想成為這樣的人。」

因此王玉萍想在職人館裡開闢真人圖書館。她說,幫這些專業人士做紀錄,也是藝文工作者該做的事,要好好幫花蓮各行各業的職人做圖文介紹,並且讓有需求的學校師生,也可以預約職人進校園現身說法。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職人館的照片與文章都好好看?」王玉萍滿心歡喜地說:「我希望每個人的獨特性都能被看見,並將他們性格的能量好好地發揮在作品上,讓大家從作品就能真實感受他們。」

而職人館也確實不負眾望。王玉萍舉卓溪鄉的苦茶油業者為例,說他們很想做品牌行銷,剛好看到職人館便主動洽詢,希望光之島幫忙介紹。「我很高興職人館有發揮作用。」

➤島民平台:與在地串連

許多自由團體做到後來,能量都枯竭了,這點讓王玉萍感觸很深。「我不想看到事情變成那樣,所以希望串連在地平台跟藝文工作者彼此合作,不然有的在地平台想介紹自己的產品卻設計不出來,或是不知如何向大眾說自己的東西很好。」

她認為整個花蓮應該視為一體,不必要每個地方都自備各種人才。例如富里「天賜糧源」音樂節缺攝影、缺美術設計,或瑞穗想辦活動,少一個企劃,都可以透過島民平台找到所需的各種專業夥伴。

除了橫向串連在地團體,光之島自己也承接公私立單位的案子,與職人一起合作執行。例如農糧署東區分署的有機農業繪本《田裡的寶物》、花蓮新住民中心為新住民姊妹出版的書《每一個生命,都是一道獨特滋味》。

「可能我個性本來就比較適合公益吧?過去我從來不接政府案子的,但《田裡的寶物》會分送宜花東小學,持續至少3年做有機農業的推廣教育,我就覺得很有意義,後來我們還為繪者黃海蒂在光織基地舉辦原畫展。」

插畫家黃海蒂個人畫展(圖源:光之島共享基地粉專)
插畫家黃海蒂個人畫展(圖源:光之島共享基地粉專)

承接《每一個生命,都是一道獨特滋味》也是同理。這本書透過食物側寫6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外籍配偶的故事,一開始新住民姊妹比較敏感、怕受傷,因此不想露臉,經由職人們貼心的採訪與攝影,過程中她們逐漸建立自信,後來不但願意露臉,新書出版後,4到6月還會在花蓮縣社會處婦幼科的新住民中心開課,成為教大家料理的講師。

此外,「集合寄送」方案以聯合寄送的方式,徵求外地讀者訂閱花蓮地方刊物,一年只收郵資200元。這是光之島與在地平台串連初期的第一步嘗試,目的是將整個花蓮一起介紹推廣。「我們希望外地朋友來到花蓮可以認識在地,一份跟10份刊物的聲量大不同,相信總有一份能打到你,提高來花蓮走一趟的機率。」

花蓮很適合深度旅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帶上刊物,找個小鎮走走。例如鳳林有一期介紹在地人會去哪裡吃早餐、吃午餐;富里有一集介紹適合約會的景點,推薦你可以去哪些地方談戀愛。目前集合寄送刊物已經從去年的5份增長到10份,各刊出刊時間不盡相同,但只要當月有發行的就會寄送。

➤自由小聚:用勇氣跟經驗對話

王玉萍說,去年底跟董事會簡報的時候,大家都很難想像基金會一年內就做了這麼多事情。更讓人佩服的是她說:「我們去年真的有打平耶!而且我已經規畫好今年所有的工作量,很多案子都是去年合作的延續,這樣我們就能放心地專心工作,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2023年新一季的自由小聚,將從3/13起展開,每隔週一晚上7點到9點由藝文工作者分享經驗與關鍵能力。「我並非沒有恐懼,而是知道有些事比恐懼更重要。」本季主題圍繞在安全感上頭,邀請的6位講者皆非眾人想像中「應該」選擇自由工作的人,他們為何投入非典型產業?又如何持續下去?這些提問都將在本季小聚開啟對話。

除了自由小聚,(已經很忙的)光之島在新的一年,又開闢了兩個新的活動。

「第一個展」提供剛起步的自由工作者以展覽形式表述自我,自4/1起,包括吳貞育、張佳蓉、梁秉鈞、王綺瑀、許綵容等剛起步的自由工作者,將陸續在光之島讓大家更近一步認識他們。活動每兩周就有一檔。

另一活動是「一日夢想」——好想試試看開花圈課、想沖咖啡給大家喝、想試教鋼琴、想把小時候的童玩分享給大家……內心對某種文化類型工作暗自嚮往的人有福了,光之島現正募集你的夢想,無論是出於自我實現或職業方向的探索,都可以向光之島報名洽談實踐,每月將規畫一場體驗。

➤理念是推廣,不是綁架

王玉萍想實現的事情很多。例如下一步將開發文創商品,此外還有半年刊,未來將成為小額捐贈者的禮物,幫助大家認識光之島,了解他們都在做什麼。「我們都會先幫職人做,之後再做自己的。」其實,插畫家李瑾倫已經幫忙設計了很多卡片、紙膠帶等等,但因去年以來主要在串連職人與接案,所以還來不及推廣。

插畫家李瑾倫(左)曾參與自由小聚,分享插畫路上的點滴(圖源: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粉專)
插畫家李瑾倫(左)曾參與自由小聚,分享插畫路上的點滴(圖源: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粉專)

王玉萍還希望每年4月可以辦一場春天慶典活動,讓藝文工作者每年都有表達的機會。「像歐洲很多藝術家,平常都在家創作或在畫廊發表,唯有市集才能與群眾面對面,近距離跟他的支持者交流。我很想做這件事,工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受歡迎,就會有動力;反之若市場反應不好,也能尋求改進。」

她對自己也有同等的自我要求,她說未來光之島的課程、展演或義賣,首先品質一定要具水準,加上群眾如果認同理念,就可以藉消費來支持,而非出於同情與施捨。

「以前我去演講都會舉一個例子:阿姆斯特丹有兩個做毛毯設計的年輕人,會把商品所得的一定比例捐給NGO團體來照顧當地遊民。」王玉萍說:「毛毯本身就是一種包裹與溫暖,正好與幫助弱勢的理念結合。當商品陳列在百貨公司裡,如果品質相同,我會因為理念而選它,藉由它去幫助一些人。」

如同先前因「還沒想清楚」而婉拒長輩,對於基金會的營運,王玉萍也堅持先做出一點成績再說。「我不是一開始就請別人來支持我們的人。就像1989年將榮格學說引進台灣的旭立文教基金會,他們不是靠企業或公部門補助,而是以心理諮商和專業課程等等收入來支撐平台。我真心希望大家也是以相同的理由來支持我們。」

➤寫寫字採編學堂:沒有人可以告訴你該怎麼做,但一群人可以

很會抓進度與預算,是王玉萍過去專業能力奠下的基本功。「以前我在誠品擔任活動企畫主任,工作夥伴就有7人,光視聽室的年營業額就上千萬(還不論其他藝文空間、海卡展),所以很會算損益平衡。」王玉萍說:「為了不用忙於補缺口,很多事情都要先規畫好、設計遊戲規則,才能穩定經營。」

由於過去花蓮沒有這樣的支持平台,所以創造的過程十分動人,得到的回應都是「這是我需要的」。但王玉萍也因此面對了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是過去不曾遇過的事,也沒有人可以告訴她該怎麼做。

「我為什麼做寫寫字?我為什麼做光之島?要創辦基金會那時,我心想『天啊!我要成立一個進入社會的組織了』,但如果要做公益,就不能排斥主流市場,我還是必須有一個符合社會印象的單位。」這都考驗著人的智慧,王玉萍說:「我的困難點與解決之道,就是接受世界在變,然後誠實地面對改變,而且核心不能跑掉。」

過去在寫寫字上課的時候,王玉萍因為愛笑,所以被學生喚作「笑長」;寫寫字成立的第三年,她才發現自己會因為教學而緊張到發抖,學員因此每堂課都帶瓶酒來為她壯膽壓驚。在寫寫字的課堂上,有人帶狗、有人帶小孩(還3個),也有夫妻輪著上,狀況非常多元且「有機」。

「笑長」王玉萍回答學員提問。(圖源:寫寫字採編學堂粉專)
「笑長」王玉萍回答學員提問。(圖源:寫寫字採編學堂粉專)

「反正每次都有不同的狀況發生,這就是我說的有趣又非常困難之處。」很多過程都是自己長出來的,王玉萍說:「我沒辦法用框架去限縮別人,說『這是公司規定』,但我沒有逃脫,而是面對所有未知,去感受與學習,跟大家一起解決。」

為了經營光之島,她開始虛心從頭學習很多社會語彙(例如怎麼報帳)。「我會靠閱讀來學習經營管理,最近看一本管理大師的書,裡面有句話說,『假使我想對任何人起作用,就必須重新找到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我想去服務,要先知道我是誰?可以做什麼?我發現做基金會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但我覺得很好,我又可以進步了、增能了,這同時也提醒我有沒有走在對的路上。」

➤光之島的居民會發光

「清晰透明,讓好人們安心而自由,攪動社會一起思考」——從生活旅人、寫寫字到光之島,「好人好事」是王玉萍一直掛在嘴邊的。而「安心與自由」也不僅是個人追求,她更推己及人,戮力在光之島與島民們一同實現。

「覺得自己微小沒有關係,那是因為世界很大。」王玉萍在《靈感之前,先田調》一書的編輯人語曾這樣說道。就像光之島的命名,她相信每個人都像恆星一樣,即便宇宙浩瀚,也不需要依附在某個身分下面,就可以自己發光。

「我很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可以自由地好好體驗生命,因為我們就是自己此生唯一的機會,沒有人可以幫我們過生活,所以要給自己最大的信任。」對於此生的信仰,王玉萍說:「我相信宇宙,但我不會去求它給予我什麼,凡事我都會謝謝,然後自己去探索未知的路。」●

(圖源: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
(圖源: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

閱讀通信 vol.226》生成式AI,非神非魔,也不能取代真人(懂用就是好幫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