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最厲害的翹班,其實是無比精準的上班!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5月23日04:33 • 發布於 05月15日01: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最厲害的翹班,其實是無比精準的上班!

文/Jeff C.

完全不抽菸的我,在日本工作了半年後,跑到便利商店買了一包香菸跟打火機。

這一切的源頭,要從陽光明媚的春天說起。日本進入每年新的會計、預算年度後,工作量開始直線暴增,在每天都累到覺得靈魂被掏空,甚至害怕一恍神就會猝死在辦公室後,我開始暗暗觀察身邊的日本同事,想知道大和民族到底是吃了哪個牌子的維他命,竟然能在這種殺人工作行程中保持神智清醒?

暗暗注意了幾天,發現除了喝咖啡提神外,觸目可及的同事都是一早到公司,正常的工作、開會,一路緊盯螢幕,等到街上每半小時才能看見一輛夜車疾駛而過後,才慢吞吞地準備下班。平常他們頂多偶爾消失一下去抽菸,其他時間與我並無二致,坐在位置上打電腦;社畜的肌肉記憶非常頑固,手只能用來打字,連抬起來伸展都不曾發生。

等等,偶爾消失一下去抽菸,說起來距離我兩點鐘方向的小林先生與九點鐘方向的大野先生已經消失半小時了。過沒多久,我身後的宮崎先生也起身離開辦公室,差不多二十分鐘後才姍姍回到座位。人來來去去,數了幾個出去又回來的身影,我終於來到破案的臨界點,從同事離開辦公室去抽菸的畫面中領悟出了一個道理:只要去抽菸,就可以離開辦公室休息至少二十分鐘。

簡直天啟,就是靈光乍現,牛頓被蘋果敲到頭的剎那,想到後我立刻二話不說,跑去便利商店買菸。當然,我沒有蠢到就此開始吞雲吐霧,只是每當辦公室快待不下去,再待一秒就要爆炸時;或是開會日本人又開始給我耍蠢,我就會立刻拿出香菸,很帥氣地跟大家說:「不好意思,我要去抽根菸。」然後立刻離開大樓,找一張椅子坐下開始狂滑手機,或是看著天空發呆。

太機智了我。

日本只要進入忙季,工作常是加班到夜深人靜也才只做了一半,連續幾日身心緊繃得讓人只想去醫院打點滴休息,不確定這是否就是日本公司都設有放床的醫護室的原因,要不是申請去醫護室都要通知主管,我會直接安排一個小時的會議,進去裡面大睡一場。

在日本工作的累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量,最令人身心俱疲的是要參與直到海枯石爛都毫無結論的會議,以及習慣日本人如等待滴水穿石般的工作效率。

日本是一個無法不按照既定流程工作的地方,即使從開始到達成目的有更快的捷徑,日本人也一定要照著過去傳承下來的方式,按部就班地緩慢進行,令人極度惱火。更可怕的是,最成功的案例往往是發生在經濟最好的年代,而那已經是數十年前,每當主管丟出案例要我參考照著做,一看發現上面日期寫著昭和時,只想請日本人不要鬧了,我們賣的不是古法精釀的醬油而是金融商品,就算歐洲人再熱愛歷史,也無法理解我為何提供三十年前的參考資料。

因為被工作持續轟炸卻又毫無進展,我一直思考各種方法逃離工作。

想到香菸遁之前一直都是使用廁所遁,把每個小號上成大號,打死不用小便斗。一進到廁所隔間令人異常地感到安心,偶而傳來的沖水聲像是拍打避風港灣的浪花,坐在馬桶蓋上玩手機發呆,有種守望大海的寧靜。然而,用廁所逃避工作幾週後,實在擔心獲得心靈平靜之餘也得到了痔瘡,幸好最終領悟了假抽菸這招,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關於加班這件事,其實合約規定的下班時間是下午五點,然而就像結婚時的誓詞,天花亂墜講一堆什麼「愛你一生一世」、「生老病死,至死不渝」,各種讓人淚流滿面的承諾一樣。

全部都是假的。日本公司最想做的是每個員工發一個睡袋住在公司,日出而作,日落繼續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做到死為止。

你試試看每天下午四點五十開始收東西,五點準從丸之內辦公室離開,經過老闆辦公室的時候說一聲:「お先に~」(我先走溜~),要是老闆還慈眉善目、滿臉笑容地目送著你離開,一臉完全不在意的話,那乾脆走進辦公室,從他皮夾拿出十萬日圓後再走;反正他明顯把你當做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不如順便要點零用錢。

當然,老闆不爽員工也可以裝死,法治社會下老闆也不能把部下吊起來打,但是他可以扣你當年的績效獎金。投資銀行員工薪資結構是一半底薪、一半獎金,獎金的比例還可能更高。每年最大的噩夢就是當年獎金少拿,已經整年都沒好好睡覺了,只盼望發獎金當日,一起床手機顯示已入帳一千萬日圓,少一毛都有想毀滅世界的衝動。

因為害怕不加班會反映在年底考核上,每個人都卯起來加班,一種較勁的感覺,人人都是戲精。我座位附近的同事裝菁英銀行家裝得很徹底,西裝筆挺,皺著眉頭緊盯手機,一臉正為金融市場震盪或客戶要求而愁眉不展。但如果你仔細看他手機螢幕的畫面,實際上老闆沒注意時都在抓寶可夢,正往寶可夢大師的道路邁進。

每個公司基本上都會有這種人,在那邊給我裝忙,加班到超晚,莫名給人壓力。就像是求學階段班上都會有一兩個神經病,會在老師忘記小考、報告這種應該普天同慶的時刻舉手:「老師,你忘記下週要小考!」每次聽到我都震驚得說不出話,這種人就應該全部被打包送到火星,不要留在地球害人了好嗎?

最恐怖是我之前讀的大學,這種人根本成群結隊,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還覺得自己沒錯,一臉「不考試、不做報告,那你來上課幹嘛?」真的快被氣瘋,死亡筆記本到底在哪?拿到立刻寫下他們的名字,旁邊加註:「考試考到暴斃為止」。

總之,同儕壓力會讓你不得不加班。當然,我相信這世界上也是有很好的上司,會害怕員工太累而希望大家提早走。然而跨國企業的問題,就是你會在東京有一個上司,但同個部門還有另一個亞洲區負責人,德國那裡可能還有全球負責人。總會有一個瘋子從德國打越洋電話找你,要是沒接到就開始火力全開的胡鬧,完全不管德國跟東京時差七個小時,所以你就要為了一個瘋子而加班,一種在精神病院當看護的感覺。

這時候你只能演得比別人更大力。

把所有可以在下午六點前處理的信都設定在凌晨兩點寄出;每天中餐及晚餐都要在公開行程表上顯示外出,營造出隨時都在與客戶見面或與同業交流的假象;所有擺在桌上的文件都要畫線、筆記,並貼上超過五個索引標籤。最後最重要的是,要不經意地巧遇大主管,一週至少一次,不管是搭電梯、買咖啡或是上廁所,只要遇到了,就必須達成三個目標:關心他,讚美他,告訴他。

先關心他的生活,並從對話中找到讚美他的機會,再見縫插針地告訴他,最近自己做了什麼。

人生最怕已經掏心掏肺,卻沒有人知道。無關算計,只是不想總是對著空氣毛遂自薦,卻沒人聽到內容,彷彿精神病患在偌大的空間中不知所云地喁喁自語。

在連續兩年績效都被打優等後,我終於迎來了新的領悟:最厲害的翹班,其實是無比精準的上班。一開始我以為的翹班,是上廁所的時候偷懶五分鐘,並漸漸學會用各種方式,例如假裝下樓抽菸,拉長休息的時間。但這些不過是在快要昏厥的工作馬拉松中,加了兩口喘氣的空間,一點也無法解決任何事情,工作同樣令人窒息,還得提心吊膽地避免被人發現自己沒在工作。

真正的翹班大師,只是做了分內的事,卻讓老闆以為他一肩扛起了整個部門;即使是微小的貢獻,也要有技巧地用最大聲的擴音器在老闆耳邊吼上幾次,確定他真的記下來了。

工作中的很多痛苦,從來都不是逃避就能獲得緩解;當你自以為脫離了眼前的辛苦,下一波的磨難還是會尾隨而來,只有知道如何精準工作的人會得到最多。所有的資源,甚至連休息的機會,都是準備給別人眼中的強者。

工作就像人生:不是消極地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在知道自己不論如何都會被大雨浸濕的狀況下,學會在雨中跳舞。

※ 本文摘自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原篇名為〈翹班的精準度〉,立即前往試讀►►►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 Jeff C.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