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從農業小白到 70 公頃有機稻米,陳建凱日曬米打出口碑,與醫院契作走出新路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4月07日14:59 • 發布於 04月07日06:43 • 上下游News&Market
從農業小白到 70 公頃有機稻米,陳建凱日曬米打出口碑,與醫院契作走出新路

越來越多青農投入有機米的種植,栽培技術日益成熟,但通路拓展始終是一大挑戰。第五屆百大青農陳建凱走出一條獨特道路,除了自產自銷,他與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合作,契作高達九公頃的有機米,提供給醫院餐廳團膳,走出一條獨特的銷售路線。

彰基營養部社區組組長晏傳婌表示,醫院近年嘗試與青農合作,提供患者、同仁健康的農產品。陳建凱的米口感香氣兼優,彰基後續也將協助他產銷多樣米產品,讓民眾觸及彰化在地有機米。

第五屆百大青農陳建凱投入有機米栽培,地方醫院愛不釋手。(攝影/孫維揚)
第五屆百大青農陳建凱投入有機米栽培,地方醫院愛不釋手。(攝影/孫維揚)

接下家中農田,父親重病決心有機耕作

出身務農世家,陳建凱從小看著爺爺農忙、在空地曝曬的稻穗成為桌上香甜的米飯。不過傳統農耕勞心勞力,父親一輩幫忙農事「做到怕」,紛紛遠離農業。他長大也落腳台北,從事紡織貿易。務農僅是他假日返鄉時跟爺爺維繫感情的休閒。

陳建凱協助爺爺務農,看著爺爺衰老,逐漸把田地出租,卻擔憂承租戶不妥善整理農田,作物產量越來越差。他則覺得紡織業不斷外移,生意持續衰退,且工作繁重時,務農始終為紓解他身心壓力的良方,因此於 2010 年把重心偏向家鄉農事,「希望接下爺爺的田」。

摸索農事的過程,陳建凱的父親突然中風,脫離鬼門關後,他和母親協助父親復健。也是此時,他決定正職從農,重建家中農事,也就近照顧家人。他亦有感於父親身體迅速衰敗是在外應酬、飲食不佳所致,決定發展有機農業,「至少讓家人吃得安心」。

專門生產稻米,農業小白從錯中學

農耕過活不能只靠一時興起,陳建凱先嘗試冬季種植豌豆,價格雖好,但豌豆產期只有三個月,難以維持家計。後來改成專業生產水稻,確保一年有兩收稻作,有穩定的收入才能支持他有機栽種,並慢慢耕耘品牌,「建立自己的通路,銷售比較穩定」。

但嘗試有機種稻,陳建凱遇上重重門檻。最初身為農業小白,他常向街坊鄰居討教種稻經驗,結果「每個教法都不一樣」,後來只能從「錯」中學,或改往青農聯誼會、農業改良場洽詢。另外,家中沒有太多農機具,陳建凱尚未熟練耕作時,早起晚歸乃家常便飯。收成稻穀時,更是「清晨忙到半夜,清晨又繼續工作」,促使他不斷投注資本添購割草機等農機具,減少人力成本。

陳建凱說,有機耕作的代價高,一開始產量下降不說,光是田間雜草恣意生長,身為老師的爺爺就覺得顏面盡失,「認為我沒好好顧田」,多年不願與他說話。幸好母親曾與爺爺學習種稻,繼續陪伴他務農,他也因此意外找到「日曬米」市場。

費工但口感 Q 彈、滋味不凡的「日曬米」是陳建凱的招牌。(照片提供/陳建凱)
費工但口感 Q 彈、滋味不凡的「日曬米」是陳建凱的招牌。(照片提供/陳建凱)

「日曬米」通路不敵開銷,積蓄曾快歸零

有異於現在以機械烘穀,日曬米仰賴陽光曬乾稻米,炎夏的乾燥時間就比機械烘乾長兩倍以上。過程還要不斷翻穀,確保濕穀均勻乾燥,「每天要翻榖十次以上」,極耗費人力。但日曬米口感細緻 Q 彈,有特殊的「日頭」香氣,美味程度完勝機械烘乾的米。

陳建凱跟媽媽習得日曬米技術,原本是要留給生病的父親吃。後來分給親友們,大家都對日曬米的滋味傾倒,紛紛跟他「討米」,一分地的米量一週就賣完,到了下一季增加為兩分地,日曬米也是一個月內售罄。他看到市場需求,遂持續供應日曬米,「要產出客人要的米」。

雖然打開部分通路,但陳建凱不斷添購農機具,稻米收益追不上投資成本,坦言「前三年很辛苦」,不僅自己,連妻子的積蓄都快用盡。面對養家壓力,他常常夜不成寐,心想萬一兩人存款耗盡仍無法收支打平,就只能忍痛收山。還好 2014 年起銷售慢慢有起色,他並在 2015 年創立「愷式好米」品牌,以日曬米為明星產品,扎穩自己稻米的銷售。

「愷式好米」的「爵餉米」可謂高級版的掛曬日曬米,同樣大受歡迎。(照片提供/陳建凱)
「愷式好米」的「爵餉米」可謂高級版的掛曬日曬米,同樣大受歡迎。(照片提供/陳建凱)

香米、黑米擴增品項,追求品質讓客人買單

只有一款米,無法討客人歡心,陳建凱依照客戶需求,多方種植不同品種的稻米,擴增產品品項,並跟大宗市場區隔,「有機種植一般品種的米,會沒競爭力」。像是香米就種植有芋香的高雄 147 號、又稱七葉蘭香米的台中 194 號、帶著茉莉香的嘉大台南 1 號;也種植口感 Q 彈,稱為台灣越光米的台南 16 號,與富含花青素,有養生飲食市場的黑米。

陳建凱拜訪育苗業者,學習辨別不同品種的秧苗,也向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農改場」)請教種稻技術,推升米的品質。例如一期作的黑米成熟時顏色較紅,他曾被質疑「把米染色」,向台中農改場請益後,集中於二期作時生產,顏色就烏黑亮麗,「有機米更要好看、好吃,客人才會買單」。

台中農改場作物改良科科長楊嘉凌說明,陳建凱懷抱有機生產、耕作不同特色米的構想,初期不熟稔耕作技術,產量不豐碩時也未放棄,慢慢累積經驗與口碑,才逐漸被看見。此外「農產符合消費者喜愛」於有機耕作中尤其重要,他觀察陳建凱會注重消費需求,調整耕作品種,懂得兼顧有機理念與生計。

陳建凱耕作不同特色米,擴大產品多元性,攻佔不同客群味蕾。(攝影/孫維揚)
陳建凱耕作不同特色米,擴大產品多元性,攻佔不同客群味蕾。(攝影/孫維揚)

與醫院合作擴大耕作,醫護同仁都捧場

陳建凱的有機米做出口碑,也因此贏得彰基契作的機會,擴大有機米的生產面積。彰基於 2018 年成立大健康有機農園,請陳建凱代耕多達 9 公頃的有機米。原本他定期送米至醫院營養部,作為餐廳團膳,近年則是製成不同包裝的米產品,成為醫院禮盒或附設活力中心的農產商品。

與彰基合作不僅擴大陳建凱的收益,還如同「放大鏡」替他找出供應有機米時應精進之處。例如團膳要定時、定量收米,陳建凱更仔細規劃生產排程,避免無米可供應;包裝成禮盒時,彰基對米粒顏色、形狀要求更嚴格,他也更加注意後端碾米、選別過程的精準性。

晏傳婌表示,醫院近年嘗試與青農合作,提供患者、同仁健康的農產品。陳建凱的米屬「一等」品質,無雜質、外觀整齊、口感香氣兼優,不僅是病患,院內同事也經常採購回家使用。後續彰基也想持續與陳建凱產銷多樣米產品,讓民眾觸及彰化在地有機米。

自建有機碾米廠,與在地畜牧業促成循環生產

彰基回饋的意見,使陳建凱不斷優化有機米生產製程。他原本委託其他碾米廠,但有機米顏色差異較大,現有的碾米廠少有提升篩選精準性的色選機;或者有機米與其它慣行米交叉污染,最後產品抽驗居然檢出農藥殘留。

考量中部地區無足夠規模的有機碾米廠,陳建凱又再咬牙向農會貸款,興建有機碾米廠,今 (2024) 年 1 月 12 日落成,廠內設備從烘乾至包裝無一不缺,告別無法自行碾米的痛點。乾淨、製程透明的廠房,還促進更多業者向他買米,如禮儀社業者在參觀陳建凱的碾米廠後,每個月採購破萬包的米取代進口米,製作祭拜用的米塔。

陳建凱並與彰化豬農鄭育松合作,以豬糞醱酵後沼液、沼渣取代有機肥來澆灌水稻田。結果用肥成本省去約兩成、稻米產量卻提升三成。產出的米粒大又飽滿,被評審誇獎「長得不像有機耕作的米」,並獲得 2022 年彰化縣稻米達人賽有機米組二等獎。

他還蒐集、曬乾稻草,販售給鄰近的養羊業者作牧草。因有機稻草成本依舊比進口牧草低、無農藥殘留疑慮、適口性好,業者反應良好,決定今年繼續收購。他設法將有機米扣合其它農產業,落實在永續、循環生產的理念。

陳建凱與生技公司配合,用豬糞醱酵後沼液、沼渣取代有機肥來澆灌水稻田。(照片提供/陳建凱)
陳建凱與生技公司配合,用豬糞醱酵後沼液、沼渣取代有機肥來澆灌水稻田。(照片提供/陳建凱)

附設食農教室、農產直賣所與農友共好

陳建凱於碾米廠旁建置農產直賣所跟食農教室。他表示,要讓更多民眾認同有機米,「要靠分享與體驗」。過去他就定期舉辦食農活動,帶消費者導覽有機米生產並融合米食製作、產品介紹,促進他們支持有機米。作為現任彰化縣青農聯誼會會長,他認為有穩定銷售場域才能提供在地青農交流、寄賣農產品,促成在地農業共好,「不然一個人打拚太辛苦」。

陳建凱坦言,耕耘有機米過程遇過不少波折,並強調青年務農雖不可缺少投資機械化、精緻化生產,仍要確保穩定通路再逐步發展。他經營品牌七年有成,不僅擴大栽種面積為 70 公頃,且透過碾米廠幫助在地其它有機米農代工與包裝,還推出掛曬的「爵餉米」等特色日曬米,陳建凱期許自己能讓消費者更經濟實惠地享受健康、美味的有機米。

除了種植有機米,陳建凱也投入食農教育。(照片提供/陳建凱)
除了種植有機米,陳建凱也投入食農教育。(照片提供/陳建凱)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