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夫妻育兒理念不同,很正常!真想符合孩子的需要,就得⋯⋯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8月01日06:43 • 發布於 07月24日01: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夫妻育兒理念不同,很正常!真想符合孩子的需要,就得⋯⋯

文/張楊

孩子是媽媽懷胎十月辛苦生下來的,也是媽媽付出精力日夜照顧長大的,所以媽媽的愛子之心會更迫切,更願意為孩子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

而爸爸對孩子的愛可能更多地表現在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上,爸爸們往往不會主動學習科學化或系統性的育兒知識。許多爸爸可能會想:「我的事業經營得這麼好,還需要學習怎樣養育孩子嗎?」

如此一來,家庭中就會出現育兒理念的分歧,媽媽希望爸爸和自己的育兒理念一致,更好地陪伴孩子長大;而爸爸因為沒有進行系統性學習,無法和媽媽保持同頻率,甚至不認可媽媽的教育方式。結果,媽媽在養育孩子上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認可,爸爸在賺錢養家上付出的努力也得不到認可,雙方的隔閡就越來越大。

夫妻一旦在育兒理念上有衝突,就很容易出現爭執,該如何處理這種理念衝突呢?

理念衝突很正常,正面看待

其實在大部分家庭裡,夫妻的育兒理念都存在差異,一開始就有共同理念的夫妻非常少見。我和樂爸也是如此,在養育樂樂的過程中,我們的理念才逐漸磨合,所以不必為差異焦慮,這很正常。

剛開始當媽媽時,我和樂爸的育兒理念就很不同。我的育兒理念是,只需要給孩子充足的自由和空間,讓他自己去計畫,按自己的節奏實現目標;而樂爸的育兒理念是,孩子還小,很多事還不懂,需要多一些督促和提醒,才能養成好習慣和自律能力,否則孩子沒有自制力,說得好卻做不到,會耽誤成長。

我的育兒理念來自我的經驗,因為小時候我最渴望爸媽不要管我那麼多,只要和我確認好目標,我就會制訂並執行計畫,自發性地努力實現目標。而樂爸的育兒理念也來自他的經驗,他小時候也被父母管得比較多,他因此養成許多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也讓他學習成績優異,所以他認為這樣對孩子有好處。

我們都沒法說服對方,因為每個人都更相信自己的成功經驗。

一個人的育兒理念往往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如果妳和另一半來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那麼育兒理念不一致是很正常的。而且,大部分人在戀愛時很容易被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吸引,這個「不一樣」其實就是不同的原生家庭帶來的。

在養育樂樂的過程中,我和樂爸發現,樂樂既不完全適合我的育兒理念,也不完全適合他的育兒理念,樂樂不喜歡被督促和提醒。但如果只和樂樂一起訂目標,卻沒有跟他說明如何達成,也沒有在過程中觀察他的計畫進展或及時給予支持,那他很可能因為無法達到想要的結果而挫敗、氣餒,甚至放棄。

最後,我們結合孩子的需要和回饋,在育兒理念上達成了共識:不督促和提醒樂樂,但是要幫助孩子了解任務,並且每次完成一個小任務,都要帶著樂樂一起回顧,讓他享受更多成就感,減少挫敗感;我們會仔細觀察樂樂的情緒,發現他有情緒波動時,先傾聽他的感受,第一時間給予他情緒支持。

所以,夫妻育兒理念是否一致,並不是最重要的,你們的理念是否適合孩子、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需要,才是要多花時間磨合和驗證的。

有衝突,才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許多夫妻為了孩子的事情爭吵,多半是因為彼此育兒理念有衝突。有的爸爸對孩子太兇,動不動就批評打罵;有的家庭中,爸爸對孩子太寵,媽媽很難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總之,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我有一位學員曾經因為和先生的育兒理念不同而相當苦惱。

爸爸太溺愛上輩子的情人

我老公特別寵孩子,無論什麼情況,只要孩子一哭,哪怕是要天上的月亮,他都會去摘。比如我不希望孩子吃太多零食,但爸爸對孩子有求必應,冬天吃冰淇淋、睡前吃糖還不刷牙。我覺得對女兒和兒子應該一視同仁,但是爸爸偏心女兒,經常為了討好女兒而故意貶低兒子。

無論女兒做了什麼,爸爸會說:「妳看妳會,弟弟都不會。」玩玩具時,女兒不玩的玩具,兒子趕快跑過去玩,女兒看到又要搶過來,爸爸就會幫女兒從兒子手中搶過來。

和孩子爸爸的育兒理念差異甚大,讓這位媽媽非常苦惱,促使她來學習深度陪伴的課程。後來,她的認知提升了,不再把焦點放在爸爸身上,而是用自身的陪伴潛移默化地影響爸爸,她自己的情緒受到爸爸行為影響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他們的夫妻關係改善了,爸爸也在慢慢地改變。

我告訴她:「正因為妳和孩子爸爸的育兒理念有差異,妳才不得不來學習,也因此妳才會成長。妳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那麼多,跳脫出『對方改變,現狀才會改變』的謬誤。妳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對家庭是如此重要,妳的信心提升了,夫妻關係改善了,孩子也成長得很好,甚至爸爸也在慢慢地改變,多好啊,妳要感謝當初因育兒理念發生的衝突。」

遇到問題時,人總習慣性地想消滅問題,覺得問題是不好的,是導致自己處於困境的原因。如果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就會要求導致問題產生的人來負責:「你做得不對,所以才有問題,你需要改變。」然而讓對方改變顯然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於是妳陷入沮喪、無助的情緒中,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這樣的心態會讓妳的能量越來越低,越來越容易發脾氣,甚至會產生「這樣的日子過不下去了,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帶孩子輕鬆」的想法。

其實,這都是「問題」所產生的「問題」。如果「問題」不再是「問題」,妳還會這樣想嗎?當然不會。

我從來不認為夫妻育兒理念有衝突是問題,因為衝突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衝突可以為彼此製造溝通機會。大部分年輕夫妻的工作很忙,難得有機會深入溝通,如果不把衝突視為問題而是機會,就可以藉此機會為了孩子的事情坐下來好好聊聊,夫妻雙方就能找到更多用溝通促進感情的方式。所以,不妨嘗試把因育兒理念不同導致的衝突,當作成長和覺醒的契機。

一個人如果活得非常舒適、生活順利,就不會有成長的動力。人只有對於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才會努力成長。所以我很感謝樂爸,正因為和他有過很多育兒理念的衝突,我才不斷地學習、成長,成為今天的我。我也很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一個缺愛的原生家庭,促使我學習成為理想的父母,讓我的孩子能夠在滿滿的愛和安全感中長大,並使我走上家庭教育的道路,成為今天的我。我還很感謝樂樂,正因為他小時候愛發脾氣、需求非常高,我才會去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何引導他管理情緒,然後在情緒管理方面有了很多的實戰能力。

可以說,我目前所收穫的一切都源自於問題與衝突,所以,不要害怕衝突,衝突會使妳成長。

夫妻達成共識的三個技巧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別人改變,但是我相信每位爸爸媽媽都願意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主動做出能力所及的改變。前提是,夫妻兩人中必須有一個人先有更高階的育兒認知,並且用對方理解的語言和邏輯,明確說明這些改變對孩子的影響,這樣才能讓對方認同並且主動做出改變。

尋找共同目標,把不同變同心

妳要相信,夫妻兩人只要相愛,就一定能找到共同的目標,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既然目標一致,就不會故意做有損孩子成長的事情、不會傷害孩子。即使爸爸會罵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傷害,也不代表他是完全無可救藥的爸爸,這或許是因為他小時候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形成了暴躁的性格。此時,爸爸需要的不是苛責,反倒是從旁幫助他。

有了共同的目標,在育兒理念不同時,就可以用目標不斷提醒彼此,為了孩子做適當的改變。只是,我們要用對方能聽懂的育兒邏輯進行溝通,而不是用我們自己的邏輯單方面進行無效溝通。

借助權威第三方的說服力

夫妻之間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妳很早以前就和對方講過某個理念,當下對方完全聽不進去,但如果某天對方偶然聽到權威專家講到類似的觀點,可能會相當認同,還和妳分享,好像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觀點。

這是因為,大部分爸爸都喜歡專業的解釋、嚴謹的資料。

如果對孩子爸爸說「我覺得這位老師講得很好」、「我用了這個方法很有效」,他們可能不願意聽,因為他們認為這只是妳個人的感覺。

所以,如果媽媽學習了深度陪伴的育兒理念和知識,不必急於分享給伴侶,因為這些知識經過妳的消化理解和轉述,可能會讓對方覺得妳加了很多主觀想法,是為了改變他而故意這樣說。

但是,如果妳把育兒專家的文章或著作,或者某個知名心理學家的觀點和課程直接分享給對方,可能更容易讓對方認同,因為這是權威提出的觀點和建議,對方不用擔心妳為了說服他而故意扭曲資訊,所以在接收資訊時更願意抱有「空杯心態」,更願意聽取其觀點和建議。

用好的結果讓爸爸認同妳的育兒理念

人大多是趨利避害的,只要看到某件事對自己有好處時就願意去做,看到某件事對自己有壞處時就不會去做。想要與爸爸的育兒理念達成共識時,媽媽們也可以多多運用這一點,讓爸爸意識到,與妳採取同樣的做法對他有好處。

我們家雄雄兩歲時,樂爸和他經常發生衝突,因為這個階段的雄雄已經有非常強的自我意識了,好多事情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做,如果被爸爸拒絕,就會大哭大鬧,而爸爸覺得規矩比較重要,不行就是不行,於是雄雄常常哭得非常傷心。

有天中午吃完飯,雄雄從餐椅下來,脫掉襪子在地上跑。當時是冬天,很冷,爸爸擔心雄雄著涼就趕緊追上去,告訴雄雄:「不能光著腳,會著涼的。」但雄雄才不聽呢,爸爸強行把雄雄抱起來,想幫他穿襪子,雄雄大哭,一下子就把腳上的襪子拉下來了,就是不穿。一個強行穿,一個不肯穿,兩個人陷入僵局。

我走過去把雄雄抱過來,對他說:「媽媽知道雄雄不喜歡穿襪子,穿上襪子有些受限制是不是?但是呢,我們的腳腳不穿襪子容易著涼,著涼了就會咳嗽、流鼻涕,會生病,很不舒服,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腳腳,好嗎?」然後我幫他穿上襪子,雄雄沒有任何反抗和抵觸。

我對爸爸說:「你看,雄雄表現得多棒,雖然覺得穿襪子不舒服,但還是為了不著涼而穿上襪子。爸爸覺得我們雄雄棒不棒呀?」爸爸也很配合,馬上豎起拇指表揚雄雄:「雄雄做得很棒!」雄雄很開心。我順勢對雄雄說:「媽媽知道你也不喜歡穿拖鞋,但是拖鞋也可以保護我們的腳腳哦。」然後我給雄雄穿上了棉拖鞋,他同樣沒有任何抵觸和反抗,馬上就開心地去玩了。

我對爸爸說,雄雄是「吃軟不吃硬」的性格,如果你先認可他再引導他,他會更願意聽你的建議。看到我的做法可以減少雄雄的哭鬧,雄雄更願意配合,也對雄雄更好,爸爸自然很願意用我的方法對待孩子。

我根本不需要強迫爸爸聽我的,只需要讓他看到我的做法更有效、更有利,他自然會因為「趨利避害」原則而與我同步了。

夫妻因為育兒理念不一致而陷入僵局時,媽媽不必急於追求理念要一樣,先允許爸爸與自己的理念不同,把學到的科學育兒方法用起來,用心經營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時間久了,爸爸發現用媽媽的方式陪孩子比用自己的方式陪孩子的結果更好,就會發自內心地認同媽媽的做法。

※ 本文摘自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原篇名為〈如何處理夫妻育兒理念的衝突〉,立即前往試讀►►►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 - 張楊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