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這個為足球而驕傲的強國,孕育出不少的足球明星與人才,而在巴西的台灣人許哲維,講到巴西足球的競爭環境,可說是殘忍又殘酷,許多父母散盡家財,可能還換不到一席球隊的名額。
許哲維表示巴西足球過去並沒有很多足球學校,大家都是在路邊、公園、學校踢,如果想要更往上一層,就要自己去參加球隊舉辦的篩選,因此球隊所篩選的都是已經會踢球的人,目前現代流行的足球學校是近十幾年才開始,更多的目的是為賺錢,畢竟足球學校都是私人的,進去是要收費的。
談到巴西的足球環境,許哲維表示不是大家想像的美好,而是相當殘酷的競爭環境,基本上,俱樂部開始篩選球員的時候,大概都是在14、15歲左右,近年來篩選年齡層有逐漸降低,但以前大概是13、14歲才開始篩選,因為俱樂部不需要在更年輕的球員身上投入大量的資金,當球員自己成長到一定程度並具備實力後,他們會篩選出這些球員,再進行稍微的培訓。
許哲維說:「在90年代的時候,巴西法律變為保障球員的權益,規定球員在18歲(或可能是16歲)之前,不得屬於任何俱樂部,球員可以自由轉會,不會被任何俱樂部扣留,此舉導致俱樂部不再願意投入資金來培養基層球員,因為即使他們把球員訓練好了,這些球員仍可以自由離開,俱樂部無法從中獲得回報。」
因此,現在俱樂部在篩選球員時,會先篩選出一批人進行試訓,例如以聖保羅俱樂部為例,每次來篩選的球員甚至有上千人,通常每年會篩選2到3次。假設初步選擇100人,經過一個月後會篩選掉一半,再經過一個月只剩下25人,這25人訓練一個月後就會被送回家,俱樂部也不會負責他們的食宿,球員要自己找訓練的方式,這樣的程序連續篩選幾次後,只有俱樂部認為特別優秀的球員才會給予合同。
正因為球員在18歲前不能與俱樂部簽合同,俱樂部會與球員的父母簽訂合同,並在其中設定巨額罰款,防止父母隨意讓孩子轉會。這些做法是因為法律的不完善,使得俱樂部不願意投入資金好好培養球員,只會進行篩選而非長期培訓。
許哲維表示:「巴西球員太多,每次篩選的場面都人山人海,有些北部的孩子需要跨越三、四千公里來到聖保羅參加篩選。父母散盡家財帶著孩子長途跋涉來參加篩選,甚至有坐車4天3夜的路程,若沒有被選上,全家只能失望而歸,也耗費了所有積蓄。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在巴西成為著名球星的球員,其背後的辛酸是無法想象的。」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