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股研究報告】Lululemon成長潛力驚人,預期五年內營收再度翻倍!

CMoney

發布於 2022年07月19日01:47 • 林君翰 Hank
【美股研究報告】Lululemon成長潛力驚人,預期五年內營收再度翻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Lululemon財報季度、年度表達方式:FY22Q1:2022年2~4月、FY22Q2:2022年5~7月、FY22Q3:2022年8~10月、FY22Q4:2022年11月~2023年1月。

Lululemon為全球知名瑜珈服品牌

Lululemon(美股代號:LULU) 為全球知名運動品牌,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由於市面上主要運動品牌如Nike(美股代號:NKE)、Adidas(美股ADR代號:ADDYY)、Under Armour(美股代號:UA、UAA)主要客群為男性,Lululemon創立初期選擇從中高階女性瑜珈服這個相對較小的利基市場切入,明確的定位讓其順利打下品牌基礎,其後也陸續擴增產品圈至男性瑜珈、健身等領域,FY2021年Lululemon部門營收分布為公司直營店45%、D2C(Direct to Customer, 廠商在研發產品後,不透過第三方平台,直接將產品從官網送至消費者處)44%、其它11%;若以銷售地區分類則以北美市場佔85%為大宗,其餘地區15%。

Lululemon以公司直營店及D2C業務為主

資料來源:Lululemon

和傳統運動品牌不同,Lululemon與當地KOL合作達成品牌宣傳效果

不同於傳統運動品牌,Lululemon起初並沒有砸大錢與知名運動明星簽下代言合約;相反的,Lululemon會和門市所在地附近的瑜珈、健身教練合作,透過提供免費試用的機會,讓他們對潛在客群宣傳自家產品,從而達到扮演當地KOL(意見領袖)的效果。而這些門市大使和其他運動品牌旗下的品牌大使仍有著明顯的不同,門市大使的影響力僅限於當地,和品牌大使動輒全國、甚至全球的知名度相差甚遠,因此Lululemon必須在每個門市附近都安插足夠數量的門市大使才能享有一定程度的宣傳效果;且因僅需提供商品試穿,此模式對創立初期的Lululemon可說是零成本的宣傳方案,成功地為品牌打開知名度並被沿用至今。

經營策略南轅北轍,Lululemon逐漸拉開與Under Armour的差距

雖然Lululemon和Under Armour主打的產品類型稍有出入,但由於同為創立時間不到30年的年輕運動品牌,兩者仍時常被拿來做比較。有趣的是,兩者在經營策略上卻是完全的南轅北轍。首先Under Armour曾經為了追求銷量加開許多銷售通路,其中包含逢年過節就會舉辦促銷活動的傳統百貨及零售店,導致其餘通路被迫一起削價競爭,最終重創Under Armour品牌價值;而Lululemon則一路堅持自家產品只能在直營門市或電商通路銷售,維持品牌價值,確保不會因第三方降價而壓低獲利;在目前多數品牌皆在追求提高D2C商業模式比重的趨勢下,Lululemon在FY2021年D2C營收占比高達44%,顯示Lululemon先前經營方針完全正確,且領先整個產業一大步。其次,2016年起市面上掀起一波運動休閒化風潮,相對於Under Armour不願轉型、堅持生產具專業機能的產品,Lululemon產品原先即是瞄準同時追求美感與功能性的女性客群,因此幾乎可說是無痛接軌,成為此波浪潮下的最大受益者。在兩次經營策略的選擇上,Lululemon皆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相反的Under Armour卻兩次全錯,此消彼漲下,2017年起Lululemon營收年成長幅度開始超越Under Armour,近十年股價報酬率也由Lululemon遙遙領先。

Lululemon營收成長率自2017年起超越Under Armour

資料來源:Seeking Alpha

完整研究報告,請至美股放大鏡:【美股研究報告】Lululemon成長潛力驚人,預期五年內營收再度翻倍! 繼續閱讀

更多美股及時新聞、產業動態、個股研究報告,請關注我們的全新網站 : 美股放大鏡 MAGNIFIER

點開加入CMoney理財寶LINE官方帳號,一天一篇理財好文,投資自己的腦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