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踏入工業時代以來,對於地球資源的索求急遽增加,成為天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重大威脅,最新的調查報告更顯示,在過去50年之間,地表上已有73%的野生動物消失,被科學家形容是「災難性」的發展,凸顯出維護環境的迫切性。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近日發布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The Living Planet Report),根據其長期追蹤逾5000種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爬行類動物以及魚類物種族群數量的結果發現,在1970年至2020年的50年之內,地球野生動物數量減少了73%,無疑是「災難性」(catastrophic)的滅絕。
該基金會英國分布負責人史蒂爾(Tanya Steele)表示,野生動物的大量消失,「使許多生態系統的存續命懸一線」,且包括從亞馬遜雨林、大堡礁等重要生物棲息地也都正在面臨「危急存亡的轉捩點」。
在許多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物種滅絕紀錄之中,包括了亞馬遜雨林地區的粉紅海豚(亞馬遜江豚),該物種有大約60%的個體因為包括水源汙染、採礦以及戰亂等人類所引起的環境變化而消失;但在此同時,科學家也發現在東非維龍加火山帶(Virunga Mountains)的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群體規模在2010年至2016年之間,出現3%的成長。
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少部分野生動物族群的成長,並無法令人對整體生態發展的前景樂觀,因為幾乎所有的野生物種數量都呈現大幅減少的趨勢;。英國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生態學教授奧立佛(Tom Oliver)表示,若野生動物統計資料,與包括昆蟲數量在內的其他統計資料疊加統整,可對地球生態形成更全面性的認識,並且明確看出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崩解之中。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計畫經理馬柯妮(Valentina Marconi)則認為,大自然目前正處在「危險狀態」之下,但世界各國領袖若能緊急展開集體行動,「我們仍有機會能夠逆轉情勢」。目前全球約有200個國家在2022年達成了基於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的協議,致力維護地表環境,並且同意在2030年時,達成將地表30%面積劃設為大自然保留區的目標。
留言 2
秋月
有嗎,我姐家猴子山羌山豬變多,尤其是喉子很討人厭,,木瓜橘子桃子都被弄了一地
10月10日17:28
Tien
AI會解決,別大驚小怪
10月11日07:0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