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走進土耳其,發現滿滿華人新年味!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2月16日06:34 • 發布於 2022年01月27日06:50 • 萊拉/伊斯坦堡情旅日記
走進土耳其,發現滿滿華人新年味!
走進土耳其,發現滿滿華人新年味!

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今年我和世界各地許多的華人一樣,因為疫情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沒有返鄉過年──那是印象裡,由家人團聚的年夜飯、連日連夜的爆竹聲和初春空氣中的煙硝味混合而成的、冷颼而溫馨的年。

此時的土耳其,剛跨過西曆新年不久,伊斯坦堡正籠罩在一片冰白的雪霧裡,和臺灣家鄉街道上的紅紅火火以及餐桌上的熱氣騰騰,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

雖然土耳其的華人遠少於其它國家,每年一二月之際也沒有所謂的「年味」,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在我們印象中距離遙遠而神秘陌生的西亞國度,在過起他們的宗教節日時,竟也有好幾處與我們的農曆新年相似;甚至,我們比想像中的,還要更「近」!

土耳其兩大國定宗教節日

在土耳其,國定假日分為四類,分別是:公眾假期(1/1 元旦、5/1 勞動與團結日、7/15 民主與民族團結日)、法定節日(4/23 國家主權與兒童節、5/19 青年和運動節、8/30 勝利節)、公共假期(10/29 共和國慶日)和宗教節日(伊曆 10/1 開齋節、伊曆 12/10 古爾邦節)。

其中,放假時間最長的,即是全國穆斯林一年當中最重視的兩大宗教節日──伊斯蘭曆 10 月 1 日的開齋節和同曆 12 月 10 日的古爾邦節,以下簡單介紹這兩個節日:

一、開齋節(Ramazan Bayramı):

談開齋節,必須先從「齋戒月」開始說起。

齋戒月落在每年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又稱「拉瑪丹月」;作為《古蘭經》降世的月份,全球穆斯林會在這個月的日出至日落期間,實踐伊斯蘭教「五大功課」之一的「封齋」義務,包括:生理上的禁食、禁水、禁菸,人際之間嚴禁說謊、偷竊、發生性行為和任何爭執,心理上則必須克制自身欲望和負面情緒。

而開齋節,就是慶祝齋戒月結束的日子。

在土耳其,開齋節有 3 天假期。傳統上,人們會在這天享用一頓豐盛的早餐,於午後拜訪親友、互贈糖果和甜點,大人會發零用錢給小孩,全家一起度過一個「甜蜜」的連假,因此,開齋節又被稱為「糖果節」。

二、古爾邦節(Kurban Bayramı):

位在開齋節之後,與之相距兩個月的是另一個宗教節日──古爾邦節。

根據《古蘭經》記載,真主安拉為考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命令他把兒子伊斯瑪儀(以實瑪利)殺死獻祭,沒有一絲疑惑地,兩人完全服從真主的命令,易卜拉欣把兒子帶到了今日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內的一塊大石上,準備將兒子獻祭給真主;然而,真主其實只是要考驗易卜拉欣是否有顆誠心並完全信服的真主,並非真的要殺死他的兒子,於是派遣天使送來一隻「代罪羔羊」代替伊斯瑪儀獻祭。

此後,人們便在這天宰殺羊、牛或者駱駝,以紀念易卜拉欣的虔誠、伊斯瑪儀的奉獻和那隻羊的犧牲;除了宰牲和分享之外,人們會在隔天穿衣打扮,到親友家拜訪、互道節日快樂。

在土耳其,古爾邦節有 4 天假期,比開齋節多一天,即是方便人們用來履行「宰牲」的宗教義務;此外,現代許多人會把公司的年假用在這個連假的前後,盡可能地將假期延長至一星期以上,以便全家出外度假。

上述的節日和習俗介紹,聽起來是否有些熟悉呢?這並不是錯覺。

我們不一樣,但我們很像

過去數年裡,我往返臺灣和土耳其,度過兩地大小不同的節日;過著才發現,距離如此遙遠、文化如此迥異的兩個地方,慶祝重要節日的方式竟如此相似,說給土耳其的朋友和家人聽,他們也覺得十分驚奇。

究竟是哪些習俗有相似之處呢?以下將進一步詳述。

一、辦年貨:

每年在農曆新年前夕,臺灣人會逛年貨大街、辦年貨,採購糖果、堅果和小零嘴,有「吃甜甜過好年」的吉祥諺語。

土耳其也一樣,在開齋節到來的半個月前,各地超市會陸續出現「糖果區」,長得跟我們年貨大街的糖果攤一模一樣,以公斤為單位標價;在開齋節吃糖果和甜點,有「感恩、感激」之意。

二、年夜飯:

對華人來說,全家團圓吃年夜飯,是每年除夕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對於齋戒月剛結束,等了一整個月、白天終於可以吃喝的土耳其穆斯林來說,開齋節當天的早餐特別重要,全家一起享用一頓比平常更加豐盛的早餐是一定要的!

三、發/領紅包:

對大部分的華人來說,兒時第一個接觸到的農曆新年習俗就是領紅包,隨著年紀漸長,也逐漸從領紅包變成發紅包的角色;令人驚訝的是,土耳其人也有相似的習俗:在節日的早晨,晚輩會在吃早餐前,先一一向長輩道節日的祝福語,此時長輩會給晚輩「零用錢」花用。

四、穿新衣:

傳統上,華人有「過年穿新衣」的古老習俗,不論貧富,在春節到來之時,人們皆穿上乾淨整潔的新衣,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土耳其人也有一樣的習慣,每年在開齋節和古爾邦節到來前夕,長輩總會提醒要買幾件新衣在節日時穿,因為穿著潔淨的新衣服去拜訪親友,才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五、行春:

行春,俗稱「走春」,也就是初一這天早上,人們會到廟宇祈福、拜訪親友,對臺灣人來說並不陌生;土耳其的穆斯林也有類似的習慣,在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的清晨,他們會到清真寺參加節日的集體禮拜,結束後也會在用過早餐之後,開始走訪親友家、互道平安。

這些習俗,是不是很相似呢?

千古不移的節慶,在這幾年疫災橫行的日子裡被碾壓得很平。我們過節日的方式,又更相像了──所有人都待在家。

去年拉瑪丹月時,日復一日把著齋的穆斯林,等來了開齋節卻因為禁令而哪裡都去不了,對土耳其人來說,兩者相較,封齋竟比封城容易多了;而當時的臺灣,疫情較為穩定,但多數人也是避免外出,取消到廟宇祈福、親友家拜年的行程。

新的一年,疫情仍未見消散,但衷心期盼在不遠的將來,瘟疫遠去,節慶恢復原來的立體,而我們,再次過上曾經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的平凡日常。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齋戒月首日微觀察:我在土耳其,關於他們不吃不喝的一整天
●為什麼喝土耳其咖啡,一定要配軟糖?走進夢幻糖果店,品嚐歷史的絕妙滋味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