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矽晶圓的漲勢,國內晶圓代工廠聯電上週開出第一槍,調漲 8 吋晶圓代工價,將矽晶圓的漲價成本轉嫁到下游 IC 設計業者,醞釀了一連串市場效應。以 8 吋晶圓為代工主力、製程相對成熟的面板驅動 IC 產業,傳出中國業者加快自製化腳步,且相對成本高漲,開始對營運造成壓力。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相較其他 IC 設計產業,面板驅動 IC 主要以 8 吋晶圓為代工主力,製程也相對成熟。近年來中國面板廠大幅量產,配合的中國驅動 IC 廠商也陸續推出逐漸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轉型為晶圓代工的台灣半導體廠力晶,遠赴中國合肥設置代工廠,為的就是要爭取中國面板龍頭京東方的面板驅動 IC 代工訂單,就可清楚了解。因此中國相關業者的技術逐漸到位,相較國內面板驅動 IC 企業,中國競爭對手良率仍是最大障礙。
近期傳出中國官方對京東方下令,要求超過 50% 面板驅動 IC 必須使用中國國產品。透過以市場數量練兵的模式,提高中國面板驅動 IC 良率,這將使國內面板驅動 IC 廠商面臨壓力。對此,國內業者有不同看法,即使中國藉由面板市場需求練兵,提高產品良率,即使有效果,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跟上台灣廠商的進度,短期要超越台灣廠商的可能性不大。
業者分析,中國面板驅動 IC 目前仍追不上台灣業者的原因,首先是中國面板驅動 IC 廠商規模不夠大,相關研發能力比不上台灣聯詠、敦泰、奇景等業者。其次,雖然面板驅動 IC 相對來說製程成熟,但對要跨過門檻的中國廠商來說仍有難度。再者,配合面板業者每次新設計,過去台灣廠商都是經合作才完成,中國業者短期要超越門檻,有很高難度。最後則是回歸 8 吋晶圓產能,目前 8 吋晶圓產能吃緊,無法為面板驅動 IC 業者開出大量產能,即便有國產化計畫,但實際執行仍舊困難重重。
(首圖來源:京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