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我的學習不一樣 自學&實驗教育|華視新聞雜誌

華視新聞

更新於 2023年11月06日03:12 • 發布於 2023年11月04日15:00 • 華視

您有聽過「實驗教育」嗎?這是一種跳脫現有教育體制,不受國家課綱侷限的學習模式,儘管在台灣還不算普及,但根據統計,111學年,全台實驗教育學生總數,已經有大約2.4萬人。想實踐這樣的「烏托邦」教育理念,成本很高,父母也得付出加倍的心力,像是四歲的笑笑,幼兒教育由媽媽自己當老師,堅定走上自學之路;而今年相當於國小四年級的威達,同樣不上學,由媽媽安排各種課程,讓他能發展興趣和才能。究竟實驗教育能帶給孩子什麼?選擇體制外的學生能走出什麼樣的一條路?來看我們的報導。

穿上圍裙準備大展身手,4歲的笑笑,今天有一個超級任務。烘焙老師說:「你幫我用攪拌器,然後把蛋攪勻。」不管是過篩麵粉攪拌麵糊,還是打發奶油,都難不倒她,雖然動作不算熟練,但老師的指令,總是很快就能理解。

自學生蔡語晨(笑笑)VS.烘焙老師說:「(這樣子抹嗎),對,那你先幫我把一片放上來。」當然偶爾還是會有小意外發生。自學生蔡語晨(笑笑)說:「用到手上的要怎麼辦,我覺得吃掉比較沒有浪費。」

這一天是爺爺的生日,笑笑要送上親手做的蛋糕,幫爺爺慶生。自學生蔡語晨(笑笑)說:「爺爺我做蛋糕來給你了,」但笑笑會做的可不只這些,回到家,今天的晚餐她也是總舖師。記者黃筠婷VS.自學生蔡語晨(笑笑)說:「你有覺得很難嗎,還是一點都不難,(一點都不難,超簡單超好玩)。」

家長湯欣瑗說:「她其實滿超齡的,我們就不要講學習方面,就是光是生活跟思想,她已經超越了現在,甚至是大班的學生了,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從日常看出孩子的獨特,讓爸媽對笑笑的教育,有了不同想法。湯欣瑗說:「今年年初的時候有在看學校,剛好看完學校隔兩天,在網路上發現了有自學這回事,我們就立刻跟先生討論我們理想的教育方式,我覺得也比較適合她。我們就決定,我們就走這條路,不去學校了。」

當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時候,大自然就是笑笑的教室,而生活則是她的課程。蔡語晨(笑笑)說:「想自學,因為我覺得自學比較好玩。」湯欣瑗說:「我希望她可以在自學這條路上,早一點認識她自己,然後早一點去發揮她自己的價值。」

孩子學齡前,就已經堅定走上自學這條路,媽媽的目標很明確。湯欣瑗說:「我自己理想的目標是到高中,如果說她這當中,她覺得她想要到體制內,我覺得也沒問題就尊重她。我想要她做到是,她可以明白自己的選擇在哪裡,她就不會在體制內,走了可能10幾年出來說,媽媽我不知道我要幹嘛,你覺得我要選什麽科系。」

同樣是平日早晨的上課時間,不在教室裡頭的,還有今年小學四年級的威達。家長魏良羽說:「我們現在要去看一下那個蓮花池,因為剛好自然課的四年級上學期,有講到蓮花講到水生植物,我們這邊是一個埤塘公園,是一個很好走出來看這些真正的東西。」

魏良羽說:「走讀是把你課本上的知識,變成一個你親身的體驗就對了,因為課本上東西,有時候看起來其實滿無聊的,但是透過你親身的體驗,才會覺得說原來是這樣。」

魏良羽說:「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自學的好處。」對於威達的教育,媽媽親力親為,起因來自於孩子的與眾不同。魏良羽說:「念幼稚園的時候,第一天園長說,你的小孩子好像有點問題,最好帶去檢查一下。我們很震驚啊,因為他從小到大,我都覺得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孩,怎麽會得到這種評論,評估了以後,(醫生)他就說你的小孩,有可能是亞斯伯格症,但是還是要觀察一下。」

原本尋求的體制內教育並不適合孩子,踏出框架後,反而發現孩子的過人之處。魏良羽說:「Willy可能3歲的時候,我發現他好像跟其他小孩子不太一樣,因為他數學真的太特別太突出了,他已經對微積分很有興趣。」

才小學四年級的威達,數學程度已經是國中等級, 甚至從牙牙學語 , 一開口就讓媽媽驚豔 。家長魏良羽說:「開始講話時候就真的都講英文,一開始他講有些話,我以為他是講客家話嗎,因為保母是客家人。」

自學生邱威達說:「OK,冰島(Iceland),愛爾蘭(reland),英國(The United Kingdom),義大利(Italy),法國(France)跟西班牙(Spain),葡萄牙(Portugal)。」

魏良羽說:「你說環境應該算是有,因為從小就聽兒歌,我們聽那些童謠就是國外的兒歌,也會看英文繪本。」魏良羽說:「他的強弱項太明顯了,他不是一個每一項都很平均的小孩,他有的強的非常強,像體能就非常弱弱到太弱,變成說很難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團體。」

從此之後,媽媽擔起威達的教育大任,四處尋找課程,讓他能盡情發展興趣揮灑才能。邱威達說:「感覺比學校輕鬆一點,行程也更彈性。」 沒有考試,學風自由 , 自擬課程不受國家課綱規範 ,台灣有越來越多家長,選擇這樣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實驗教育。

記者黃筠婷說:「目前國內的實驗教育,可以分為學校型態、公辦民營以及非學校型態這3種。111學年實驗教育學生總數,已經來到2.4萬人,5學年之間增加了0.9倍,其中非學校型態(含自學)的學生總數,來到了超過1萬人,當中又以國小的人數最多。」

無界塾創辦人葉丙成說:「現在為什麽越來越多家長會選擇實驗教育,我覺得一個關鍵是在於,很多的家長現在自己身處在這個世界,現在這個世界這個職場產業,變化非常非常地劇烈。所以很多的家長越來越理解,好像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不是考試的分數,讓孩子能夠在他也認同的關鍵能力上被培養。而不是國中3年、高中3年,6年生命的時間,都全部都花在準備考試,練習考試上面。」

創辦實驗教育機構 , 無界塾的學者葉丙成認為 , 傳統以成績決定一切的思維 , 已經不再是家長們的共識 , 因此 實驗教育機構 , 就是要打破分數框架 。

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劉慧梅說:「在體制內,我們會透過不斷不斷的分數,呈現這個孩子是否有學好。可是在實驗教育,這樣的一個面向當中,我們是透過質性化的描述,來說明這個孩子的能力到哪裡。」

記者黃筠婷VS.實驗教育機構學生莊悅齊(Ona)說:「(Ona你今年幾歲),8歲,(你原本在哪裡上學),麗湖國小,(那你為什麼會來這邊),因為爸爸覺得壓力太大了,然後功課很多,以前考試寫功課會覺得很累。」

家長莊家峻說:「太辛苦了,就是一直寫功課一直寫功課一直寫功課,你就會覺得小學生的生活,好像不應該是這樣。」

今年小學二年級的Ona,從台北市的國小,轉學來到這已經一段時間,現在適應良好,也開始享受校園時光。莊家峻說:「可以感受到她是喜歡來學校這件事情的,這個跟我的童年好像就有點反差,至少我看到是滿開心的。」

隔壁班的一年級學弟Christopher,同樣是愛上上學的孩子之一。家長李芝儀說:「早上鬧鐘一響,他就自己起來了,20分鐘內他可以梳洗好,吃完早餐然後出門。他很喜歡來上學,他每天都說他很快樂,沒有考試也沒有作業,對所以他書包裡面背著,就是他的運動服體育服,便當盒跟水壺。」

走出傳統學校的教育體制,家長看見孩子更多可能。李芝儀說:「他為了找WHO這個字翻了一本書,前前後後他讀書的時間,大概花了兩個小時。然後我說,你剛剛那個字會拼了嗎,他就回去看,他再把WHO再寫下來。因為他有這樣的時間,所以他可以有這樣的過程去學習,可是如果一般體制下的學校,小朋友問這個字,因為沒有時間,被作業壓著被考試壓著,就會直接跟他說答案了。」

讓孩子自我探索,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建構教育烏托邦並不容易。

葉丙成說:「選擇自學的家庭,任何一個爸爸媽媽,他不是這樣專業的時候,他沒有辦法所有的科目都自己教,所以很多科目會找不同老師教。這時候就會有一個挑戰,因為每個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學不見得一樣,這個在孩子身上,就會出現很多的矛盾跟衝突。實驗教育機構已經多到一個程度,我覺得大家開始要好好地來檢視,哪些實驗教育機構,是真的有好好在教孩子,或者是有一些實驗教育機構,是不是它是掛羊頭賣狗肉,講得好像要讓孩子有更多的探索,但實際上它其實是更高壓,花更多的時間在準備考試。」

走出體制外,家長就得自己當守門員,花費時間心力不在話下。此外,目前台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國中和國小政府都沒有補助,只有高中生,一學期大約補助2.4到3.5萬元, 因此1年動輒10到50多萬的學費 ,都得由家長埋單 投入高昂成本 。

莊家峻說:「我覺得做父母,應該不太會去討論成本這件事情,成本在父母親的眼裡,本來就不是一個,她(孩子)是一個永遠的投資。」家長李芝儀說:「去體制內的學校,被名次追著跑,這些壓力我們就會覺得說不夠。每天都說小朋友學得不夠,因為他第幾名第幾名,那不夠怎麽辦,我們就補習,補習也是一筆費用。」

不少家長培育孩子不計成本,但回歸現實面還有升學問題,現行國內實驗教育僅到高中,大學以後如何銜接,體制內外轉換也得事先規劃。

葉丙成說:「像政府有一個計畫我覺得滿好,叫青年領航計畫。讓18歲的孩子,可以不見得要先去念大學,可以先去工作,不少的大學科系的名額,是只有給這種工作過兩年回來的人,才可以申請的。另外一條路就是直接申請大學,有國內的大學跟國外的大學,國內的大學,目前大多數的實驗教育學生,都會選擇所謂的特殊選才。政府授權大學科系,可以有部分的名額自己決定,完全不看學測成績,只看這個孩子在過去這3年,他研究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專業,有什麼樣的特別能力。(2022年)全台灣1700多個名額,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量。」

養成未來關鍵能力,哪一種教育才是最佳解方,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劉慧梅說:「實驗教育,是給家長跟孩子,另一個教育的選擇機會。永遠都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那個孩子說我學會了,那個方法就是最好的。」

如何讓孩子,在漫長的學習路上快樂成長,或許對所有父母來說,才是唯一期盼。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延伸閱讀】
◆ 家長騎車載童風險高!國小以下車禍 機車死傷達82%
◆ 女學生踹老師引譁然 校方:已請老師驗傷並及時給予安撫

加入華視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