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醫療科技再突破!AI系統3分鐘抓肺癌病灶

青年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2月26日09:36 • 發布於 2021年02月26日09:36
臺北醫學大學與與雲象科技合作,開發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病理影像辨識人工智慧(AI)系統,技術更超越美國知名病理AI公司Paige,成功解決數位病理AI開發痛點。(取自臺北醫學大學校級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業者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與與雲象科技合作,開發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病理影像辨識人工智慧(AI)系統,技術更超越美國知名病理AI公司Paige,成功解決數位病理AI開發痛點。(取自臺北醫學大學校級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業者提供)

記者李恬郁/綜合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病理影像辨識人工智慧(AI)系統,只需3至5分鐘就可判讀,且準確率達9成5以上;研究成果近日登上知名醫學期刊,成為醫療科技新突破。

北醫大獲科技部補助,進行「巨量影像資料庫建置與應用」計畫,近日登上知名醫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北醫大與雲象科技組成研究團隊,以國研院國網中心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所建置的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開發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AI病理影像辨識系統,準確率達95%以上,且每名病人僅須3到5分鐘就可判讀,爭取寶貴治療時間。

研究第一作者、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陳志榮表示,傳統肺部腫瘤確切診斷模式是將疑似腫瘤組織製成病理玻片後,再透過顯微鏡一張張判讀,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因醫師的經驗值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且醫師判讀時必須先標註出可疑區塊再不斷標註診斷直至確認。

陳志榮指出,這套辨識系統透過病理切片數位影像,讓AI比照病理科醫師,直接在顯微鏡底下觀看病理切片的模式自我學習,可以直接透過全玻片,且不須人工標註,就能自動判讀肺癌與腫瘤細胞亞型,改善影像重疊導致的失真,判讀精準度更高。

系統會先從肺部腫瘤病理切片數位影像中,區分正常與不正常區域,再從不正常區域中分辨腫瘤組織為良性還是惡性;若為惡性腫瘤,可再進一步區分肺腺癌或肺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後,再由病理科醫師彙整AI提供資訊、進行最後確認診斷。

若以每名病患8至15張病理切片計算,傳統僅由病理科醫師執行的判讀時間約10至15分鐘,利用這套系統只須1/3、約3至5分鐘即可完成。透過AI先辨識判讀患者的病理切片,不僅大幅縮短時間,更有助減少人為判斷錯誤的機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