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上海China Joy要我們贊助,提供200台電競主機去,一台市價10萬元,換算起來贊助將近2,000萬元,結果興高彩烈去現場看贊助陣仗,沒想到主辦單位全把桌機放在桌下面,鎖在櫃子裡,會場只擺了一面旗子:感謝微星贊助。」
回憶場景的,是微星電腦運算暨顯示器事業本部研發處吳俊瑤,這番心路歷程,正是做「零組件品牌」的辛酸面,企業LOGO永遠被包在角落或產品裡面。
微星發展電競品牌多年,已經相當成功,在電競玩家心中打江山,但賣主機板、顯示卡、鍵盤、筆電,去參展擺攤,往往用顯示器展示效能,但明碁或AOC螢幕往往比自己招牌顯眼,老闆巡場總是問:為什麼都幫別人打招牌?逼得會場人員還要貼貼紙,把這些顯示器LOGO遮住。
微星顯示器之路起頭難,市場小、又碰上曲面電視亂流
2017年,微星正式決心下海做顯示器,而且是直接做曲面顯示器,在當年又是一記猛招。「當時曲面電視賣得不好,電競顯示器也只有華碩一家做,別說曲面電競顯示器了,通路商都會問曲面電視賣很糟,怎會推曲面顯示器?」微星回憶,當年電競顯示器市場規模一年250萬台不到,曲面只占20%,算一算是一個不到50萬台的小市場。
不過,微星仍決定下海經營,一開始銷售時不順遂,一台27吋曲面顯示器MPG27CQ售價1.89萬元,但27吋QHD「純平面螢幕」只要1.5萬元有找,FHD螢幕甚至只要9,999元。
價格太高,要怎麼說服消費者?第一年微星拜會通路商,大家直覺回應:電競都用平面螢幕,怎會用曲面?微星還得跟桌上電腦搭售賣,由於業績太少,「 那時在公司沒椅子可以坐,都閃到一邊去。 」吳俊瑤形容。
曲面顯示器市場2017年時還小,看到曲面電視失敗的例子,也讓很多顯示器大廠沒有意願跳進來,反而成為微星的機會。「市場沒大咖,我們又發現曲面顯示器其實跟TV不一樣,TV距離太遠,當然體驗不好,但顯示器坐得近,電競玩家包覆性感受不一樣,舒適度高。」 吳俊瑤說。
靠得獎打開名氣,提升規格滿足電競玩家
撐得住就有機會,微星第一年僅賣幾萬台,但第二年曲面跟平面顯示器價差拉近,加上第一台發表機種MPG27CQ接連拿到IF跟CES大獎,名氣逐漸打開,2018年曲面電競顯示器滲透率拉高至40%,玩家逐漸發現曲面電競好處,市場才開始成長。
到2019年,電競顯示器市場已經成長至700萬台,其中有60%是曲面螢幕,5大電競曲面顯示器廠牌裡面,台灣品牌就有4家,相當不簡單。
而如何把這市場孵大?光靠曲面螢幕的沈浸感不夠,電競螢幕開始從60Hz刷新率拉高至100Hz,跟上遊戲的速度,「許多玩家用60Hz螢幕會有暈眩感,」吳俊瑤說,而射擊類遊戲更明顯,越高螢幕刷新率的玩家越快狙擊到對手,成為電競顯示器主打規格,如今電競主流規格已經是144Hz。(連星際大戰設計師也愛用!微星要怎麼對正在長大的電競用戶圈粉?)
做出市場差異性,螢幕設計增加遊戲互動感
電競顯示器在台灣業者合力造市下,目前已是市場霸主,面板友達更是主要供應商,董事長彭双浪透露,友達市占率不僅超過5成,未來更將朝300Hz高階刷新率發展,甩開後面中國對手競爭。
為區別只是拚面板規格的戰局,微星又設計螢幕下方的五排燈專利,連動
SteelSeries GameSense (遊戲感應) 功能,可以跟遊戲內容同步,由於五排燈光就在玩家正前方,有些同業怕光害不做,但微星卻覺得,五燈設計可以有一些應用,比方射死敵方五人,少人燈光就熄滅一盞,可以增加情境感。
經過三年,微星目前已是第三大曲面電競螢幕品牌,問吳俊瑤還想做平面電競顯示器嗎?他笑說,目前電競賽事仍將平面顯示器列為標準配備,因此微星其實也有平面顯示器機種,但專供展場跟賽事;其餘9成新品都以曲面為主,儘管曲面電競顯示器納為標準賽事仍有一段路,但在一般玩家市場,2020年曲面滲透率他樂觀預期還會進一步超過6成。(手遊電競是未來!微星宣布共同領投Android模擬器廠商BlueStacks)
從零組件品牌朝系統品牌邁進,MSI品牌如今已可以風光秀在展場上,下一步,如何讓標準賽事也將曲面顯示器納為標準配備,將是顯示器團隊最終極挑戰的目標。
責任編輯:陳映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