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昂貴代價】為讓本土企業參與生產 日本每架F-35A戰機比美軍多支付11億

上報

更新於 2019年11月03日10:26 • 發布於 2019年11月03日10:26 • 李靖棠
首架於日本製造的空自F-35A戰機。(圖片取自美軍DVIDS系統)
首架於日本製造的空自F-35A戰機。(圖片取自美軍DVIDS系統)

近年不斷擴大軍備、砸重金向美國採購最新型F-35戰機(F-35 Lightning II)的日本,除了與其他盟友一樣,購買美國原廠生產的機型外;還包含部份由三菱重工負責、在日本國內進行組裝生產的機型。

但隨著4月青森縣三澤基地麾下,發生嚴重的戰機墜海傷亡事故後,官方的態度出現不小轉變,未來採購的機型將以美國原廠生產版本優先。

與美軍自用「價差」達40億日圓

 

《朝日新聞》報導,根據日本會計檢查院追查,發現過去多年來對美軍購案中,日本防衛省支付每架「美國本土生產」的F-35A戰機費用,比採購同規格的美軍多出約40億日圓(約新台幣11億2700萬元),其背後主要原因,似乎是因為日本政府堅持,要讓該國企業能打進生產鏈,成為關鍵供應商的一員所導致。

#Japan paid 4 billion yen over the odds for each F-35A #fighter #jet:The Asahi Shimbun#F35https://t.co/iwTf9rqtts

— Asahi Shimbun AJW (@AJWasahi) November 2, 2019

根據該院的報告顯示,日本在2012年採購的F-35A戰機,單價為97億7千萬日圓(約新台幣27億5400萬元),比同期的美國空軍(USAF)售價高出約10億3千萬日圓(約新台幣2億9千萬元)。

但2013年當三菱重工、三菱電子與IHI集團進入生產線後,兩國的戰機單價價差卻暴漲至46億日圓(約新台幣12億9600萬元),這個龐大的差距,在2015年還微幅上升,來到47億6千萬日圓(約新台幣13億4200萬元)。

同屬三澤基地的日本空自現役F-2(上)與F-35A(下)戰機。(圖片取自航空自衛隊)

逐年降價的第五代匿蹤戰機

 

F-35匿蹤戰機,由國防大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聯手諾格(Northrop Grumman)、普惠(Pratt & Whitney)和英國航太系統(BAE),加上美國等11國合資,以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進行研發製造。

主要分為A、B、C三型,分別屬於傳統型、短場起降型和艦載型三類,每架平均售價約在1億美元(約新台幣32億)。F-35戰機研發計畫由美國領頭,聯合英、澳、日、加、以色列等十國,投入超過400億美元(新台幣1兆2400億)進行研發。

美軍現役F-35A戰機進行飛行展示。(圖片取自美國空軍)

未來將採購百餘架F-35戰機

 

安倍政府於2018年11月宣布,除了先前已提案的42架、作為替換老舊F-4J「幽靈」戰機(F-4 Phantom II)之用外;有意再編列1兆日圓(約新台幣2700億),額外「增購」100架F-35戰機。

在8月底出爐的「2020年防衛預算粗估概要」,追加了310億日圓(約新台幣91億6600萬元)增購3架F-35A戰機;同時期望編列846億日圓(約新台幣250億1400萬元)、採購6架擁有短場/垂直起降(STOVL)能力的F-35B戰機,作為未來出雲號(JS Izumo)的新艦載機。

日本現役出雲號護衛艦。(圖片取自海上自衛隊)

累積經驗本來就有「成本」

 

對此,美方的解釋是,由於新加入的日本企業、相較於其他美國供應商而言,缺乏製造此類戰機的經驗,需要額外學習才導致成本上漲。防衛省則是強調,讓日本本土企業參與F-35戰機生產鏈,能讓商家快速成長,並在戰機一塊協助該國未來的研發計畫。

可看在檢查院人員眼中,卻仍舊要求政府和防衛省,應盡速展開與美方的新一輪談判,嘗試降低相關成本開銷,將國家經費用在刀口上。

延伸閱讀:【2中隊規模】預計2020元旦提交需求 印尼空軍確將增購F-16V戰機

延伸閱讀:搭載F-35B、耗資24億美元 美軍新「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完成驗收測試

★快加入 《上報》 好友!看更多深度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