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林俞歡
影像: 林俞歡
更多FLAT43最新文章內容,請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位於長安東路上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這棟四層樓的建築佇立在人潮人往的台北市街頭。傳承紙文化近 30 年,長春棉紙廠老闆陳樹火的女兒陳瑞惠對紙文化有更多元的想像。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走幾步距離的一處空間原是舊紙廠,陳瑞惠打造出「鳳嬌催化室 FENKO」期望這裡有更多型態的可能性,可以是對材質的延伸應用,也能是各種將紙更加立體化的概念展演。紙張是一個紀錄書寫重要的存在,但紙張有更多的可能性。
「麥子不死,種子無以新生:樹皮腐草轉化為紙。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中國文明的新里程碑,看到物質不滅、精神不死的驗證,也看到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誕生。」這是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簡短卻富有精神價值的話語。
閑情有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在這個世代我們累積了咖啡文化的底蘊,ZABU 的咖啡師藍大為(Blue)認為咖啡也能有自己的「咖啡道」。藍大為煮了近 20 年的咖啡,他將咖啡帶給他的反思轉化為藝術呈現給大眾;如同樹火期待將紙成為創意催化的場域,這樣不謀而和的理念串起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與 ZABU 共同策劃一場名為「紙心」的跨界合作實驗展演計畫。
「紙心 」在多年的咖啡經驗中,尋求一種解脫,而那種解脫,指的是一種非資本主義,烏托邦的感受,向內尋求一種「禪」的境界。在新的體驗型 ZÁBU ,他們研發出了自己的咖啡形式表現,這次在台灣唯一紙博物館「樹火紙博物館」的演出,邀請了水晶缽療癒師「愛希老師」、台灣資深電子環境音樂實踐品牌「本源共振」合作。從一樓觀看造紙的過程後,再緩慢的走進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二樓空間,只有微弱光源的場域入口,由頌缽療音師愛希幫每個人使用鼠尾草煙霧淨化,席地而坐開始了一場可以讓人靜下心,遊魂遊走於咖啡的意與境的夜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