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新創想敲開與大企業合作的機會?緯創林憲銘、精誠林隆奮親自分享最重要的「眉角」

創業小聚

更新於 2022年10月20日06:27 • 發布於 2022年10月20日09:08 • 曾令懷

「ODM(代工)這種低毛利卻又不會倒的產業,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不知道自己正錯過什麼,」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笑著說,「所以,我們需要與新創合作,為自己帶來改變。」

在快速變動的大環境中,企業透過新創帶入「外部創新」的資源是一條適應變化的捷徑。與此同時,新創也能藉由企業的資源將產品服務變得更加完善、累積市場經驗,但是這段關係能不能順利,還有許多「眉角」藏在其中。

「新創解決的,是單一垂直點的問題,但是企業還會思考到資安、作業流程等水平面的狀況,」精誠資訊董事長林隆奮在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主辦的「AAMA台北搖籃計畫10周年論壇」中,點出了新創與企業在資源之外的那道鴻溝,「新創不能只對企業講產品與技術,而是以策略規劃師的角度出發。」

精誠資訊董事長林隆奮
精誠資訊董事長林隆奮認為,新創不能只對企業講產品與技術,而是以策略規劃師的角度出發。

分別與中華電信、緯創資通合作的稜研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張書維、動見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周俊廷,則在這場論壇中給出了與企業合作的經驗分享。

開啟合作的關鍵:站在對方的角度、選擇自己的強項

「當企業來的時候,新創一定要先靜下心來問自己:你對客戶的需求足夠瞭解?還是你只是想賣解決方案?」張書維從自己的經驗分享,「確認客戶的問題」是新創與企業合作時的首要任務,下一步才是與客戶溝通自己的產品如何為企業賦能。

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
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則表示,「確認客戶的問題」是新創與企業合作時的首要任務。

張書維以稜研科技與中華電信的合作為例,電信業者絕對是主打5G毫米波技術的稜研科技希望合作的對象,然而對電信業者來說,他們賣給客戶的是完整的解決方案,毫米波技術只是通訊產業的一環,所以稜研科技必須要有完整的配套才有機會與中華電信合作。

「毫米波能傳遞的距離很短,我如何幫助電信業者減少基地台架設與耗能就變得很重要。」張書維說,稜研科技很快就與學校合作並進行技轉,才得以與中華電信進行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性合作),最終成功打進電信產業。

周俊廷則以「成長」的角度分享了新創與企業合作時的幾個要點。周俊廷認為,就供需的角度來說,新創其實才是供給創新技術的那一方,因此不能選企業擅長的題目

周俊廷以自己與緯創的合作案例為例,當時緯創在印度有個物流車隊的客戶需要車隊管理技術,但是緯創更像是一個整合服務廠商,動見科技才是那個關鍵的技術提供商,因此當時反而是由動見科技擔任第一線的主談者,順利將該案子拿下,「而且,緯創的經驗與動員國際資源的能力成為我們的背書,這也是非常關鍵的。」周俊廷說。

動見科技創辦人周俊廷
動見科技創辦人周俊廷提到,選擇企業不擅長而新創擅長的題目才能成長。

除了「錢進得來」之外,企業與新創合作還有什麼好處?

林隆奮也提到企業——或者說,老創——可以為新創賦能的地方,就在於「吸收風險」,因為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如何讓新創成功接下案子,就要靠企業的經驗與動員能力,「像是精誠資訊跟新創合作了50幾個案子,為整個產業鏈帶創造了(新台幣)3億元的營業額,這是對產業的意義。」

林隆奮以提供數位身分認證的新創Authme為例。金融產業非常需要這類新興數位服務,儘管客戶已經對Authme的服務與技術感到滿意,卻遲遲不簽約,因為金融業者還需要數位簽章以及管理數據進出的服務等完整方案才願意導入,所以精誠資訊便協助對接與串連,最終才成功把Authme的服務導入到客戶手裡。

但是這麼做對企業的意義又是什麼?

林憲銘以緯創資通身處的ICT ODM產業為例說明,由於ICT產業在全球分工的情況下已經走向標準化,創新反而不會被市場接受,逐漸成為一個可以穩定獲利又不需要改變的「寡占市場」,而ODM廠商是個不會直接接觸市場的角色,更容易錯過市場環境的改變。「所以我們開始以CVC的方式與新創密切接觸合作,增加市場敏感度。我稱這個為『非可測量的實驗』,因為我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有什麼結果,但這是一個漫長進化的過程。」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認為企業與新創合作是一個漫長進化的過程。

林隆奮的答案,則是「經驗傳承」。「這些產業的經驗其實是屬於社會的,不是企業老闆自己的,我們應該要一起打造生態系合作、跨界互動,讓新創有機會出頭,否則大家就會以越來越狹隘的角度看未來。」

延伸閱讀

新創遇上企業合作案的球,該接嗎?AppWorks陳敬旻:看企業是否做好這3大準備
新創與企業合作要注意什麼?台達電子柯淑芬:重點不是快速導入,而是找到進步空間
當YC、紅杉等知名創投紛紛示警後,台灣新創、加速器與企業該如何相互扶持?
從馬斯克終止收購推特的始末,看「企業文化」如何導致合併的營運問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