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人想去新加坡工作,只有努力還不夠

換日線

更新於 2023年04月25日10:47 • 發布於 2023年04月14日07:54 • Aki Chiu/二毛隨筆
台灣人想去新加坡工作,只有努力還不夠
台灣人想去新加坡工作,只有努力還不夠

在海外工作踏入第 7 年後,我終於有自信稱得上是有餘裕的「職場老鳥」了。新加坡是我踏上海外職涯的起點,更是了我一口氣待了 5 年的國家──重要的是,我在新加坡所獲得的經驗與見識,都讓我幸運地在職場早期的階段,就奠定了堅實的能力基礎。

「人人皆怕輸」的職場叢林

新加坡一向以高薪招聘海外人才為政策方向,也因政府的大力推廣,使得獅城這彈丸之地成為眾多世界級企業的亞洲據點,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菁英匯聚在此地。

怕輸(Kia-Su),是新式英語(Singlish)中時常拿來揶揄新加坡人的詞彙。實際上,我認為「怕輸」一詞很貼切地形容了新加坡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在學校和工作領域成為精英,自小學開始依能力分校分班、高壓力的課後補習與才藝班也一樣少不了。等到他們進入職場後,從小習慣了競爭的新加坡人,便更積極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爭取有限的工作機會。

我時常與朋友們開玩笑說,過往在新加坡的工作經驗,就能充份體會到職場就像是個「野生叢林」。叢林裡野獸們各自較勁,沒有依照年紀、階層或過去背景劃分的秩序,一切都以能力與結果說話,每一個在打鬥中獲勝的野獸,便能盤據更大的地盤佔地為王。由於新加坡政府的教育與人才招募政策,多數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也早已習慣必須靠自己的能力追求突破,才有辦法在世界人才面前站穩腳步。

可能是最適合臺灣年輕人闖蕩的第一站

不過,我認為新加坡願意向所有人才敞開大門競爭,正是為臺灣年輕人提供大好的發展機會。

以個人的經驗而言,23 歲的我曾同時在臺灣與新加坡兩地求職,由於當年的我畢業僅一年,因此我對出走海外工作並不抱有太大的期待。然而,實際情況卻出乎意料,我最終投遞了臺灣約 50 家公司與新加坡的 2 家公司的職缺,最後反而是新加坡的 2 家公司給我錄用通知。我認為,主要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述,新加坡職場多注重能力和結果,對人選的背景和年資較不在意。

因為我是文組背景出身,在臺灣的求職經驗裡,時常遇到面試官質疑或挑戰我的專業知識,深怕我學歷與職位並不相符而無法勝任工作。更甚,許多職位是在我投遞履歷後便以「資歷不符」被直接拒絕。

然而,當年在面試新加坡職位的過程中,我卻從未被問到有關於學歷的問題。還記得直到某次與同事聚餐聊天時,他們才得知我大學科系與目前的職位並無相關,還意外地得到了他們的稱讚:「那表示你是個學習能力很快的人,因為我們在你的面試裡,可是一點都感覺不到你並非來自相關背景呢!」

新加坡的開放環境或許是把雙面刃,雖然讓競爭變得更白熱化,卻也給了有夢想有能力的人一個展現自己的舞台。此外,新加坡作為多數跨國公司的亞洲據點,時常需要熟悉亞洲文化與市場的人處理相關事宜,而具有雙語(中文、英語)讀寫優勢的臺灣人也能在此項獲得加分。只能說,新加坡職場長期受外商的影響,溝通直接且以結果為主的績效文化,也幫助競爭更透明,而少掉了傳統的年資階層的天花板,讓優秀年輕人也能更直接被看見。

只有努力可能還不夠

在新加坡,在職場上競爭的機會是公平的,但往往也是殘酷的。新加坡政府願意重資吸引每一個有能力的人來到獅城,但同時,也表示著你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在可能競爭同一個職位。因過往的求職及在職經歷可能與目前的職場狀況有所出入,我雖無法單以過去的經驗總結所有新加坡公司的情況,但可以和各位分享我個人在新加坡工作了 5 年間的經驗。

在我最初加入 Facebook 新加坡團隊時,身邊的同事都是來自世界前十名的名校,有拿著菲律賓國家獎學金卻被重金挖角到新加坡大學的受獎者,也有早在國中就已經成為高智商俱樂部的門薩會員。

當時的 Facebook 在亞洲辦公室並沒有針對畢業生的招聘,所有職位都必須要有至少 3 至 5 年的工作經驗的要求。因此,僅 23 歲的我時常在能力突出的同事之間感到沒有自信,但作為一個「勤能補拙」教育下的乖學生,我總是下意識地以加班,來嘗試補足有所缺漏的部分。

然而,這種加班的行為,在其他 Facebook 的同事眼中,卻是沒有效率的象徵。因工作努力固然是件好事,但更重要的卻是「如何聰明工作」──她提醒著我,不需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反而是做好最重要的幾件任務就可以了。因為應具備的工作核心價值,不僅只限於完成手上的工作,而是要能正確地分辨任務的重要順序,同時懂得妥善地利用資源在期限內完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只有努力其實並不夠。在新加坡高效率、高競爭的環境下,要如何能讓自己更容易被看見,也同時能夠站穩腳跟與他人競爭,是每個到新加坡職場工作的年輕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沒有所謂「準備好的時候」

每一次在分享自己過去面試與工作經驗時,時常會聽到朋友說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而我的建議也始終如一:沒有人是準備好的。甚至,若將我當年成功錄取的職位條件一一細數,就會發現其實當時硬著頭皮去投遞履歷的我,根本沒有一項是符合最低門檻的。即便在一開始學經歷完全不符合要求的「意外」之下,我還是一步步地踏上了這條至今依然還沒回頭的海外工作之旅。

若能夠用自身的經驗提供建議的話,我認為,無論是在臺灣、新加坡,或是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相信自己有做得到的能力的同時,也請給自己足夠的勇氣,千萬不要輕易地對自己的能力與可能的發展畫地自限。唯有跨出了第一步,才能看到往後更廣闊的世界。

【延伸閱讀】

●來東南亞找工作「很容易」?你確定你夠資格嗎?
●別因台灣的環境,小看了你自己── 25 歲這年,我在新加坡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1

  • sanggye
    我的經驗:台灣就是只看學歷、年紀,喜好、有背景也看背景 經驗、工作能力、學習能力,不重要
    2023年04月16日03:22
  • Tien
    台灣是個不注重專業的地方,只要臉皮厚,肯拍馬屁,一切好說
    2023年04月16日03:38
  • 大丞
    發展了70年的台灣 終於達成了外勞輸出的自由民主國家 連柬埔寨都搶著去
    2023年04月16日03:35
  • Lukas
    笑死,沒父母資助你先餓死
    2023年04月16日03:34
  • Emily
    新加坡人形容自己人: Kia su kia xi. 怕輸又怕死
    2023年04月16日03:2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