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科學家發現阿茲海默症病程進展驅力 有助研發療法

法新社

發布於 2021年10月30日15:05
afpLif0002L.jpg

(法新社華盛頓29日電) 一項29日發布的研究顯示,導致長者認知能力下降的有毒蛋白斑塊事實上很早就已到達大腦不同區域,並在數十年時間內不斷積累,最終導致阿茲海默症。

這項發表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研究首次使用人類數據,以量化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分子過程速度,最終可能對療法設計產生重要影響。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阿茲海默症進程主要是斑塊在不同大腦區域間透過「連鎖反應」不斷擴散所引起。因這種現象會在老鼠身上出現,科學家原先認為人類也會出現同樣狀況,但上述推論已被這項研究推翻。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化學家、論文主要作者邁斯爾(Georg Meisl)告訴法新社:「我們結合兩樣東西,讓這項研究成為可能。」

邁斯爾表示,「一個是正子斷層掃描(PET)詳細結果和我們匯總的資料組數據;另一個則是我們在過去10年來不斷發展的數學模型。」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利用已故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的近400個大腦樣本,以及100名現存患者的PET資料,以追蹤Tau蛋白的累積狀況。

阿茲海默症肇因於腦部組織無法發揮清運功能,因而出現乙型類澱粉蛋白質Aβ(Amyloid Beta)及Tau蛋白糾結、斑塊(統稱為聚集物,aggregation),最終導致腦細胞死亡與腦萎縮。

過去主要針對動物進行的研究顯示,聚集物在一個區域形成後,會逐步擴散到整個大腦,類似癌症的生長方式。

如今,新研究發現,雖然這種狀況確實可能發生,但這實際上並非疾病進程的主要驅動因素。

邁斯爾說,「一旦出現這些種子,也就是分散於腦部的小塊聚集,它們就會增長、繁殖,正是這個流程在控制病程速度。」

邁斯爾的研究團隊發現,聚集物的數量約在5年內會加倍。邁斯爾說,這個數字「令人鼓舞」,因為這顯示大腦神經元已經很擅長對抗聚集物。

阿茲海默症病程可依Braak階段進行分類,研究小組發現,從最早出現輕微症狀的第3階段發展到最嚴重的第6階段,大約需要35年時間。邁斯爾說,這種指數增長也「說明疾病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發展,以及患者的狀況為何會快速惡化。」 邁斯爾說,「如果我們能讓它稍微好轉,也許就可以大幅延遲這種嚴重疾病的發作。」

阿茲海默症會導致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在全球共影響了4400萬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