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 1 月 20 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宣誓就職,二度入主白宮。他在上班首日就一次簽下多項(備受討論的)行政命令,包含撤除拜登政府過去發布的 78 項行政命令及備忘錄、建立新部門「政府效率部」(D.O.G.E)等。其中,最吸引美國青少年關注的則莫過於,宣布推延美國的 TikTok 「不賣就禁」法案。
美國與 TikTok 間的「愛恨情仇」,據悉可追溯回 2020 年:當年 8 月正值首次總統任期的川普,以「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發布行政命令,要求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需在 90 天內出售其在美國的業務。該公司隨即也以該命令「違反正當程序」為由向川普政府提起訴訟,爾後因美國司法部拒絕依法執行 TikTok 禁令,才讓此場爭議劃下句點。
近年隨著愈來愈多資料及情報顯示,TikTok 對美國境內具有潛在國安影響,拜登於 2024 年 4 月正式簽署 TikTok 禁令,要求字節跳動公司於 270 天內出售該應用程式。禁令中明確寫到,如字節跳動公司最終仍不願意撤資,TikTok 應用程式將會從 Apple Store 和 Google Play 商店下架。
該法令於今年 1 月 19 日正式生效,而 TikTok 也在正式生效前提早 1 個半小時宣布關閉,直到川普再次上任、簽署行政命令後才又死灰復燃。
從法律制定到實際執行,美國 TikTok 禁令的宣布引發國際社會關注,自此這場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間的激烈爭論也未曾停息。儘管美國的 TikTok 禁令可說是該公司營運以來面臨的最大難關,但這其實並不是 TikTok 首次面臨失去重要市場。
原來早在 2020 年時,印度就已搶先全球宣布境內禁止使用 TikTok 應用程式,該禁令執行至今將迎來「 5 週年紀念日」。究竟這 5 年間,印度社群生態迎來哪些變化及挑戰?對當地民眾而言,少了 TikTok 的生活又為他們帶來哪些改變?本文將帶你逐一解析。
全球首創 TikTok 禁令推出原因
印度 TikTok 禁令的推出,可回溯於 2020 年中國和印度在兩國邊境加勒萬谷(Galwan Valley)的武裝衝突。
據《時代雜誌》報導,當時兩國在該界線的軍事對抗早已持續數十年,直到中國軍方在實際控制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LAC)內建立設施引發印度反彈,才首次在邊境地區引發致命衝突。根據當時印度軍方表示,該此衝突總計有 20 名印度士兵傷亡。
當年軍事對峙的發生,不僅在中國社群內引發劇烈輿論,也讓印度鐵了心要讓中國為此衝突的發生負責。在衝突發生的 2 週後,印度便以「侵害印度主權完整」為由,宣布境內全面禁止使用包含 TikTok 在內的 59 款中國應用程式。
坦然向 TikTok 道別的印度居民
在 2020 年禁令推出前,TikTok 已在印度累積約 2 億用戶(目前 TikTok 美國用戶約為 1.7 億),為當時 TikTok 在中國之後的最大海外市場。
當年 TikTok 能在眾多社群中脫穎而出,受到印度民眾喜愛的原因在於,該應用程式的演算法讓身處在高度分層社會中的印度民眾,得以跳出既有的信仰、階級鴻溝進行跨界對話,其中又以種姓制度仍舊盛行的農村地區尤為盛行。此種忽略階級差異的效果,甚至被外媒以「階級戰爭」一詞形容。
「擁抱多元性」自此成為 TikTok 的特色之一,並吸引更多印度民眾加入使用。曾是 TikTok 內容創作者的 Saddam Khan 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分享,使用 TikTok 對當地民眾帶來連鎖反應,原本來自鄉下村莊的小男孩可能一夕間爆紅,「這讓許多人開始期待,透過使用 TikTok 提升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最終達到改變人生的目標。」
這般可說是另類「印度夢」的幻想泡泡,不料卻在 2020 年因中印衝突的爆發,正式破滅。
然而,不同於本次美國 TikTok 禁令推出後在國內引發激烈辯論,甚至有反對者上街抗議認為禁令的推出違反個人言論自由。當年印度 TikTok 禁令的頒布,國內民眾卻未見過多的反彈行為,甚至就連那些依靠 TikTok 謀生的社群使用者,也頗令人意外地,並未公開展現任何不滿。
而這背後的原因,或許與「民族主義」及「替代社群」息息相關。
被問到印度民眾為何未反對 TikTok 禁令時,當時擁有 140 萬 YouTube 訂閱的前記者 Akash Banerjee 接受外媒採訪時分析,在印度因衝突失去 20 名軍人後,時隔一個月卻仍未見中國如聲明所述退出該區域,眼見彼此間的戰力差距及擴大戰爭可能帶來的後果,再加上除了禁止中國應用程式外,當局政府看來也沒有其餘更有效的制裁方式。
當其餘可採取的抗議行為,如透過侵犯人權、攻擊少數民族等議題向中國施壓等方式,都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外部協調及國內討論,他表示,如果只是換個應用程式就能做到制裁,「我們只需要找個新替代品就好」。
TikTok 禁令生效後,印度網路社群新生態
就像本次 TikTok 禁令將在美國生效時,國內掀起一波「TikTok 難民潮(TikTok Refugees)」般,當年印度政府宣布禁止 TikTok 時,追求網路社群聲量的使用者們,也同樣紛紛開始尋找「新家」。
當時,原本就有推出類似應用程式的印度本地公司,如 Moj、Josh 和 Roposo 等,皆從國內籌集了大量資本,提高公司估值,試圖把握這得來不易的「人潮紅利」。據媒體報導,當時印度 Google Play 商店排行榜中,前 100 名社交應用程式至少有 13 個是 TikTok 的複製品。
可惜當年本土應用程式之爭,卻在擁有更多資源、規模更大的跨國科技巨頭加入時宣告失敗。畢竟,這些眼尖的美國科技公司,怎會放棄這片「藍海」呢?
在印度 TikTok 禁令生效後的幾個月內,YouTube 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選定印度作為 YouTube Shorts 的測試國家。隨後,Meta 旗下的 Instagram 也不甘示弱,於 2020 年 8 月同樣讓印度成為首個嘗試 Instagram Reels 功能的國家。
最終,大多數印度當地推出的 TikTok 替代品逐步關閉,而印度社群使用者也習慣了 YouTube Shorts 及 Instagram Reels 的服務,過去在 TikTok 上出現的「階級戰爭」逐漸轉移至上述兩個平台中,甚至還形成了更大規模的「網紅文化」。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目前印度是 YouTube 及 Instagram 平台上最大的海外市場,分別以每月近 5 億及 3.6 億使用者營運中。
儘管 TikTok 當年撤出印度市場的法令,為字節跳動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TikTok 全球市場的發展卻未此停下腳步。根據 Statista 市調中心統計,TikTok 在退出印度市場後,仍在全球大幅擴張其規模,在 2020 年至 2024 年間,TikTok 全球用戶數基本上翻了一倍。
從印度禁令推出後的市場變化可見,不論是必須尋找全新社群替代品的當地民眾,亦或是失去核心市場的字節跳動公司而言,雙方皆有能力在此大規模的禁令中找到全新出口,並與從中建立起「新日常」。
先不論後續市場是否有能力找到新解方,亦或 TikTok 禁令的發佈是否就能解決國安問題,讓擁有兩億用戶的應用軟體直接消失、且幾乎未見任何抗議的案例,或許只在印度才有可能會實現──換到高度重視個人權利、立場多元的美國人民面前,恐將是場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
究竟未來川普政府將會如何應對 TikTok 帶來的「國安危機」,不僅可能為西方民主國家開創先例,也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其間的政治考量與動向,值得我們密切觀察。
【延伸閱讀】
●美國 TikTok 禁令生效:小紅書湧現「難民潮」,但他們將留下多久?
●美國「TikTok 禁令」命運未卜?一文看懂法案內容、爭議與未來挑戰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