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經歷連年下跌,曾經的「買房不敗」神話是否出現改變?TVBS新聞合作夥伴、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記者走訪大陸多個城市發現,年輕人開始重新擁抱1980年代,大陸出現自由買賣商品房之前的租屋模式。他們會先在大城市租屋工作,等結婚需要婚房時,再去比較便宜的蛋白區或者二、三線中小型城市買房。這些中小型城市也在當前房市低迷的情況下,卯足全力,不但推出「買房送免費地鐵」吸引年輕人,更用「舊屋換新屋」與「異地換房」,來吸引大城市內擁有房產的退休銀髮族,到當地養老。人們對房屋的想像正逐漸轉變。
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市場,在疫情後泡沫破裂以來,房價便持續走跌。官方公布的房價指數顯示,去年已經跌到2019年同期水準。
對於2018年入市買房的哈爾濱計程車司機趙先生來說,錯過了在房價高點時出手的機會,如今只能期盼這個投資不要砸在自己手裡。
哈爾濱計程車司機 趙先生:「(20)19年賣的話,能掙一倍,4千買的(可以)賣了8千,現在就不行了。買房的原來想炒房的,現在都不買了。」
過去房地產市場火熱期間,買房子幾乎穩賺不賠,大陸民眾紛紛把把對手中資產投入買房,甚至借錢來買房。
這不僅讓房地產產業成為中國GDP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比達三成,更導致老百姓的資產,高達7成都壓在房子上,銀行貸款更有4分之1都屬於房貸。
如今房價下跌,等於資產大幅縮水,這讓數十年來人民所相信的「買房不敗」神話,逐漸被打破。
哈爾濱年輕人:「其實你這個,租房子住,現在也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沒有必要非要執著於,非要去買一套房子。我覺得可能有些人覺得是,一套房子相當於一份執著。我覺得放下執著,多體驗體驗其他事情,我覺得可能會更好一些。」
尤其對年輕一代來說,不但剛出社會,就得面對新鮮人薪資絕對無法負擔得起的高房價,再加上當前因為經濟放緩所產生的薪資停滯問題,這讓他們加倍質疑「買房不敗」的說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周娜(Zhou Na):「尤其是在疫情後,大多數城市的房價持續下跌,房屋似乎不再是他們保障家庭財富的好工具,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
中國大陸在1980年代,出現容許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商品房之前,城市居民的住房,主要仰賴工作單位的分配,或者少部分的租用。
如今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也重新回到租房選擇。等到結婚需要買婚房時,就改在大城市周圍的蛋白區,甚至二、三線城市買房,透過高鐵等交通工具通勤,或者繼續在大城市租房工作,但放假時回到購買的自宅休息。
CNA記者:「我與年輕人交談時發現,他們對租房或甚至在鄉村地區購買便宜且較小的房屋,保持更開放的態度。他們會利用像高鐵這樣的交通工具外出,包括遊玩或賺錢,之後再回到這些鄉村地區的家中。」
不少二、三線城市看到這樣的需求,也積極推出新政策來吸引年輕人落地居住。例如廣西南寧就有建商積極向東北地區的城市年輕人招手,推出「買房送工作」,甚至「買房送十年免費地鐵」等銷售方案。
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吳桂英:「這些二線和三線城市,事實上正在激烈競爭,特別是吸引特定年輕一代的注意。因為所有這些地方政府都需要勞動力,需要年輕人口。這不僅是為了讓他們購買房屋,還是為了能貢獻GDP與稅款。」
二、三線城市不僅要爭取年輕人來買房子與工作,同時也鎖定已經有房產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希望讓這些退休長輩能夠選擇在當地養老。
無錫居民:「我們沒有上海啊,北京,人那麼多。我們說起來,比較休閒的那一種,不會是很忙啊,像我們老年人,基本上到一定年紀,就是休閒了,玩了。」
例如上海附近的中小型城市無錫,就推出「房屋舊換新」政策,讓民眾拿屋齡比較舊的房子,換成這種坐落於新開發的科技園區內,周邊醫院、學校配套完整的新豪宅。而且可以接受兩三套舊屋換一套新豪宅,也能接受上海等大城市異地換屋。
無錫房地產業者:「截止到目前,參與以舊換新的以無錫本地為主,可能佔到60%、70%左右。然後可能有20%到30%是我們長三角周邊城市的意向置換群體,比如說南京、上海、蘇州、常州等等。」
二、三線城市大力吸引年輕人甚至銀髮族進駐,雖然有助於在地發展,但此同時,也可能讓年輕人安於在小城市裡「躺平」,造成人力資源的分散與浪費,對於拉抬內需市場也沒有太大助益。
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吳桂英:「如果他(年輕人)在大城市真的看不到好的就業機會,那麼搬到住房成本和生活成本最低的地方是理性的選擇。但是,這是否會大規模發生呢?我確信這是中國政府會非常密切關注的事情,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浪費。」
儘管北京當局不希望出現大規模的人力資源浪費,但最新的2月份16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卻再度攀升到16.9%,比1月提高0.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上升。對於當前正面臨劇烈轉變的房地產市場,以及疲軟的經濟景況,恐怕都不是太好的消息。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