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已經很累很苦,但許多人仍然喜歡聽悲傷的音樂,尤其在遇上逆境的時候,比起熱鬧歡娛地強顏歡笑、轉換心情,來首哀歌,反而讓人不覺地平復許多。然據過往的心理學研究顯示,這並非單單出於個人偏好,悲傷的音樂也不僅是哀人限定,而是作為日常的一部分,時時都能在生活中扮演著擁有三種能力的正向角色:
1.讓我們同在一起
聆聽悲傷音樂,可以建立一種同理感、相連感,減輕孤寂,雖然音樂或歌曲呈現著悲傷情緒,卻能讓聽者知道自己的感覺是普遍的,從而得到平靜與舒緩,有鎮定人心的效果。
有研究顯示,悲傷音樂除了可以提供慰藉、有助於情緒封閉與情緒調整、表達感覺、促進與作曲家和其他聽者的情感連結。這種共感能讓人不孤單,覺得自己的苦痛,也是人類廣大經驗的一部分。還能讓人有機會走進內心、探索並了解自己的情緒,對具高度同理心者尤然。
2.助你走過幽谷
遇到困境而深感難過時,聽悲傷的音樂,不僅不會更難受,反而有助於走出傷痛。
2016年的一分研究認為,悲傷音樂透過提供負面情緒宣洩的管道、健康的應對機制,成為聽者調整心情的工具。它可以讓人安心地釋放情緒、為壓抑的痛苦找到出口;並可幫助聽者了解與表達自己的情緒、鼓勵自我反省、思考個人經驗與感受的意義。特別益於心理健康者處理悲傷情緒,在沒有「那麼健康」的人身上,則會收到混合的效果。
不過也有另須注意的例外:2019年發表於《Psychology of Music》的研究指出,患憂鬱、自卑,和有沉思傾向的青少年,聽悲傷音樂可能會加重病情,尤其是在他們正身陷負面情緒時。在該研究近1700名參與者中,約有17%表示比同儕更感悲傷。
3.美感體驗
悲傷的音樂可以引起一部分人哀傷的深度美感體驗,像是莊嚴的平靜感,不過這種情感當然也可能是苦樂參半的。在聽者不感覺受到威脅的程度之內,它除了能帶來美學上的享受,就心理層面而言,透過召喚懷舊感與過往回憶,也有整頓心情、喚起同理心的效果。
研究指出,受試者在線上調查裡反映,自己最常在聽悲傷音樂時獲得美感體驗的狀況有四:當音樂誘發想像時、有助於調適情緒時、喚起同理心時、提供無償的安全感時。
這種音樂首先引發的是懷舊感,而不是悲傷——同理心強、情緒穩定性較低的人更傾向於欣賞到這個層面——它有多重的情感層次,開啟聽者欣賞的深度,且常促使他們靜思、探索自身情感的細微之處。
原文出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