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人老實說:大阪生活,真的有那麼好嗎?

換日線

更新於 08月06日08:23 • 發布於 07月24日07:31 • 宋杰/杰論日本
台灣人老實說:大阪生活,真的有那麼好嗎?
台灣人老實說:大阪生活,真的有那麼好嗎?

上圖為御堂筋等主要道路在內的大阪夜景。 Photo Credit:宋杰  提供

來到大阪之後,起初我常收到台灣朋友的關心,問我:「生活還習慣嗎?」我通常會半開玩笑地回答:「從來沒那麼習慣過。」

我在這裡認識的一位中國同學,據說每個月都要去心齋橋的「海底撈」吃火鍋,或許是他懷念故鄉的一種儀式。相比之下,儘管我對故鄉也心存感激、儘管我對大阪的喜愛遠遠稱不上熱情、儘管我每幾個月會到南森町的小店買杯豆漿來配蛋餅,但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我的確沒那麼懷念台灣。

我一直都偏好人少、安靜的地方,但又貪戀著大城市的便利與文化資本,流連於咖啡館、喫茶店、看電影、逛書店。在這方面,台北並沒有虧待我,但對於一些在市容上更為挑剔的群體來說,故鄉的環境確實較難以培養審美。除此之外,就連在台中和台北這樣的大都市,我也幾乎從未走完一條完整的騎樓,甚至還曾被「人行道上」迎面而來的機車差點撞上。諸如此類的情況,在許多微妙的地方困擾著我。

偶爾我也會想到,究竟是自己太過天真,還是台灣人的耐受力特別強?很巧的是,最近剛好看到幾則與大阪居住狀況有關的新聞,令我再度想起搬來之初的心情和疑問。

大阪是全球最宜居的亞洲城市?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的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每年都會根據健康照護、文化與環境、教育資源、政治穩定性和基礎建設等 5 項指標,評比全球 173 座城市的生活條件。

在今(2024)年 6 月剛發布的「2024 全球宜居城市評比」報告中,大阪是唯一進入世界前十名的亞洲城市,在清一色以北美、西歐、紐澳的中小型城市為主的榜單中,這樣一個怪物級的東亞大都會橫空出世,可謂獨樹一格的亮眼存在,同時也折射出日本一貫「在東方代表西方、在西方代表東方」的國族特質。

大阪知名景點通天閣。圖/Pinglabel@Shutterstock

如此傲人的數據,可能有人懷疑只是單純的運氣。實際上,大阪在 2018 年首度進榜時,即以一鳴驚人之姿空降第三名,僅次於維也納和墨爾本,不僅讓當年位居第七名的首都東京望其項背,其後至今的 7 年來也從未掉出榜單前十名,連一開始還會大驚小怪的大阪人,最近也慢慢不怎麼驚訝了。順帶一提,今年台灣有 3 座城市納入評比,台北、高雄、台中分別排在第 66、72、74 名,宜居程度亦屬全球前段班。

部落客所說的「居住正義」,符合現實嗎?

無獨有偶,就在今年 5 月,日本最大房地產顧問機構「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發布的「國際不動產價格租金指數」指出,東京和大阪住宅大樓價格持續上漲,成為全球主要城市中漲幅最高的城市。這也是自 2010 年開始調查以來,東京、大阪兩座城市首次同時位居榜首,漲幅超車新加坡、雪梨、台北、紐約、首爾、吉隆坡、曼谷、雅加達、胡志明、倫敦、北京、上海及香港。

此外,根據日本不動產巨擘「三菱地所」統計,關西地區的經濟重鎮大阪,在市中心的梅田、淀屋橋、本町等地,許多大規模辦公區開發計畫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預估今年的新增供應量將創下歷史新高。

大阪梅田站是世界第四大車站。圖/sk sook@Shutterstock

除了這些專業機構發布的報告,最近在台灣網路上關心日本的圈子裡,也有一件跟大阪息息相關的新聞蔚為話題:一位部落客在臉書粉專「小湯Tommyの日本生活」分享日本購屋經驗,說他只用新台幣 300 多萬元,就在大阪買了一套有露天庭院和室內車庫的房子,地點距離車站也很近,並認為這才是所謂的「居住正義」。

此貼文迅速引發一票網友熱議和論戰,支持者紛紛表達欣羨之情、批評台灣不盡合理的房價;反對者則認為該地位置偏僻、生活機能不佳,並指出日本相關法規及稅務的繁雜之處。

我雖然也住在大阪,但大阪府範圍相當廣大,北部的人幾乎不會往南部跑,反之亦然。前陣子我與幾位日本朋友去看足球,來到位於大阪南部櫻花隊的主場,其中一個家住北部的大阪人就說,他從未來過「這麼南部」,令我們震驚不已──因為那裡不過就是「大阪市」以內的東住吉區而已,甚至根本還沒出城。

我自己住在靠近京都與神戶的「大阪府」極北之處,那位部落客的房子則是在另一頭逼近和歌山縣的「大阪府」極南之處,並不是我平時會踏足的地方,因而無從準確評價。但從公開資訊來看,他所說的距離最近的車站「JR 東佐野」,已經不是普通的偏僻,而是一個日均乘客只有 900 多人、站內沒有站務人員和公共廁所,被當地人稱為「無人車站」的站點。

以一個號稱要出租給大阪觀光客的準民宿物件而言,不得不說那句一筆帶過的「近車站」,恐怕具有相當程度的誤導性質。然而,我大致同意他說「日本房價比較合理」的結論,也就是說,同樣一個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上班族,可以用合理許多的價格買到條件不錯的房子。

姑且不論正反雙方的是非對錯,面對這類圍繞著「居住正義」而層出不窮的「炎上」事件,我一貫的想法也很單純:每個選擇都伴隨代價,就看那個代價是不是你願意承受的。

前《共同社》記者井上雄介就曾撰文指出,在日本人普遍的印象中,大阪就是一座「充滿活力、樸實無華的庶民之城」,並認為「與東京相比,大阪的城市功能毫不遜色,卻更加宜居」。在東京和大阪兩座城市皆有長期生活經驗、經常跟朋友自嘲「學貫東西」的我,也認同他這段話所言不虛。

為何評比不可盡信?

說回前述大阪在 EIU 發布的「2024 全球宜居城市評比」名列前十的事情,我把這則新聞分享給生長於大阪的日本朋友,想聽聽當地人的看法,不出所料得到充滿嘲諷的回答──首先他認為,這些偏向歐美觀點的分析,就跟每年都會有的「世界大學排名」一樣不可盡信,充滿了西方人的成見。

他覺得一個地方是否宜居,要問像他這樣土生土長的人才準確;而我從平時的交談就能了解到,他可是把大阪批評得一文不值、簡直毫無可取之處。於是我笑著回答:「這個榜單可能不是給你們看的」,因為就像日本那句老話:「燭光之下最陰暗」(灯台下暗し,意近中文的「當局者迷」),資料要經過多重經驗的對比才有意義。或許一輩子都住在同個地方的人,反而不是最適合評價當地的人選。

我自己曾在 4 座大城市定居過,每個人口都超過 200 萬:在台中出生成長、在台北上大學和工作、在東京交換留學,之後又來到大阪。我不敢說自己多麼了解每座城市,因為我所觀察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但比起社群媒體上常見的那種追求「一針見血」的粗暴結論,或許我會多一分敏感和覺察。

舉例來說,去年一位台灣朋友來大阪旅遊,當我們坐在市中心梅田路邊的一間餐廳時,他突然說道:「大阪雖然也很繁華,但我覺得路上跟台北差不多,梅田感覺也很像信義區。」我當場會心一笑,因為這還滿像只待幾天的人會有的感想。

大阪梅田車站入口大階梯。圖/宋杰  提供

事實上,根據往年的公開數據,梅田站不僅是世界第四大車站,每年乘客數約為 229 萬,遠超過第 33 名、每年乘客數約 53 萬的台北車站;梅田周邊的百貨公司總樓地板面積,更是超越東京新宿穩坐日本第一,宛如巨型螺旋迷宮般的地下商場規模傲視全國,甚至因此有「梅田地下城」之稱,沒有迷路等於沒有來過。

當然,這些數據背後反映的深層訊息是,大阪的主要商圈集中在梅田、難波、天王寺三大中心,與東京商業節點遍地開花的盛況難以比擬,這又是後話了。不過,另一位同樣來大阪旅遊的台灣朋友,也許因為閱歷比較豐富,在首次造訪關西時,就以分析師一般的精準眼光指出,梅田的商業規模「體感上大約是信義區的 3 到 4 倍」,這與前述車站乘客數反映出的比例大致相符。

我想說的是,經常聽到台灣人說「東京相當於台北」、「大阪相當於高雄」、「台南相當於京都」、「台中相當於名古屋」等類比,但這種直白而粗糙的比喻,也許能讓一無所知的人產生某種程度的理解,但可能會讓一些沒有仔細思考的人,只透過這種表面的相似,就覺得兩者好像真的很類似,以此把兩個量級完全不等同、卻硬要附會其雷同性的東西拿來比擬,因而得出偏離現實的結論,最後本末倒置。

結語

大阪萬博紀念公園與「太陽之塔」。圖/宋杰  提供

說到結論,其實本文也沒什麼了不起的結論,我只知道自己最近逐漸被關西人「帶偏」,非常喜歡柴魚跟昆布高湯的味道,去咖啡館時也開始懂得「做作地」把鮮奶叫成「fresh」(フレッシュ,關西特殊用語)。

與此同時,上個月我也為線上推理雜誌《PUZZLE》寫了一部以大阪為舞台的戀愛推理小說〈情定御堂筋〉,透過角色之口抒發了我對大阪的感想,算是給這座待我不薄的城市的謝辭。

最後想說,全世界有不少人把日本視為離群值的「異端國家」,那麼,日本人眼中的「異端都市」大阪,在全世界看來反而是正常又宜居的好地方,或許就不足為奇了。

【延伸閱讀】

●法國朋友眼中的台北:上海 mix 首爾,還有一點日本的味道
●數度衛冕「世界最宜人居城市」,為何維也納居民「有意見」?──是時候反思:全球地方評比有意義嗎?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90

  • 林高立(まさと)
    曾經在大阪念書跟工作三年吧,我跟你想的一樣,有人說台灣落後日本20年吧,但我必須說一輩子都追不上,從城市規劃到城市美感交通,台灣一直井底之蛙,光天王寺車站月台30-40軌道,台中車站花200一般還是四條軌道,我笑了,小弟也台中人,台灣房子都是蓋來賣跟炒房的,沒有企業對社會別社會責任,當講真心話時,一定有一堆酸民,這些酸民也是阻擋國家城市往更好的方向前進,酸民繼續保持這思維吧,真的永遠比不上日本
    07月28日04:46
  • Aero_Yang
    到那邊 都是一樣的。都是要生活要工作。 除非你很有錢 不然換到那個地方通通都一樣
    07月25日02:03
  • Bella Tsai
    看到這種無聊的標題? 不管是哪裡,根本就沒有一個標準,每個人喜歡、適合、能長久居住的條件都不同,有什麼好比較的?
    07月28日04:29
  • 阿翔
    因為日本規定比較嚴格。 如果臺灣一些規定跟日本一樣,信不信早就少一半以上的車禍。 例:公司補助通勤費用,考駕照費用,公車站牌距離擴大,有車位才能買車,違建問題,道路徵收費用提高,都更問題,等等太多了。
    07月28日05:05
  • 德瑞克
    台灣的公民素質 交通 真的是二三流國家,別自我感覺良好
    07月28日05:06
顯示全部